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玩味地看着秦敏,暗道这小子又要坑人了。
岳飞眼色非常不好,压低嗓门道:“还望侍制指教。”
“不敢,迪古乃弑君犯上,是为不忠不孝,女真故郎主合剌,又是兀术主要支持者,他们之间的依附关系非同寻常,这就造成兀术不能忍迪古乃,对方也不能信任兀术。”
秦敏坦然地看着岳飞,压根不看岳飞脸色,不理会指教中淡淡地奚落,侃侃而谈道:“兀术主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女真南北双方并不信任,才是造成兀术北撤最大原因,正所谓矛盾大于利益。我们要利用好矛盾,最佳做法就是让他们有条活路,不过分威逼才是上策,让他们得到喘息时机,更让迪古乃有所忌惮,才能更好的分化虏人内部。”
王秀暗自点头,正所谓穷寇莫追,金军并非不能拼命,他们的力量并没有被重创,反倒是在压迫中不断汇集,逐渐有了让他吃力的势头,真压迫太近了恐怕狗急跳墙。
“呵呵,侍制不知兵,难道不知放开生路,让他们投奔迪古乃,要知道兀术命不久矣!”岳飞很不以为然,他作为高等的都校,自然知道其中的绝密官塘。
“命不久矣,谁知道呢?”秦敏莞尔一笑,又道:“兀术帐下大将,多是吴乞买旧部,他们和斡本、讹里朵一脉并不融洽。迪古乃弑君谋逆,他们又跟随兀术没有归顺,聪明人都明白会怎样,这点不用在下多说,相信岳太尉也会明白,虏人贵酋内讧是你死我活。”
“虏人尚有一战之力,逼迫太紧恐怕他们弃燕山北遁,大军不可能深入塞北,届时朝廷就算收复故土,也要面临巨大压力,边塞无一日安宁。”
岳飞不以为意地动了动眉头,不置可否地摇头,女真人内斗的残酷性,他也是心知肚明,不歼灭或重创金军主力,日后面临的压力,他更是了如指掌,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才坚持主张追杀拦截,务必要尽可能歼敌。
“如果,我们把他们逼迫的太紧,一旦兀术身亡,他们必然拼命北上,除了迪古乃又有谁能够投靠?就算兀术不死,恐怕也无法控制将校,结果不言而喻。有时候,在强大压力压迫下,内部矛盾就算再尖锐,也不是不能暂时化解的。”
秦敏的声音逐渐抬高,脸色相当的严肃,朗声道:“让他们有反抗的时间和空间,就能保证不会被迫投奔迪古乃。再说,正如刘太尉所言,我军连续作战早就疲惫不堪,更兼因河北饥荒瘟疫,造成军粮必须挪用赈灾,限制了我们兵力,各部很难执行军令。”
“我们的主力大军缓缓而上,依靠虎翼北方行营、宁朔军东西快夹攻,逐渐形成夹击态势,留给虏人回旋的空间,让他们有抵抗的希望。待三路大军到位,依然可以钳制虏人,到时候怎样去做,就看形势展了。”
虽然,秦敏没有说出最终方案,甚至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王秀却很同意其主张。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要为政治所服务,他得到兀术重病不起的消息,就开始勾划北方的疆域划分,只是暂时没有下定决心,一切取决于战争的结果。
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也决定他不愿快挺进,以疲惫之师去冒险,可能导致金军主力投奔迪古乃,或是双方联合。
说白了,他在权衡怎样对待这支金军主力,是全军歼灭还是留下部分,歼灭利益大还是留下部分妥当,都需要经过仔细推敲,这对天下局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断不能草率。
“岳太尉,我们并不急于北上,只要两个军左右跟随,不要让他们跑掉就行了。”他稍加沉吟做出决断,两个军不多不少,既能保持一定压力,又能不让女真人感到危机。
“王相公不可。”岳飞急眼了,王秀做出决策可不是玩的,他能跟宗良耍花招,创造战场机会,在久经沙场的王秀面前,根本就不起作用。
“此事就拿定了,十一行营也需要大规模休整,否则无法参战。”王秀不想说的太多,目光转向刘錡,笑眯眯地道“刘太尉不常来,吃一杯再说,战场空闲可不多啊!”
刘錡是打阵地战的高手,来日决战还需要倚重,自然要好好联络感情。他对待将帅的原则是远着亲近者严,对侍卫司和侍军司等都校很严厉,对待行营、军级都校却很亲切,这就是统驭之道。
刘錡自然是欣然接受,倒是岳飞有些不悦,道:“恐怕虏人北逃,朝廷责问起来不好说。”
“朝廷责问,自由我来承担,知杂要统御两大行营,兼顾令行禁止,做好最终战事准备。”王秀毫不客气地道。
不仅强势担下了责任,还警告了岳飞,他是宣抚处置使,你不过是都指挥知杂。
刘錡、秦敏见王秀言语不悦,心下颇为嘀咕,传闻岳飞屡屡和王秀顶撞,实在非将帅所为。
岳飞脸色铁青,令行禁止分明在说他玩花招,不去打乐寿反倒是占了新安,导致金军的反扑,要不是人家有目的性,不是全力割断两大行营,恐怕河北战事就要失利,进而影响整个北伐大局。
王秀隐含地提出来,他又不能据理力争,本来就是事实,还差点把别人害死了,造成猛将杨再兴的壮烈殉国,就算他坚持自己正确,却不能当着苦主去说,只能自认倒霉,谁让对方是宣抚处置使,拥有战场最高决策权力。
他忍了口气,话题一转道:“杨再兴乃勇将,以数百骑吸引虏人,才让旅镇能深入观津,实在是太可惜了!”
“真壮士啊!”王秀神色微黯,杨再兴是为了救他战死,或许是历史弥合性作怪,小商河改在观津城外的高罗桥,依旧是被找到遗骸火化,得到箭镞两升,全军为之震动,连景波、邱云的威名也被压下去,岳飞的意思他是非常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