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四节
自从经营了小卖部,以及从德安手里接过碾米厂,这几年丽萍也挣了一些钱。挣的倒不是什么大钱,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也不可能有什么大钱可以挣。但这几年,丽萍夫妇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吃的、喝的都是家里提供的,他们无非就是时不时割一两斤猪肉、捡几块豆腐,或者逢年过节给老人小孩买点东西。
身上不缺钱,丽萍心里总寻思着办几件事情。她最渴望买一辆紅嘉陵,方便丈夫到县里进货。但以叶文明、张坚定为首的几个能人,竟然准备把紅嘉陵换成黑嘉陵了,让丽萍更加按捺不住了,心想着干脆也买一辆黑嘉陵。不过,家婆连紅嘉陵都不同意她买,更别说是价格更高的黑嘉陵了。
她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摩托车,丽萍也寻思着建几间房子。由于小卖部以及碾米厂的屋子都是四房集体所有,四房个别几个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一说起这件事情,话里话外总是透露出一丝不满。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占着这几间屋子,她觉得自己干脆重新找一个地方建几间房子,把小卖部和碾米厂都搬过去,这样就没有人会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了。另外,房子建好了,她一家三口就搬进去吃住,也方便一些。
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他们一家要分出去过了,恐怕这件事情是不会得到丈夫和家人同意的。
她只好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话又说回来,家里住房紧张的情况,也让她很是忧虑。随着几个小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个问题愈发突出。她早就有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打算。不过,要是这个孩子生了下来,自己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屋子里,恐怕会很不方便,也不是长久之计。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屋子,永胜的屋子也只能暂时借用一下,是不可能占为己有的——他们若是长期占用,张爱华肯定要说三道四。再说了,家里还有远赴深圳的德安夫妇,他们若是回来了,住哪?
一家四口挤一屋?还是住到永胜的屋子里?
这只能解决一时。
如此一来,建房子也确实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若家里确定要建房子,她是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的……
经过和老伴的一番深思熟虑,永诚终于下定决心要建房子了。
老两口目前还有一点积蓄,如果两个儿子各出一些钱,建房子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就算有困难,他们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到外面借。借钱这种事情并不丢人,而且他们要办的是正事,更加没有什么好丢人的。
人嘛,不能说身上没有钱就不办事。能赚钱是一种本事,能借得到钱也算是一种本事,不偷不抢不坑不拐的。但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的前提是要守信用,说好什么时候还,就要什么时候还。永诚夫妇在外面借钱又不是一回两回了,老两口为人公正、守信用,永诚也有不错的名望,因此在外面借点钱终究不是什么难事。
老两口决定下来,就先找到德兴夫妇商量这件事情。
德兴夫妇当即表示赞成。
丽萍说道:“我是赞成建房子的。你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需要多少,我和德兴就拿多少。实在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回去找我爸先借一点。”
永诚知道她会同意,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钱的方面也不能尽看她一个人。
他说道:“要说这房子的事情,我们这当父母的,自然有责任要为你们落实,但家里的情况……”
丽萍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现在可不仅仅是二老的责任,别忘了我和德兴也是当父母的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建房子的事情上,二老以及德安、德兴两兄弟,一边各出一份,三方合力将房子建起来。”
这一点正是永诚所考虑的。
看到丽萍的态度明朗,他觉得这件事情好办多了。他说道:“那好,我给德安写一封信,看看他的态度如何。如果他也同意了,我们就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并尽快落实。”
很快,永诚就给远在深圳的德安写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了家里建房子的计划。
信寄出去之后,他又找到永实和永胜,诉说了他家准备建房子的事情,并征询他们要不要一起建房子。
家里也就他们兄弟三个了。虽然已经分了家,而且永胜去了石岭县就很少回来,但怎么说他们都还是一家人,是一个不可以分割的整体。
在房子的问题上,永实家里也面临着不够住的困境——彩娇已经十四岁了,现在跟德明住一个屋子里。德明年纪尚小,姐弟暂时挤一屋里还说得过去,但随着两人一天天长大,恐怕不能再挤一屋了。虽然永胜去了石岭县,但终究根在上山村的土地里;不管他去什么地方,早晚也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好歹也建几间房子放着。
两个弟弟均表示同意。
永诚早就构思好建房子的事情——兄弟三个合建一所砖楼!
供奉祖先灵位的厅堂,由兄弟三人共有;厅堂的左边,归人口较多的永诚;右边则由永实、永胜一家一半。这样的分配很是合理,也跟目前老屋的分配一样。不同的是,新房子的面积会更大,房间也会增多,环境各方面也会变得优越。
当然,厅堂的钱由兄弟三人平摊,其余的由各家自行负责。
建新房子可是一件大事,万万马虎不得,总得有一个周全的方案。
首先,综合家里人口、经济、建筑面积等因素,新房子由五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厨房组成。五间卧室中,他们夫妻一间,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剩下的一间让老人和彩蝶住。老人已经表态要守着老屋终老,彩蝶终究要出嫁,目前可以先住在德安的卧室,或者跟玲玲住在一起;如果几个孩子长大之后不够住,就往上面再加建一层——这是后话了。
其次就是建房子的土地。这在前面已经提过了,永诚打算把房子建在老屋后面的菜园子里。这里面积大,足够容得下他们兄弟三个一起建房子。但菜园子有三分之一是金田家的,如果确定要在这里建房子,就要和金田交换土地。
凭金田的为人以及两家的交情,永诚觉得这件事情不在话下。
接着,建房子需要不少木材,用来制作门窗以及桌椅橱柜。新家嘛,新家具自是要添置几样。可家里自留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也只好找山上有树木的人家买一些,再让妹夫赵根才上来制作。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建房子的钱。家里这一两年的积蓄,加上永诚这几个月陆续能够领到的工资,老两口拿出个三四千块钱是不成问题。永诚心想着让两个儿子各拿五千块钱出来,不够的数目,再由老两口出去借。如此一来,两个儿子的负担不至于太重,老两口也尽了自己的责任。
既然已经决定了,也考虑好了一些主要的事情,永诚在等大儿子回信的同时,正准备登门找金田商议交换土地的事情。
上山村村民居住的基本上都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当然,也有一些因为兄弟分家,或者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才会选择建新房子。家里有宅基地,建起房子倒也不费事;没有宅基地的,也只好用家里的土地和别人交换。
当永诚向金田说明情况的时候,这个很有人缘的金田,却一下子面露难色了。
金田是一个有话说话的直肠子,不想对永诚隐瞒什么,就把情况照直说了。他说他的两个孙子转眼也长大了,他打算在属于他家的菜园子里建几间新房,两个孙子日后找对象,才能有一个吸引姑娘的硬件条件。
永诚大为意外!
不过,他知道金田家里情况。金田的大孙子今年才十七岁,还不到找对象的年龄。他心想着说说好话,看金田能不能先把土地相让,他觉得他们家比较着急建房子,金田家倒不那么着急。
他把话说了出来,并表示日后金田要建房子,他家的土地任由金田挑,要哪一块都行。
但金田还是没有松口。
这也就意味着,金田不肯把菜园子相让!永诚还以为凭金田的为人以及两家的交情,这会是一件不在话下的事情,可不曾想……
但这事也怪不得金田,毕竟人家也打算建房子,不可能因为永诚的需要,而舍弃了自己的利益。
眼见事情解决不了,永诚只好准备告辞,再另想办法。
金田看出了他要走,赶忙站起来挽留。
他客气地递了一支烟给永诚,说道:“我不是不近人情,只是我家也需要那块地,所以……”
永诚表示理解。
金田继续说道:“要不这样吧……金水家里老宅的旁边不是有一块空地吗?如果你能跟金水商量好,把那块空地换来,我家的菜园子就让给你,我就把房子建在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上。”
金田倒是有自己的考虑。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离他家只有几步路,不仅地段好,地势也十分平坦。再说了,他家菜园子的面积并不大,建不起来什么像样的房子。另外,他那略懂风水的父亲曾经偷偷告诉他,说那块空地风水不错,是一块聚财纳福之地。
不过,他和金水前几年因为水源问题打了一架,因此交恶至今。凭金水小气计较的性格,他想要打那块空地的主意,肯定是麻绳串豆腐——别提!
听到事情有了转机,永诚心中自然很是高兴。高兴归高兴,他能够意识到这并非易事。他和金水没有什么交情,最近这几年也因为一些事情,发生过一些不愉快。抛开一些猴年马月的事情,就说去年学校教学楼破土动工的事情上,他没有采纳金水的那一套,金水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说他这个校长一意孤行,不听好人言,将来一定会吃亏在眼前……
回到家里,永诚并没有对家人提及建房子的事情遇到了困难。他觉得自己还是具备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没有必要让家人跟着操心。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把握能够说通金水。
他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在金水身上碰了钉子之后,丽萍去了一趟就把金水说通了。虽然他不知道丽萍是怎么把金水说通的(金水并没有把东西存放到永诚家),但他觉得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让丽萍出面,找金水谈一谈。谈得成最好,谈不成也不会损失什么,反正连他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把握。
不过,金水是一个十分爱面子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跟丽萍一起登门,好让金水觉得他们给足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