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郑和回国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轰轰轰——”

  永乐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伴随着礼炮声在南京城江东门外码头作响,历经两年而返的下西洋舰队终于返回南京。

  由于出海太久,所有战船和马船均要前往江南各处船厂接受检修,所以抵达南京的仅有五十艘宝船。

  南下时,舰队满载货物,而它们回归时,也满载着货物回归。

  当宝船停入船舶位,船梯很快被放下,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声让甲板上的兵卒们十分激动。

  过去的两年,他们南下经历了安南战事、旧港战事,深入丛林之中,许多战友都因为疾病而离开了他们。

  如今他们终于返回了南京,总算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下次下西洋是什么时候,但只要朝廷需要,他们会义不容辞的上船南下。

  “臣,下西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码头之上,身穿斗牛服的郑和作揖下跪行礼,华盖伞下的朱棣上前扶住了他:“俺这两年都在等你的好消息,你送到武英殿的一些财货奏疏俺都没看,就等着你和俺亲自汇报。”

  “臣此次出使南洋,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满剌加、彭亨、大泥、满者伯夷、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等二十二个属国,招抚了三十二个土司。”

  “眼下这些国家的国王、使臣及土官都在船上,请问陛下何时可以召见他们。”

  郑和难掩激动,朱棣也目露精光。

  毫无疑问,他们将中华朝贡体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加上东边的朝鲜和日本、琉球,以及西边的东察合台汗国,那现在的大明已经有了二十六个属国。

  要是硬要把三宣六慰的那些也算上,那大明属国恐怕不低于一百。

  “这还只是开始。”

  二人还在激动,旁边的朱高煦却自信一笑:“天朝的朝贡体系,自然是要让四夷宾服入贡!”

  “对!”朱棣也骄傲挺起胸膛,同时对朱高煦吩咐道:“老二,招待各国使臣和土官们的宴会你准备,告诉俺时间就行。”

  “陛下请放心!”朱高煦不会放过这個展示拳头的机会。

  “陛下,这是臣此次出使南洋所获,现在为您诵读。”

  郑和没有放过这个为朱棣赚取脸面的机会,当着朱高煦以及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数百官员的面,他开始诵读起了此次南下所获。

  仅香料来说,郑和满载十二船胡椒、沉香、龙脑、檀香、蔷薇水、龙涎香等香料,树种和木料则是有老挝红酸枝木,南洋移植的印度紫檀等。

  除了这些,还有苦瓜、榴莲等水果蔬菜的种子也被郑和带回。

  至于红宝石、蓝宝石、珊瑚、珍珠、黄金等等珍贵东西更是不用多说。

  “以臣估计,此次所获数千万,光是带回的胡椒便有一百万斤!”

  郑和激动说着,朱棣也激动地直捋胡子,唯有朱高煦一脸汗颜。

  在眼下的江南,胡椒价格在每斤十几贯,但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价格,主要还是因为其稀缺性。

  现在郑和带回一百万斤胡椒,可以说整个南京城每个人都能分到手两斤,那这玩意还能值钱才奇怪了。

  这批胡椒,得分散来卖才行,不然一次收获就够江南胡椒价格打到地上起不来。

  朱高煦还在盘算怎么解决这批胡椒,身后的不少官员却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郑和居然能带回那么多东西。

  其中最为高兴的,恐怕就是户部尚书郭资了。

  有了这批货物,光卖胡椒,户部也能存钱上千万贯了。

  “陛下,如今还是先回宫吧。”朱高煦与朱棣说着,朱棣也高兴的捋了捋胡子:“好好好,先回宫。”

  瞧着他的样子,朱高煦都能猜到朱棣现在打着什么算盘。

  不出意外,朱棣估计已经在算着北征所需钱粮了。

  “摆驾回宫!”

  王彦唱礼,很快队伍便散开,在京骑兵护送朱棣他们上了大辂、金辂,整支队伍开始向皇宫返程。

  朱棣在大辂上与郑和讨论着下南洋路上的趣事,以及南洋和北边的有何不同,场面热闹。

  相较于他们,朱高煦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去年辽东十万学子的毕业,以及四川新政的准备,还有西南要务,南洋、西北等各类事情等着他处理。

  “大古剌土官派人上奏说他们有七个邻邦,即小古剌、底马撒、茶山、底板、孟伦及八家塔。”

  “这群土邦以前从来不和中原交往,现在听朝廷说要有恩于民,并且还要收拾八百大甸,因此都愿归属,请求朝廷派官统理。”

  金辂上,听着亦失哈的解释,朱高煦心里觉得古怪。

  倒不是觉得这群国家古怪,而是觉得这事情古怪。

  如果他没记错,这事情明明是朱棣手拿把掐处理的,现在却成了自己的事情。

  “等着吧,过些日子我也给自己放几天假。”

  朱高煦在心底小声嘀咕,随后才开口说道:“这样吧,在当地设宣抚使司二处,长官司五处。”

  “大古剌、底马撒二处地域广大,各置宣抚司。”

  “小古剌、茶山、底板、孟伦、八家塔各置长官司。”

  “大古剌的土官以泼的那浪担任大古剌宣抚使,底马撒的土官腊罔帕为底马撒宣抚使,张早等人为小古剌等地土官也各自担任长官使。”

  “告诉他们,每年需要给朝廷缴玉石、白银、黄金等物为土赋,朝廷则是会派遣流官,携带吏员、工匠去为他们改善当地环境,让他们的孩子获得知识。”

  “一旦他们遭受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会出兵出粮帮助他们,不过首要还是修建一条驿道通往他们的城邦。”

  朱高煦说到这里,不忘询问道:“王瑄带兵去平八百大甸如何了?”

  “他刚刚从蛮莫返回陇川,如今还在召集三宣六慰的各地兵马,估计四月初才能南下平叛。”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他的八字胡微微上翘,向两侧生长,平添几分威武。

  “西南的事情急不了,得一点点来,慢慢吃透。”

  “曹国公、黔国公他们平定土司进展如何?”

  朱高煦询问起了前些日子西南瑶苗叛乱,李景隆与沐春平叛的事情。

  对此亦失哈笑道:“半个月前已经结束,破苗瑶寨堡二十六座,迁徙苗瑶土民四万七千余人进入四川、湖广等地。”

  “这些年外迁土民应该有五六十万了吧?”朱高煦听到仅是几个月,一战就迁徙那么多土民外出,不免有些感叹。

  “接近七十万口了。”亦失哈说着西南的情况,这让朱高煦有些唏嘘。

  前世他去西南旅游,对云贵等地少数民族接触较多,如果没有土司,单纯治理的话,其实他们与汉人也没什么区别。

  说起来,只要吏治清明,他们在朝廷管理下,反倒比在土司手下生活好些。

  想要汉化西南,必须要将西南那盘踞数百乃至千年的大小土司纷纷拔除才行。

  “太学学子入学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询问起了太学,而他已经三个月没去太学了。

  太学的教材他已经在去年编写完毕,并且大概与学子们讲述了内容。

  第一批的太学学子已经自学完毕,并开始手把手的交代第二批学子。

  他们学的很粗糙,可朱高煦也没办法,他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太学。

  他现在想的是先把大概的知识交给他们,然后自己安心治理朝政。

  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想退下去了,到时候自己再去太学教习也可以。

  “今年入学八百七十六人,为历届最多,都是甲等成绩入学的。”

  亦失哈感叹着这批学子的不容易,毕竟是从十万学子中杀出的八百多人,他们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

  “太学送来的高压锅我看了,杜仲胶不耐热,不过用来制作火炮的轮胎倒是不错。”

  朱高煦提到了一个名词杜仲胶,而这个杜仲胶是大明的特产,可以通过杜仲树来获取。

  除木质外,杜仲树的叶、根、皮、种子都含有杜仲胶。

  因此,朱高煦当初与太学的学子们提了一嘴,希望他们来试试看,是否能用天然杜仲胶来加强高压锅的密封性。

  不过经过试验,杜仲胶虽然具有橡塑的二重性,并且拥有绝缘性,耐水、耐腐蚀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弹性差,耐热性差,别说承受高压锅的温度,就算是滚烫的开水都能把它烫到卷曲变形。

  因为它的特性,朱高煦只能寄希望于郑和从美洲带回橡胶树,至于杜仲胶虽然缺点也很多,但也可以用在制造硬性橡胶制品,或者用来制作为车轮实心轮胎。

  虽说不如橡胶树的橡胶,但也比铁轮和木轮要好太多。

  “是,奴婢会转告太学的学子们的。”

  亦失哈应下同时,朱高煦也对他说道:“这次下西洋所带回商品不能都放在江南贩卖,光凭江南,肯定吃不下这一百万斤胡椒,更别提其它香料了。”

  “先把他们库存起来,一点点放出。”

  “那第二次下西洋什么时候开始?”亦失哈询问朱高煦,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先休息一年,同时把战船检修差不多后再准备。”

  “对了,西洋贸易区的海商现在有多少报名了?”

  “大小一百二十六家。”亦失哈回答的同时补充道:“听闻朝廷可以保障航道安全,不少人变卖了手中土地,投身下海。”

  “倒是聪明。”朱高煦轻笑。

  虽说大明掌握了最大的香料市场,可印度与阿拉伯地区依旧有大明所需的许多舶来商品,一百二十六家海商,具体能活下来多少家,就看他们各自本事了。

  “通知他们明年开始准备,第三次下西洋将由朝廷的船队带着他们前往西洋进行贸易。”

  朱高煦并不准备按照原历史上一样的进行七下西洋,因为他的目标始终很明确,那就是将美洲的花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橡胶等水果蔬菜及植物引进大明。

  有了它们,山区的粮食产量才能上来,大明的产油也就不仅仅依赖大豆了。

  第二次下西洋,必须要抵达好望角,并在沿途筹建官厂。

  等郑和返程准备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那就是大明舰队抵达美洲的时候。

  做完这一切,朱高煦就可以安安稳稳的治天下了。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金辂也驶进了西华门,向着武英殿进发。

  来到三龙桥前,前方的大辂停下,朱棣牵着郑和的手走上三龙桥,往武英殿里走去。

  朱高煦见状对亦失哈吩咐道:“你去春和殿帮我处理下奏疏,我忙完这边的事情就回去。”

  “是”亦失哈应下,同时起身送朱高煦下车后,他才步行往春和殿走去。

  不多时,朱高煦跟着朱棣他们走进了武英殿,朱棣也让人展开了《天下四夷宾服总图》,指着南边上了色的旧港和吕宋道:

  “这就是你的功绩,俺不能忘记,你也是一样。”

  “全赖陛下与殿下赐福。”郑和没有骄纵,而是一如既往的谦卑。

  朱棣闻言自豪的捋了捋胡子,同时说道:“你带回的这批货物一旦贩卖出去,朝廷起码两三年不缺钱粮。”

  说罢,朱棣看向不开口的朱高煦:“老二,俺要北征了!”

  “爹想带多少兵马北征,又想要对付谁?”朱高煦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朱棣听后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阿鲁台和鬼力赤。”

  “漠东三卫的情况我知道,去年已经开辟了九万亩耕地,今年迁徙的人更多了,只要渤海那边多调些驯化好的耕牛,那凑个三十万还是挺容易的。”

  “三十万亩的产出起码二十万石,从那里运往漠北东部顶多损耗五万石,还有十五万石可以用。”

  “俺不去太久,带五万人去四个月就足够。”

  朱棣什么都算好了,朱高煦闻言却笑着摇摇头。

  他这举动,让朱棣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只是不等他出口成脏,朱高煦就直接作揖道:

  “渤海那边儿臣查过了,存粮五十万石,等到年末应该有八十万石,这批粮食都可以调往鹤城卫。”

  “鹤城卫通往哈剌温山西面的驿道已经修建了大半,最多到年末就能开辟出一条两丈宽的驿道,唯一的问题就是道路没有夯实,所以运粮会比较慢。”

  “儿臣的意思是,您点三万骑兵,两万马步兵,从辽东、渤海等地征调十五万民夫,从鹤城卫发动西征。”

  “大宁的粮食从辽东调,漠东三卫的粮食也率先供给给您,合计是一百万石。”

  “您这军队民夫合计二十万人,从鹤城卫到漠北东部的齐王城差不多一千里,这一百万石能运抵齐王城的差不多有四十万石。”

  “粮食运抵后,您怎么打就看您自己的,永乐六年五月动兵,打到什么时候全看您自己。”

  朱高煦如实说着自己的想法,可他的这话却听得武英殿内所有人炸毛,朱棣更是被他给吓到了。

  只是反应过来后,朱棣立马怒叱道:“伱少给俺阴阳怪气的!”

  “俺把胡人收拾了,到时候你坐江山才稳固!”

  “爹,儿子没阴阳怪气,儿子说的是事实。”

  朱高煦哭笑不得,他不支持要挨骂,支持也得挨骂,合着老头就挑他一个人骂啊。

  “事实?”朱棣愣了下,狐疑道:“你小子卖什么关子?”

  “没有,儿子就想提早把胡人收拾了,其它没什么想法。”

  朱高煦无奈,他总不能说,再不收拾阿鲁台和鬼力赤,过两年本雅失里就带着元裔身份回漠北,用这个身份不断从欧亚大草原摇人了吧。

  只要重创鬼力赤和阿鲁台,让他们无法全力支持的本雅失里,那本雅失里恐怕得和瓦剌斗好几年。

  “俺不管你说的是不是气话,反正你刚才既然已经说了,那就不能改。”

  朱棣见朱高煦都这么说,连忙立马摆上笑容,走到朱高煦身旁抓住他的手,拍了拍手笑呵呵道:

  “就按照你说的,明年五月动兵,从鹤城卫西征漠北。”

  “是您想打,什么叫我说的?”朱高煦感觉有点不对劲,目光不由放到了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身上。

  只见他低着头,手上的笔写的飞快。

  “俺本来只是说说,没想到你这么支持,那俺就放心了。”

  “这样,俺明年二月出发去漠东,到时候你提前一个月监国,熟悉熟悉。”

  “四川新政的事情,你好好办,俺回来后可是要检查的。”

  朱棣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确实很腹黑,只是他毕竟是自己爹,朱高煦只能咬着牙,皮笑肉不笑的点头。

  原本朱高煦以为这就算了,却不想朱棣又开口道:“郑和这次下西洋带回来那么多东西,俺刚才询问过了他,那些战船顶多十月就能检修结束,所以这个下西洋啊,还得继续。”

  朱棣拍拍朱高煦的手,声音略带哭腔:“俺不容易啊,俺那三个哥哥都是四十几岁就走的,俺也不知道俺还能活多久。”

  “趁俺还活着,帮你多存点钱粮在国库里,到时候俺身体不行了,你也准备准备上位了。”

  “你和俺不同,你人聪明,身体也好,到时候你即位了,说不定能和你爷爷一样,把这天下治理好。”

  “到时候,俺们这大明,还能再兴旺五十年啊……”

  老手艺继续上演,朱棣的饼朱高煦已经吃的够多了,所以他现在看着朱棣的模样,并不觉得他可怜,反倒是觉得这老头在嘲讽自己。

  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活了六十五。

  但凡他早死几年朱高煦也就信了,现在他只觉得朱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您要是这么说,那不如这次北征结束之后直接禅位吧。”

  朱高煦无语的看着朱棣,那话一说出来,众人心里一咯噔,朱棣的手更是悬在了半空中,尴尬的看着朱高煦。

  好在他熟悉自家儿子,干咳几声便道:“俺也想,但是你现在还年轻,太早上位容易劳累,俺先帮你坐几年,过几年再给你。”

  “咳咳,郑和啊,说说南洋还有什么趣事给我们父子听听。”

  朱棣调转话题,不过朱高煦却作揖道:“您自己听吧,儿子还得去为您的北征调拨粮草呢。”

  “去吧去吧,辛苦你了,老二啊。”朱棣拍拍朱高煦的肩膀,朱高煦见状也笑着转身离开。

  瞧着他走远,郑和这才小心翼翼的作揖回礼:“陛下,殿下刚才不过是打趣罢了。”

  “这个俺知道。”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郑和闻言愣了愣,他明明记得之前朱棣很担心朱高煦的,怎么现在不担心了?

  自己才下海两年,回来什么都变了?

  “老二嘴巴不着调,别听他说什么,瞧他干了什么就行。”

  朱棣仿佛突然成长了,对朱高煦曾经的疑心也荡然无存,让郑和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您……您能这么想就好。”

  “嗯,亲人最重要,老二毕竟是俺儿子,京城又只有他一个人,他就算真要这位子,俺给他也行。”

  朱棣笑着回应郑和,可郑和却从朱棣眼角看出了一丝疲惫。

  他想了想能让朱棣这么疲惫的事情,心情却沉到了谷底。

  直到最后,郑和才紧张的开口道:“皇后殿下,还好吗……”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