第一百四十四章 尘嚣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对于杨璞举贤不避亲的做法,张鲁倒是来者不拒。且经过了解后发现杨松和杨柏确实熟谙汉中各项政令事务以及风土人情,便命杨松代行主薄一职,杨柏代行长史一职。而杨任、杨昂二人则因孔武有力,暂时入军中留用,受张卫节制。如此一来,交谈双方自然是皆大欢喜而散。

  之后,张鲁便自暂代汉中太守之职,又命张卫代行都尉一职,阎圃代行功曹一职。

  按理说汉中太守一职出现空缺,则需要刘焉去指定新的适合人选赴任。毕竟张鲁目前只是「督义司马」,更没有权利去任命太守府中的下属掾吏。然既已掌控一郡之地,且原先的佐吏因战乱出现大量空缺,严重影响了太守府的正常运转,而刘焉的任命又迟迟未下来,便也只好这般暂代之。

  出乎意料的是,徐承则无任何职位变动,仍旧同阎圃一道管理天师道的钱粮盐铁等物资。要说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那肯定是假的,不过一想到那日张鲁对自己的告诫时,乃稍生慰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鲁此举之用意或许便是如此吧。

  而杨家率先主动献出一千石粟米,而后族中才俊又受到了张鲁之重用。有了这个活生生的标杆,汉中各县富户皆闻风而动。一来怕捐粮落了后引来非议,二来也想借机给家中子弟谋个一官半职。如此一来,便时常有运粮车队驶向南郑,多则几百石,少则几十石,积少成多,总体而言数量也甚是可观。

  南郑,太守府内。

  张卫乃不解道,“大哥平日里常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可如今却是接纳了杨家捐献的粮食,紧接着又提拔其族中才俊代行佐吏之职。进而又致使汉中各富户竞相效仿,岂不是同原先之道义大相径庭?”

  “公则自何时起也开始研习大道了?”张鲁一阵诧异,随后微微一笑,乃继续道,“可惜公则所见所悟皆只是表象。如今安置流民需要大量粮食,杨家主动献粮,吾若是不受之则显得过于做作。而杨家又将族中才俊送至吾跟前,供吾差遣,且其确实可堪一用,眼下正好太守府也缺人手,想必公则亦是对杨任和杨昂十分满意吧?”

  “这倒确实。”张卫不住点头,一边赞叹道,“此二人皆勇武过人,赤手空拳能轻松应付四五个鬼卒。尤其是那杨任,刀法娴熟,两日前在校场上同吾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彼时吾已气喘吁吁,而此人仍气闲若定,估其武力尤在吾之上也。”

  “吾并未尚贤,只是彼不请自来罢了。”张鲁顿了顿后,继续道,“且汉中富户误以为吾将杨家立为标杆,倾其所能迎合于吾,意图从中获利。然吾亦不闻不问,对其所捐粮食一一接收,待其知晓吾并未能够给予其好处时便会停止捐献。且一切皆是出自其本意,而吾并未相逼,徒劳无益之下其亦是哑口无言。吾不花费任何精力,便得到如此多的粮食,缓解了义米之缺口,又何乐而不为?”

  “大哥所言甚是,是弟愚钝了。”张卫听后恍然大悟道。

  果然不出张鲁所料,汉中各富户见张鲁对其一直未有任何回报,便陆续失去了耐心,整个闹剧自此便彻底消停了。不过南郑的仓廪内却因此足足多出二千余石粮食。

  南郑北门外的官道上,来自关中的流民皆筚路蓝缕,成群结队闻风而来,人数规模甚至比苏固在时更为庞大。而城门口外的空地上早就被流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几名小吏正襟危坐于最里层,在一旁桌案上摊开的竹简上奋笔疾书。其额头上早已布满汗珠,却是全然不顾。所有想到汉中落脚的流民皆需要先在此处登记户籍,之后才可以旁边的义舍内领取粥食。

  而周边早已搭好了一座座营寨。不过并未用作行军打仗驻兵之用,而是暂时用作流民落脚休息之所。鉴于眼下城池显然已经容不下如此多的人,便也只好用此法安置流民,也方便管理。

  同时,城池正在扩建当中。上万个衣衫褴褛,却卯劲十足的流民手拿各种工具,不畏艰辛,干得热火朝天。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们未来居住的屋宅便是用他们当下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成的。不久之后,他们便会在此地有了新家,生根发芽。

  ……

  鉴于陶申已遇害,奸令祭酒一职因找不到合适之人而一直空缺,张鲁便暂兼任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城外的一棵老榉树下,张鲁望着正襟危坐在自己面前的众天师道弟子,深沉而低吟道。

  城池处于扩建当中,原本就不宽敞的街巷更是来往之人众多,拥挤不已。是故张鲁便索性暂时将诵读传道之地选在此处,既不碍城中秩序,又远离尘嚣。

  但是张鲁对于趋炎附势之尘嚣却是避无可避。众弟子听闻师君亲自讲习,皆早早而至,意图在师君面前混个脸熟,或想着日后能得到提拔重用,或想得到道法之真传,前排的位置更是拥挤不堪。就连不少南郑百姓也都慕名而来,在外围驻足而立。

  “然本师君之前厚葬苏府君,安置流民,宽宥企图偷盗之人。虽看似仁义,实则却只是顺应万物之自然心性罢了。”张鲁继续道。

  “师君所言陶祭酒在时亦反复释义,弟子们皆已知晓。只是弟子不明白,师君为何未当着众多百姓之面同仁义撇清关系?”一名天师道弟子疑虑道。

  “倘若大道可以口口相传,则世人莫不将其传给至亲之人。然言辞由外而内进入众人之心,若是与其坚执之念想抵,亦不能为其所接受。是故心中未有接受大道之本意,是留不住大道的。如若本师君不顺其自然心性强行为之,对己对彼,又有何益?”张鲁谓然道。

  “师君之言,振聋发聩。弟子受教了。”众天师道弟子皆齐声感叹道。

  然张鲁却置若罔闻,抬头遥望远处工地上一群群挥汗如雨的流民,叹然道,“想必汝等早已对「老子五千文」耳熟能详,每日反复诵读意义已是不大。且悟道本非一日之功,眼下最为紧要之事乃是在入冬前盖好足够多的屋宅,安置好流民。汝等若是有心,且去助其一臂之力吧。”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