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贾西奇这一次是真的拼了,不管不顾的率先和洛杉矶湖人彻底撕破了脸皮,他这番话只要经过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传播出去,到时候,就算湖人还有想要挽留的想法,估计也会立刻熄了。
任谁都不会希望球队里有一个随时都有可能把更衣室秘密散播出去的家伙,那绝对是破坏球队团结的定.时炸.弹。
如果一个球员因为自身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原因,在更衣室里与队友、教练发生摩擦或冲突,继而影响到一个团队的团结、凝聚力、战斗力,那这个球员在这支球队里,基本上就算是被判了死刑了。
这里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地方,这里是NBA,毫无疑问,NBA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娱乐联盟了,精彩激烈的比赛,场内外不时的花边新闻,最主要是把篮球这一运动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在大卫.斯特恩先生的带领下,NBA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NBA会不在是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而会向着世界联赛的方向迈进。
在这里,任何一个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都会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看,一个小小的错误,有可能引起的就将会是一场灾难。
在NBA赛场上是一番激烈火爆的场面,而在球队更衣室里则是另一番意向不到的场面。
NBA发展了这么久,更衣室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例如,更衣室老大,更衣室故事,更衣室打架,更衣室庆祝,赛前和中场休息教练怎样布置战术,鼓舞士气,更衣室里面有那些设施。
由于比较神秘,而引起无数球迷的好奇,甚至有女球迷闯进更衣室的洗澡间去,总之,由NBA衍生出的更衣室文化有这自己独特的文化,那是球队的心脏,那里有很多不想被人看到的风景。
在NBA,如果更衣室的门半开半掩没有关紧,就意味着可以进入采访,而一旦真的走进更衣室,也就进入了这支球队的心脏。
这里是主教练布置战术的区域,是队员们交流想法、相互沟通的场所,是“大哥”教导“小弟”、体现“领袖”气质的地方,更是全队上下发生“化学反应”、迸发凝聚力的所在。
通常在NBA中,一支球队球场上的“老大”,和更衣室内的“老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球场上的老大当然需要靠球技说了算,但更衣室内的老大却不然。
他不一定是实力超群的球场英雄,也不一定是善于言辞的媒体宠儿,他可以不是球队主力,甚至已过当打之年,平时沉默寡言,但这样的人在更衣室内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必定一言九鼎、字字千钧。
更衣室大门一关,再大牌的球星在更衣室老大的面前也要安静下来,就连主教练都会“退避三舍”、放手让他教训部下。
一个真正的更衣室老大,一定是有点岁数、经过风雨、稳重踏实,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稳定军心。
更衣室文化,是较为虚无缥缈的玩艺儿,但在NBA内,更衣室文化建设一贯被视为考核球队管理层人员的重要指标,球员们融洽仅是更衣室文化的一部分。
也许,“飞人”乔丹可以做到在球场上、更衣室内都是球队的老大,但像他这样的篮球奇才实在少见。
最近几个赛季,或许只有艾弗森、加内特、邓肯等巨星有能力“兼任”,不得不提的是,在邓肯确立今日的地位之前,马刺更衣室内说话算数的那个人却是其貌不扬的“小将军”埃弗里.约翰逊。
小将军在更衣室当老大的时候,马刺的元老级球星“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尚未退役,但小将军却比罗宾逊更加敢作敢为,因此他在马刺很有威信,后来小牛看上了小将军的这种特质,便把他挖到队中,从助理教练做起,慢慢培养成了后来的球队主教练。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更衣室老大,除了具备崇高的威信和极强的凝聚力外,往往也有着当教练的潜质。
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联盟中有着那么一群球员,他们的所做所为可以左右球队的命运,比如邓肯,埃弗里.约翰逊,他们可以将球队带进美好的天堂,但同样也存在另外的一些人,比如阿泰斯特,弗朗西斯,吉姆.杰克逊,他们可以将球队打入悲惨的地狱。
明星球员,巨星球员,在他们闪耀光环的背后,很有可能就是一部设计精妙的读秒器。
要说最大的更衣室炸弹,当属和姚明做队友的吉姆.杰克逊,这哥们儿本来在达拉斯有个不错的前程,但就在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的背.景下,一个名叫唐妮.布雷斯顿的女人出现了。作为一位流行歌手,她的身后出现了一大批追随者,而基德和吉姆.杰克逊恰恰都是其中的成员。
为了讨好唐妮.布雷斯顿,也为了在队友面前挣面子,这两名小牛球员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
最开始的时候,两人还只是攀比赠送礼物的档次,比如基德要是送给唐妮.布雷斯顿一个GUCCI包,那么吉姆.杰克逊马上就会承诺送上一辆保时捷。
之后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敌对情绪直接影响到了两人在场上的配合,人们越来越难看到基德将球传给吉姆.杰克逊的镜头。
面对这种局面,吉姆.杰克逊在媒体面前公开了两人的矛盾:“即使我处于无人防守的位置,他也宁可将球传给主裁判而不是我这个队友。”
而基德也很快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他满脑子只想着自己,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为什么非要把球传给他?”
这场由于争风吃醋所引发的内部冲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球队的战绩。
就是因为和当时达拉斯的老大基德争权,争女人,结果吉姆.杰克逊不可避免的被一脚踢开了。
被赶出达拉斯的经历,并没有让吉姆.杰克逊学会收敛自己的个性,反倒是进一步激起了他的好斗之心。
之后无论在哪一支球队,他似乎习惯于将队友视为另一个“基德”,并且会不顾一切地与对方争老大地位、争主力位置,乃至争出手机会。
这些破坏更衣室气氛的举动,很快就让所在球队大为头疼,不久之后就像“送瘟神”一般地将吉姆.杰克逊送走。
比如在从小牛被交易到网队之后,吉姆.杰克逊的个人数据还算不错,但他那种处处以球队老大自居的做派,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法接受。
半个赛季之后,网队在选秀大会上用榜眼签选中了范霍恩,为了避免吉姆.杰克逊对于新人进行压制,网队在1997年夏天将他交易到了76人。
当时的76人拥有前一年的状元秀和最佳新人艾弗森,谁都知道费城已经成为了“答案”的地盘,可吉姆.杰克逊并不这么想。
在效力76人的半个赛季中,吉姆.杰克逊不断抱怨没能获得足够的出手机会,要求获得与艾弗森平起平坐的地位。
76人当然不可能满足他的这一要求,结果吉姆.杰克逊刚在费城待了半年多时间,又被球队在赛季中期交易到了勇士。
在那之后,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自从1997年离开小牛之后,吉姆.杰克逊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先后效力于网队、76人、勇士、开拓者、老鹰、骑士、热火和国王等8支球队,基本上每年总要搬上一两次家。
由于他总能取得不错的个人数据,因此对于老东家来说,总是不难找到愿意接手的下家。而在新东家那里,一开始会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获得了一名性价比极高的锋卫摇摆人。但通常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球队就会认识到吉姆.杰克逊在更衣室内的“巨大杀伤力”,于是为了保持球队内部的凝聚力,往往又不得不马上.将他送走。
在吉姆.杰克逊那里,则始终认为是这些球队辜负了自己,比如谈起1999年离开开拓者的原因时,他这样表示:“当球队输掉季后赛之后,我气得简直就要发疯,结果在更衣室里爆发了。”
爆发之后的吉姆.杰克逊被送到了老鹰,结果在那里又和主教练发生了冲突,于是他再次抱怨:“我原本是老鹰的头号得分手,可是在伤愈之后,却发现自己失去了主力位置,于是我对主教练说,为什么你自己不会因为受伤而失去帅位呢?”
结果可想而知!
大多中国球迷是从2003/2004赛季开始注意到吉姆.杰克逊的存在。
在该赛季开始前,拥有姚明的火箭为了在小前锋位置上有所补充,给了当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吉姆.杰克逊一份两年期合同。
在效力火箭的第一个赛季中,吉姆.杰克逊似乎变得成熟了起来,他在获得主力位置的情况下,打出了场均12.9分的不俗数据。
在季后赛首轮与湖人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身高1米98的吉姆.杰克逊甚至还抢下了20个篮板,足以证明他在新球队的卖力程度。
就连严于治军的杰夫.范甘迪也对此予以了肯定:“在吉姆.杰克逊加盟火箭的第一个赛季,他为队内的那些年轻球员提供了不少帮助。”
习惯于漂泊生涯的吉姆.杰克逊,会在休斯敦找到自己的归宿吗?
很遗憾,这种和谐局面仅仅维持了一个赛季,2004年夏天,火箭通过一笔涉及7名球员的大交易换来了麦蒂。
由于这位“得分王”同样出现在小前锋位置上,因此球队要求吉姆.杰克逊让出更多的出手机会和上场时间,但后者对此感到十分不满,又在更衣室内跟主教练和麦蒂唱起了反调,面对故态复萌的吉姆.杰克逊,火箭估计现在已经在考虑将他送走的事情了。
从吉姆.杰克逊的经历当中,就不难看出,任何一支球队,对于破坏球队团结的球员,执行的都是零容忍政策。
一旦武贾西奇的这番话,被媒体报道出来,等到他的必将是被湖人队抛弃。
只不过这样的抛弃,是武贾西奇所期待的,并不是他悲观失望,而是他真的感觉到了,在湖人队,他是没有未来的,与其留在洛杉矶忍辱负重,委屈自己,武贾西奇宁愿选择离开。
满足了那些记者的好奇心,送上了足够的猛料,武贾西奇终于可以带着希拉里.达芙离开了,在离开之前,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男人都对着湖人开火了,自己要是不做点儿什么的话,有点儿不相配。
希拉里.达芙直接对着摄像机竖起了中指,这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作出这么粗鲁的动作,不知道那些喜欢美国甜心的家伙们看到自己的偶像作出这样的举动,心脏会碎成几半。
“去死吧!科比.布莱恩特!去死吧!菲尔.杰克逊!萨沙不会再为你们打一秒钟的球!”
希拉里.达芙会这么做,连武贾西奇都被吓了一跳,看着她又对着摄像机镜头做了个鬼脸,然后直接拉着他的胳膊,把他推到了驾驶位上,然后转到另外一边上车。
“开车啊!你不是要去见那个叫杰夫.里德的家伙吗?”
武贾西奇看着这个他还不是很了解的女朋友:“你确定你刚才那么做,不会影响你的形象吗?”
希拉里.达芙往后一样,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和你在一起的话,我的形象迟早会变得和你一样,你刚才问我的问题,其实就和你在更衣室里和科比面对面的说‘f.u.c.k’,然后对着记者扮演更衣室炸弹一样!你会后悔吗?”
后悔!?
当然不会,武贾西奇从上辈子开始,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后悔。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