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三节
章宏被欺负的事情,最后还是传到了永诚的耳朵里。但他没有当一回事,他很清楚,同学之间发生一点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根本认真不得。
自打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他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多了。除了备课以及批改作业之外,再也没有那么多琐事要他操心了。
若要说起执教生涯里最让他闹心的事情,首当其冲的就是李高原。李高原调离上山村小学已经七年时间了,但他始终对这个人耿耿于怀,心里也一直想不明白,就凭李高原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胜任老师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
就在不久前县里举办的“欢庆教师节”活动上,他居然碰到了李高原,而李高原竟然是以王家坪小学副校长的身份出席这个活动。
永诚并没有和李高原打招呼,而李高原也没有和永诚打招呼。
不过,他倒是听说了李高原之所以能当上王家坪小学副校长,皆是因为他娶了王家坪小学校长的女儿……
除去李高原,现任校长叶建设曾经让永诚背了黑锅。
事情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建设的小舅子因为娶媳妇,急需一批木材盖新房、添家具。当时建设已经是副校长,但他瞒着大家,自作主张将学校里准备用来制作桌椅的木材,运到他小舅子家里,事后还谎称是得到校长永诚的同意。
这批木材是学校和村里花钱购买的,并已经联系好木匠师傅,准备开始制作桌椅。但木材让建设运去给他小舅子盖新房了,制作桌椅的计划也只能搁浅。当得知建设是得到永诚“允许”的时候,大家纷纷指责永诚的做法。
永诚当即找到建设质问此事。得知实情之后,他要求建设站出来向大家澄清这件事情。不过,建设的父亲以及哥哥纷纷向永诚求情,并主动购买了一批木材回来。他们还请求永诚不要公开实情,以免建设遭受指责与非议。
凭两家的交情,永诚也不好不给这个面子,只好委屈了自己,将这个黑锅背在自己身上。后来,建设也算是学乖了,再也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
除去这两件事情,最叫永诚哭笑不得的,当属他儿子德安在学校所做的一些事情。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德安作为校长的儿子,非但不好好念书,还整天旷课,甚至纠集了几个胆子比较肥的同学,带头造他爸的反。
那时,德安煞有介事地提出一个口号——打到臭老九叶永诚!
这着实把永诚气得七窍生烟!最后,永诚狠狠地赏了儿子几个耳光,然后揪着他的耳朵,把他赶回家里,关起来面壁思过。
当年那个“打到臭老九叶永诚”的口号,德安的同学至今记忆犹新,有时候还会拿出来把德安调侃一番。
这是永诚的校长生涯中,所经历过的三件比较严重的事情,但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以及在村里树立起威信与名望……
最近,家里又有了让他喜忧参半的事情。
这天,老伴惠珍眉开眼笑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小儿媳妇丽萍又怀上孩子了。
虽然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实施了许多年,但在农村里,人们的脑子总是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所占据,无论如何也要为家里生养一个子嗣。
若要算起来,丽萍这一胎属于超生,是为政策所不允许的。就说叶进来家里抱养孩子的事情吧,据说已经引起了镇上计生部门的重视。有消息称,计生部门要对其采取罚款、不给上户口之类的措施,甚至还要强制叶进来的小儿媳妇去结扎!
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叶进来的小儿媳妇已经检查出终身不能怀孕。
倘若镇上计生部门得知了丽萍怀孕的事情,恐怕会来找麻烦;就算他们不来找麻烦,将来小孩子上户口,也得经过计生部门那一关——这肯定会是一件大费周章的事情。所以,永诚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担忧起计生问题。但村里又不只是丽萍存在超生的行为,而村里对这种事情向来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总之,还是先把小孩子生下来。
丽萍娘家人也接到了喜讯。很快,刘益善夫妇上门看望女儿来了。
随着他们的到来,一件让永诚忧烦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了。
叶家人热情地留亲家住了一个晚上,谁料第二天的时候,刘益善天不亮就起床了,一张脸又黑又臭,坐在厅堂交椅上一言不吭。
永诚以为是自家招呼不够,急忙让老伴割了两斤肉、捡了几块豆腐,甚至还杀了一只兔子。为了招呼亲家,昨天他们已经杀了一只鸭子——这样的款待已经足够礼数了!可是,早餐刚刚吃完,刘益善却吵着要回去了。
兔子已经杀好,而且下锅炖了,没想到客人却吵着要走了。
丽萍不知道她爸这是怎么了,赶紧来到厅堂陪她爸说话。
刘益善一张脸还是又黑又臭,一边抽着烟,一边在身上抓来挠去。
丽萍看见他的手臂上有好几个小红疙瘩,就问怎么回事。
刘益善不愿搭理女儿。
丽萍妈白了丈夫一眼,才对女儿说出实情:“你爸被跳蚤、蚊子咬个半死,折腾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
丽萍这才想起她爸妈睡在永胜的屋子里。那间屋子空了好久,不仅又潮又霉,屋子里还住着一些个跳蚤、蚊子。估计她爸是被跳蚤、蚊子咬得难受,才会不高兴的。
这也难怪!镇上的生活远比山上优越,他哪里受得了这些折磨。
知道原因之后,丽萍一个劲说着好话,她妈也帮着腔,刘益善这才同意留下来,“享用”那些特别为他准备的兔子肉。
永诚也知道了亲家不高兴的原因。让亲家受了委屈,这让他很是自责。早知道,他就该把自己那屋让给亲家,他和老伴睡永胜那屋。
泥瓦房通风和采光都不好,再加上农村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被窝里藏着几只跳蚤,倒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且,泥瓦房里不仅住人,通常还会有一间鸡鸭圈,有些人家甚至还把猪圈、茅坑修建在房子周围,哪里会有不招苍蝇、蚊子的道理!
在坡上,惠珍是出了名的勤快。她经常会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洗一洗、晒一晒,他们家算得上是比较干净整洁的。若要找一个与之相反的典型,那一定非叶老冒一家莫属了。叶老冒家里,那简直是脏乱到了极点——鸡鸭可以随便在灶台上拉屎;两只没有关在圈子的猪,把一个院子折腾成了一个黑臭的烂泥滩;家里的两床棉被,估计从盖在身上起,就没有拆洗过……
毕竟是客人,刘益善也不好一直给亲家脸色看。他找了一个机会,和永诚拉起了家常。聊着聊着,两人聊到了叶家的房子上。
他问道:“这房子……应该有一些时间了吧!”
永诚回答道:“是我祖父在世之时建的,到现在已经住了六代人了。”
山里人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宅,而且基本上都和永诚家一样住了好几代人,有能力再建新房子的并不多见。
这样一个情况,却着实让刘益善感到很是惊讶。当初他就坚决不同意女儿嫁上来,也正是觉得山上的经济差、条件不好,连一个房子都能住上好几代人。
他觉得真是委屈了他的宝贝女儿。可死丫头偏偏不听他的话,寻死觅活的,非要嫁上来受这份罪!若当初女儿肯听他的话,好歹在镇上找一个,也不要求条件有多好,至少门当户对吧,总要比这个鬼地方强一万倍!他也不至于好不容易来住一个晚上,还要被跳蚤、蚊子折腾得半死。
就算是不计较跳蚤、蚊子,这山上一到夜里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灯火,三更半夜的时候,不是屋子外青蛙、夜莺叫个没完没了,就是屋子里老鼠在屋梁上“闲庭信步”,也能把人折腾得够呛。
他觉得已然委屈了女儿,就不该再委屈他的外孙女玲玲,以及女儿肚子里的孩子。他可不忍心两个娃娃像他们苦命的妈妈一样,要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况且,以叶家现在的人口数,这几间屋子哪里还够住!
他觉得叶家应该建一所新房子了,而且是当务之急!
他对亲家直言道:“这房子的历史确实悠久!但是……你是不是应该考虑建新房子了?你看,你的大儿子有两个孩子,小儿子也即将有两个孩子,这将来孩子们长大了,先不说地方够不够住,就这样的环境,恐怕……”
这些话虽然说得直接了一点,但倒也是实情。
其实,永诚早就考虑过建房子的事情,只是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时机也不够成熟。若是他的口袋利有个三五万块钱,他早就落实这件事情了,也不至于亲朋好友留宿的时候,总是要借用永胜的屋子。
说到借用永胜屋子的事情,张爱华对此似乎有意见,也曾经偷偷向旁人埋怨过,说永胜那几间屋子,都快成为永诚家的了。
益善想得到永诚一个态度,但永诚一直没有说什么。事实上,永诚家里的情况,益善是清清楚楚的。丽萍曾经告诉过他,说这几年夫家人为了还债,一直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总算在去年的时候,把家里的债务还清了。
丽萍还告诉他,虽然夫家尽可能节俭地过日子,但对她从来都是照顾有加,在吃喝上从来不会委屈她。
对于这一点,益善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时,丽萍拿了几个洗好的苹果走了过来。
为了女儿以及外孙,也为了感谢永诚一家没有委屈女儿,益善当着女儿的面,对永诚说道:“你们家里的情况,我多少也知道一些。要不这样吧……建房子的事情,干脆就确定下来!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就尽管说,咱们是亲家,能帮忙解决的话,我是义不容辞的。我可不希望我的女儿以及两个外孙,要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即使后面的话太直接了,却着实让永诚既意外、又感动。
他看了看亲家公,又看了看小儿媳妇,觉得是该落实建房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