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题记
第94章中国历史
“不过,若是真的论对海军这一块的熟悉程度,恐怕朝中还真的没有什么人能够比得上这个叫萧逸的。”慈禧太后微微瞥了光绪皇帝一眼,随即眯着眼睛说道:
“好像当年他在英国列强那边的学校,就很出名吧!是吗,李中堂?”
“太后英明!”李鸿章闻言,心中暗道有戏,随即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年微臣奉太后懿旨,派遣优秀的船政学堂毕业生前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技术,这个萧逸因为家室清白,成绩突出,所以被微臣寄予厚望!”
“而据英国报纸所载,和微臣多方考证,以及回国之后各留学生口耳相传的事迹,微臣才得以知晓在英国发生的一切……”
“原来这个叫萧逸的,因为成绩突出,因而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享有很高的声望,就连学校的教官也时常对他赞不绝口,在异国他乡为我国留学生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也是有史以来,我大清子民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挣到了面子和尊严,所以微臣才会对他印象深刻。”
“哦!”慈禧太后闻言,顿时眼露精光,饶有兴致的说道:“这个,哀家还真是不知道……”
当然,若是李鸿章这些人知道萧逸是共和国进修过的海军高材生,而且精通世界各国地理历史的话,恐怕对此也就不会觉得太过奇怪了。
“此外,据说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还曾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李鸿章轻轻抚摸了几下自己的胡须,微微沉思几下说道。
“哦???什么事?”慈禧太后放下手中的紫砂壶,左手轻轻搭在了右手的扳指之上,略微扭动手指、随意的摩挲着,然后、嘴角开始小幅度上扬,顿时兴致勃勃的问道。
李鸿章微微一笑,“据说,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除了有我们大清国的留学生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甚至日本也借着大建海军的时机派去了很多人!”
“在我们的留学生到达英国之前,格林威治一直是英国、美国、法国等列强以及日本海军演绎的舞台,从未看见过大清国学子的身影!可是在我们的留学生、尤其是萧逸到了之后,这一切便开始悄然改变了……”
“自打进入了格林威治之后,萧逸便以其渊博的海军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见解,以及雄辩的口才折服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尤其是当地的英国学生,甚至还开始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那些英国人对于我大清的看法……”
“据说在两年前,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曾经举行过一场关于东西方历史的争辩,也正是在这一场争辩过后,格林威治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了一次中国的历史。”
“据邓世昌等人所说,当时萧逸曾经用中英双语进行了一次中英双语的演讲,其中几乎全部是用四字短语概括了中国的历史,微臣由于十分感兴趣所以记得非常清楚,不知太后也没有兴趣听一下——”
“哦?”慈禧太后微微一笑,“既然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那就说说吧!”
“微臣遵旨!”李鸿章眼露精光,心中一喜,沉吟许久,方才缓缓吟诵道:
“人文之祖,逐鹿炎黄;夏启之家,无晄禅让。
暴桀之辱,圣阳共亡;商君入亳,武丁旌望。
殷纣之心,酒池肉林;文王之志,周公梦姜。
元前八百,国土之殇;五霸争利,七雄称王。
始皇大略,扫平**;九鼎牛耳,一统八荒。
陈吴闾左,项刘鸿门;文景高志,武帝伦常。
董公之意,天下正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秀将相,光武中兴;桓灵乱纪,张角黄巾。
曹公吐哺,玄德引贤;江东之富,孙吴乾言。
诸葛神机,司马天算;云舞上方,地灵五丈。
七贤逸情,高山流水;书圣升灵,真序兰亭。
融族北魏,拓跋鲜卑;元宏下士,帝王之威。
杨坚重聚,始兴开皇;炀帝即位,天下神伤。
李唐义起,太原之狼;玄武之变,贞观之强。
武皇大圣,宗室不祥;玄宗之乱,玉环尤香。
范阳如铁,天下熔炉;潼关一败,神兵天降。
三百史诗,二十吾皇;遥如星月,长乐未央。
朱温大志,始立后梁;庄宗欲帝,李氏兴唐。
晋祖迷乱,媚外引狼;知远雄心,大汉威扬。
周王郭氏,以疾饮伤;钱戮射潮,西蜀孟昶。
宋祖雄才,问鼎八荒;北拒蛮虏,南抚夜郎。
儃渊之盟,城下之和;靖康之耻,天人远隔。
偏于异域,临安可盼;金人勇毅,中原莽苍。
岳将忠烈,昭心如阳;无奈奸佞,英魂入荒。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欧亚,扫荡三邦。
拔都西域,拖雷监国;蒙古铁骑,雄鹰朗朗。
元末义旗,朱氏娇子;南京才固,天威未光。
靖难之役,燕京正主;王朝锦衣,宦官东厂。
倭寇入侵,汹波踏进;戚公忠勇,踏平东洋。
纪元新开,睡狮渐醒;扬威七洲,剑指四洋。
长枪冲缨,利刃出鞘;千年沉积,亿人荣光。
天之苍苍,地之茫茫;唯我华夏,宇内之王!
腾蛟起凤,虬龙过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
李鸿章一口气朗诵完,顿时感到口干舌燥,但是他看起来却没有丝毫的疲惫,而是神采奕奕,显得意气风发!
显然,他也是刻意剪辑了萧逸原话之中关于清朝的部分,以免节外生枝,偷鸡不成蚀把米,惹得慈禧太后因此发怒,那岂不是追悔莫及?
当然,他到现在还是没有想明白,当初萧逸告诉他的原文之中,关于清朝的那一部分……
元宝远见,七下西洋;鞑子南下,长城危亡。
闯王之乱,大明之殇;山海之故,吞虎入狼。
满清八旗,勇冠四方;康乾盛世,隐疾蚀强。
闭关锁国,蛟龙沉浮;洋人鸦片,国祸民殃。
天朝聚义,庚子闹拳;洋侮鞭挞,疮痍无常。
逸仙智慧,天降辛亥;内忧外患,权归北洋。
中原大战,血脉离淌;中正乱意,奸匪共党。
东瀛野心,征战二洋;卢沟将陷,三省沦丧。
天下乱世,北非殖强;世界大战,中华危亡。
……
因为萧逸这一部分的论述,是以一个汉族人的身份说的,所以一旦传出去,必定会引起统治者的不满,甚至有可能被有心之人归为异端学说,惹下杀头之罪!
所以,李鸿章知道之后,就赶忙运用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势力、严密封锁了消息,无论是外国的报纸,还是留学生的口实,都被他一一化为乌有,作为大清国如今如日中天的当朝重臣,李鸿章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嗯——这个萧逸还真的是蛮有文采的,论述的也相当的全面,只是——”慈禧太后眯着眼睛听完,却是微微一顿,旋即略有不满的问道:“为何其中会没有我大清的这一部分呢?难道是我大清国所做之事,不适合当众讲出来?还是我大清国,并不算是中国正统?”
说到最后,慈禧太后已经微微有些愠色,嘴角也微微一抽,似乎是颇有怨言。
李鸿章见状,心中顿时悔不当初,他原本还以为经此事之后,慈禧太后就会增加对于自己那个义子的兴趣,对他以后的仕途也会有很多的好处。
却没想到会因此而触怒慈禧太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可能是自己当初的确没有将当权者多疑的性格计算在内,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太后息怒!”李鸿章赶忙打了个圆场,陪笑道:“我大清国福泽万里,逐鹿问鼎,逐鹿问鼎,君临天下,称臣四方;使得四海归附、万国来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谓是空前绝后,千古仅有,又怎么会不算是中国正统呢?”
这话说出来,就连李鸿章也不禁感到十分恶心,但是为了平息慈禧太后的怒气,即使是拍马屁,他也得在所不惜的继续下去!
“所以微臣认为,正是因为我大清国功勋卓著、彪炳千秋,所以那个叫萧逸的,才会倍感词穷、无话可说,而且以西方人对我们的了解,不加我大清,也就情有可原了——”李鸿章满脸堆笑着说道。
“是啊!亲爸爸,儿臣也以为我们不应该这样锱铢必较,而是应该看到经此一事之后,我大清国威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啊!”光绪皇帝亦是配笑着中肯的说道。
此言一出,慈禧太后虽然对于外甥的搭话很是不满,但也仍然皱着眉头点了点头,貌似恍然大悟着沉吟道:“貌似的确是哀家有些多疑了。”
“太后这也是维护皇室威严的表现,心切之下,本无可厚非!”李鸿章闻言,急忙宽慰道。
他在朝中这么多年,早已将慈禧太后的脾气摸了个一清二楚;她虽然手腕铁血,而且思想顽固,却也耳根子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忠言逆耳,只欣赏献媚追捧。
当然,这也就是李鸿章为什么会打心底不支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原因之一;毕竟女流之辈难当重任,只会以自己的主观看法揣摩一切,心思缜密却不严谨,心眼小、没有君临天下的气魄,又怎么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撑起整座大清江山呢?
看书蛧小说首发本书
第九十四章 中国历史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