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92章 社会化小分工2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孙元化和毕懋康已经将制造每种物品的工序分解开来,每个工序也都制订了比较严格的规范。
    匠户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偏好,自由选择自己所要从事的工序。
    但是,选择做出之后,也并非都能满足。因为还要从总体上进行调整,简单而又易于掌握的工序,肯定是大受欢迎,可那些复杂而又很难体现出效率的工序,也不能没有人去做。
    其中的道理非常浅显,稍加解释,匠户们也都能够理解。
    他们的心里都在期盼着,整顿培训结束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自己好好做工,过年的时候娃儿们也能扯上件新衣裳穿,逢年过节的时候,也能切上几斤肉,全家老小也能吃上顿肉馅的饺子。人这一辈子,可不就图希个保暖吗。
    这一切真能实现吗?
    这一切还真能实现!
    因为皇帝陛下亲自允诺,培训合格的匠户,在完成了规定的数额之后,多出来的朝廷给予一定的银钱赎买,而且是现钱,绝不拖欠。如果质量一直保持精良,每半年朝廷还要给予奖励。
    其实这些承诺都是孙元化和毕懋康出面做出的,可匠户们却觉得没有皇帝陛下的支持,孙大人和毕大人的承诺根本不值一文,因此就把两人直接给忽略了。
    不过,这点儿小事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朝廷竟然还会赎买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
    大明王朝的世袭匠户,其实是“役”的一种,他们上交的东西,可都是无偿的。
    此前因为如果不给负责验收的吏胥塞上红包,即便你的东西多么精良,也会被做为次品被拒收。因此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没有人去关心质量问题了。
    现在竟然真有这样的事儿!
    当然了,近期还是只有京城附近的匠户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其他地区就要稍微耐心等待一些时日了。不过,西山那个地方正在日夜加紧施工,落成之后肯定会大规模地吸纳更多手艺精良的匠户集中进行制造。
    这只是皇帝陛下的初步打算,随着以后形势的发展,制造基地也绝对不会仅限于西山一处。
    ————
    信王府的这处院子很是繁忙,进进出出的人员不断。
    院门因为是新开,也没有修建什么门楼之类,仅是粉饰一新而已。
    因为王嵪已经提前一步到达,并且知会了在门口侍立的两名锦衣卫,要他们无须大礼参拜。
    可是,等皇帝陛下一行真的到来时,两名锦衣卫还是下意识地要跪倒扣头。
    “站好!行注目礼即可。”王嵪在旁边赶紧轻声提醒两人。
    这注目礼也是皇帝陛下刚刚提出的,并且嘱咐下去遵照执行。因为皇帝陛下最近频繁微行,为了避免惊动周围的人群,因此皇帝陛下下令,免去侍卫人等的大礼参拜,行以注目礼即可。
    谕旨也是刚刚传递下去,大家都还不太习惯,所以皇帝陛下派王嵪提前一步,对门口的那两名担任侍卫的锦衣卫着重强调一下。
    院子里有四间南屋,三间东屋,这些房屋的开间很大,其他只有原来用作堆放杂物的小些的房屋。
    如果做为居家只用,这个院子还是非常宽敞的,可做为办公使用,就很显局促了。况且慢慢地还要有些家眷也要搬过来,到时更会拥挤不堪。
    因此,皇帝陛下已经发下口谕,将与之相连的两个院子整治一份,也拨给他们使用。
    因此,皇帝陛下一行进入院子,就看到有人在叮叮当当地凿墙,看样子是在开设相通的门。
    孙元化和毕懋康等人已经接到通知,纷纷从屋内出来,跪在院子里行礼参拜。
    除非在正式的场合,皇帝陛下本来不主张每次臣下见面时,都要大礼参拜。可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好在这是在院子里,行人无从窥探,不虞引起周围人等的骚动,因此皇帝陛下也就任由他们了。
    “免礼,众位爱卿免礼吧,”等众人起身之后,皇帝陛下又接着说道:“众位爱卿都去忙吧,朕只是过来随便看看,”
    众人散去。
    而即便皇帝陛下是真的随便过来看看,孙元化和毕懋康却不能就真的离开,二人是要陪着皇帝陛下的。
    “孙爱卿,西山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在屋子里坐定之后,皇帝陛下问道。
    这是间西屋,南屋和东屋都是通透的开间,因此用作了众人办公的场所。这间西屋也很大,可惜只有一间。皇帝陛下令他们将此收拾出来,以做会客只用,名字也就叫做了会客室。
    孙元化和毕懋康都是身兼数职,平时都有很多的事务要处理,因此访客也就非常多。在院中立谈显然不太合适,而邀进屋内肯定也会影响被人。
    会客室的设立给孙元化和毕懋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此处的利用率也是出奇的高,有时甚至还要排队等候一会儿,才能如愿进入室内详谈。
    “屋舍的建造进度很快,估计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工不少了,很快就能住人了。至于其他那些……就要费些工夫了,这却是不能急的,”其他的那些包括很多内容,融化金属的炉具,铸造的模具等等都是相当复杂的,要求也是相当高,因此是不能急于求成的。
    “那些都是要仔细建造的,朕交给你们,是很放心的,”把这些事情委托给孙元化和毕懋康,皇帝陛下肯定是放心的。可要说心里一点儿不惦记着,那可就属于言不由衷了。
    要按皇帝陛下的想法,他恨不能天天盯在西山工地上,时刻督促着工程进展。即便不能如此,那也得至少三天就要去一趟,只要能够亲眼看一下,心里也会觉得非常踏实。
    可皇帝陛下出行却不是那么随意的。就是在京城内的微行,还要至少四名锦衣卫绝顶高手随扈左右。如果要是出了京城,那还不得有大队人马随行。
    不仅如此,如果皇帝陛下亲临,不要说事前的准备御驾的迎接,就是圣驾到达的当时,就得有多少人员都要回避,多少人员都要放下手里的事情,专门在皇帝陛下跟前听令。他的亲临,只能从精神方面给予大家鼓励,可实际上,皇帝陛下的每次亲临,都是对工程进度的阻碍,而不是促进。
    因此,皇帝陛下浅尝辄止,干脆自己给自己下了“禁足令”。
    但是虽然皇帝陛下表面上安之若素了,可内心的牵挂却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
    这可如何是好?!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