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舌辩群臣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大宋百官入朝时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把要上奏的事情记录在笏板上避免忘掉。

  何绍没有执笏的资格,从袖子里的口袋中取出了一本奏章。

  “草民以为纵观三代农桑之策无非三种,劝垦、恤民,免赋,后世加以变之更无革新,实属老生常谈故调重弹。”

  何绍把昨日怼过陈彭年的话在朝堂上又提了一边,这让陈彭年有些气极。

  “愚有三策以兴农,一曰技,二曰器,三曰良种。”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觉得耳目一新,赵恒也是第一次听到大感新奇。

  “详细说来”

  “耕作之技《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录甚全,愚之技为翻车水车等水利之技,器为耕具之革新。”

  翻车和水车早在汉唐就已经出现,但是宋朝的使用并不多。

  尤其是开封府水系发达,蔡河、汴河、金水河、金明河四条大河入城,这些河上居然看不见一辆水车。

  “何绍此言乃巧言令色蒙蔽陛下,臣请治何绍谗言魅上之罪”

  还没有念完自己写得,言官殿中御史大夫张文节便已经迫不及待出列打断。

  “不知草民哪里蒙蔽陛下了”

  “水车翻车自秦汉便有,于农桑并无多大益处”张文节说道。

  “阁下是怎么能做到如此道貌盎然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的”何绍奇怪的问。

  “御史言官的职责便是直言上谏,本官岂会歪曲事实?如果你这样的办法真的能行,难道古人难道就想不到吗?”

  何绍还没有反驳,李简宗却忍不住站了出来。

  “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且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轮法,虽前代未有,但皆益国利民,实乃不朽之术。

  圣贤之智,犹有所未达,而况于凡庸者?”

  “不错,几百年前古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不是后人就做不得,是不是就做不到?那咱们大家一起重回圣王时代光着屁股在荒原上追着野兽跑岂不是更美妙?”

  何绍看自家兄弟出头,自己也不甘示弱的怼起了张文节。

  之前李沆也说过类似的话,他知道朝堂上都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会怎么的刁难,一样的话在李沆口中完全是出于担心,何绍只会尊重,但对于张文节那就是在无理取闹的抬杠了。

  伸过来的脸还不抽两下,岂不是对不起张文节当这个出头鸟?

  “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文节急忙解释。

  何绍又走过去拿出自己昨夜画的图纸,身为一个理工男画图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能看的懂吗?”

  张文节正过来拿倒过来看了好几遍,都不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东西。

  “这又是何物…”

  “陛下,开封周围水系发达,普通百姓一日可灌溉五十余亩,用此水车建造于大江大河之畔可日灌千亩!且不需人力踩踏,可用牲畜带动,甚至风力也能灌溉”

  汉唐水车翻车非常单一,而且多位人力踏板取水浇灌,也就比起肩挑手提好一些所以推广的不是很普遍,和何绍这种风力的没办法比。

  为了展示自己在宋朝物理学独一无二的造诣,何绍直接改进水车,增加了三组轮轴和齿轮,一辆水车可以同时用水转翻车,也可以用牛驴带动甚至可以用风力带动。

  “吴卿,何绍此法可行?”

  赵恒自己也不知道何绍说的到底是否可行,而吴秉正是司农丞负责全国水利粮食积储、仓廪管理以及农田开荒,对于这种翻车水车的重要性自然最是清楚。

  “启禀陛下,农桑之本在于灌溉,若何绍所言无误能日灌千亩农田,农田必然有大幅增产。

  且使用风力畜力节省的民力又可用以拓荒开垦,我我朝水系发达若是推广至全国各地,不用两年农赋定然大增,此宝堪当为国之重器。”

  “你连翻车水车的图纸都看不明白,就告诉陛下水车无用?难道御史就是张开嘴胡说八道?”

  何绍就差指着鼻子骂了,球毛不懂就知道咬人?

  “这…这….”

  接连被李简宗和司农丞打脸张文节满脸涨红,何绍继续踩了一脚。

  “既然御史大人既然断定我是巧言舌辩之徒,这水车和图纸也无益国家不如撕掉算了,天下仅此一份,您也省的我祸国殃民”

  “你…你…你以为我不敢?”

  吴秉正已经满头白发,看着张文节气极之下双手拿着图纸颤颤巍巍的就要撕,也顾不得太多,过去直接一脚把张文节揣倒从他手里小心翼翼的躲过图纸折叠起来,当成宝贝一般放进怀里。

  “简直岂有此理,你居然敢毁掉如此国之重器,是何居心”

  说着老头子又不解气的朝着张文节踢了一脚。

  “不愧是当年随龙的老将啊”李沆朝着吴秉正拱拱手表示佩服。

  “李相客气了,虽然转了文臣但这身手可没落下”

  与李沆亲近的人都其乐融融,不止嘴上占了便宜手上也占了便宜。

  大宋的朝会只要有理无论说什么干什么都行,只是可惜了张文节,如果不是赵恒派人把他扶下去医治吴秉正还有些意犹未尽。

  “陛下,草民刚才被人中途打断…”

  “你继续念吧”

  有了这翻车水车赵恒已经很满意了,刚才张文节闹的哪一出也没有深究,毕竟风闻言事是御史台的职责也无法纠则。

  “愚以为农桑之根本在于良种,吾尝闻海外有良种,占城之稻一季两熟,玛雅国有玉米土豆,亩产近二十石。”

  中国人种了几千年的五谷没有种腻,何绍穿越了这半年多都已经吃腻了。

  朝堂上的何绍脑中已经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胡萝卜炖牛腩、玉米虾仁、西红柿鸡蛋、尖椒土豆丝等等一系列的名菜。

  念至兴起忍不住擦了一下口水,何绍才不管其他人什么表情,他们懂个屁的美食。

  自己的老子何安稳最大的理想就是有块田地种,恨不得睡在田间地头,逢人就会吹嘘自己年轻时候种的田亩产三石。

  如果让他知道有一种种子扔到地里,什么都不用管就能亩产二十石,何安稳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皇帝能够替他远渡重洋到美洲哪里搞来这些东西,那才是功德无量,尤其是辣椒,作为一个无辣不欢的人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尝过辛辣是什么味道。

  “一年两熟的稻子?亩产二十石的粮食?”

  这下就连李沆都有些站不住了,忍不住回头看向何绍投过去询问的眼色。

  “难道是朕听错了?朕还从未见过亩产二十石的粮种”

  “何绍,刚才你做的翻车水车我们不太懂,但是朝堂上有不少人都伺弄过庄稼,一年两熟,亩产二十石,本官现在就可以治你谗言魅上之罪。李相,您有这样的学生,是否也有失德失察之过!”

  这一次是谏议大夫王钦若,刚才的张文节就是他的下属,而且还要把这件事牵连到李沆头上。

  “玛雅国此去甚远又需远渡重洋,非一年两年之功能完成。但是占城毗邻我大宋,有没有两熟的稻陛下派人去一趟便知,如果来得及正好能赶上春耕”

  打嘴炮有什么用,是与不是去一趟便知道了。

  “李相,此事不宜耽搁,今日朝会之后你就与政事堂商议”

  只要何绍所谏言是真的,赵恒就能解决大宋立国以来一直卡在脖颈的危机,至于追究李沆失察失德被赵恒直接掠过,这让王钦若有些失望。

  “农为国本,如此大事不用去政事堂商议了”李沆说道。

  “寇准,你从三司挑选能臣干吏朝会之后着即前往占城,倘若何绍所言属实则购进良种”

  “遵李相令”

  太祖开国后设立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文府中书省在政事堂治理国政,武府在枢密院辅国军备。

  站在武将一列最前面的人便是枢密院枢密使,朝堂上仅次于李沆的二号大佬,掌握大宋武柄的枢密使向敏中。

  “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种良种可解我大宋百年之难,无论如何都要得到。如果这占城国不允,我们获得的途径不一定非要购买”

  向敏中看起来是一个瘦弱的老头子,但言语中带着武人才有的悍勇。

  “枢密使计将安出?”

  “枢密院十二房中毗邻占城国的便是广南东路,兵屯八万,三司的人前往占城时可持陛下与我手书一道,有召集广南东路大军之权则”

  向敏中的意思很明显,买不到就要抢。

  李沆在朝堂上一直都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但是此刻也知道事关重大,只要能解决大宋之难,占城国小小的城邦会变成什么样他们并不在乎。

  “好”

  李沆和向敏中一文一武在朝堂上请求过皇帝的意见后,直接下达了政令,只有在大宋相权才能压过皇权。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