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落定(二)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傅山:“当初朝廷封太初你为颖川侯,那是对你勇武和功绩的肯定”
    孙元:“惭愧。”
    确实,颖川侯这个侯爵在明朝开国初年本属于大将傅友德。傅友德的战功和威名,孙元是知道的,能够得这个爵位,他内心中也是非常得意的。
    傅山:“你知道就好,对了,可知道曹国公这个国公爵位本属于谁吗?”
    孙元手一摊:“这大明朝的王公侯伯爵位实在太多,我怎么知道。要不,你去弄本《英烈传》来让我查查。”
    “不用查,我知道。”傅山脸色有些不好看:“曹公国这个爵位本属于李文忠。”
    “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李文忠啊,太祖的亲侄儿。”孙元恍然大悟。
    “不是侄子,是外甥。”傅山纠正。
    “读书不细,读书不细。”孙元有点不好意思。
    其实,在以前他也不知道有这个人。后来在现代社会的时候,读了一本叫什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才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
    在以往,后人一提起明朝的开国英雄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如果你读过金庸的《鹿鼎记》还会知道沐英。至于文臣,则会想起传说中诸葛亮在世的刘基刘伯温,听得懂鸟语的李善长。至于李文忠,则大多数人会一头雾水。
    直到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又读过《明史》之后,孙元才知道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文武全才,有智有谋有勇,简直就是个全才。
    真说起在明朝那全开国将相中的地位,李文忠只在徐达将军、李善长之后,排名第三。
    明朝开国时可谓是将星灿烂,就连成祖这样的帅才也排不上名号,这个李文忠能够排名第四,并成为独镇一方的诸侯,可见此人有多么的了不起。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这个当时明朝的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从这段历史记录来看,李文忠之如朱元璋,就如唐时的李靖之如唐太综李世民。
    夫一代雄主,身边必有杰出之士层出无穷,就好想他身上有吸铁石一般。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文武全才,他的亲侄子朱文正也是个杰士,人称天下第五名将。
    孙元呵呵笑道:“朝廷将我比拟为李思本,某愧不敢当啊!”
    傅山突然冷笑:“真的吗?”
    “难道不是,先是将我比为傅友德,现在又是李文忠,呵呵,呵呵。”
    傅山语代讥讽:“太初别忘记了,明朝做过曹国公的除了李文忠还有他儿子李景隆。”
    “当代赵括李景隆。”孙元脸色难看起来。
    真说起李景隆,纯粹就是一场笑话。
    他在父亲李文忠去世之后,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乃是建文帝的心腹。此人喜读兵书,又能言善辩。在开国大将军纷纷被朱元璋诛杀之后,颇有鹤立鸡群的意思,被人认为是一员能征善战的统帅。
    靖难之役时,被封为太子太师,成为建文政权的军事长官,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同建文帝的期许想法,这个李景隆在战场是屡战屡败,被成祖打得满地找牙。
    这个时候,百官才愕然发现,这个李景隆并不是李文忠,而是一个赵括。
    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老将耿炳文来说,实在是差得远,甚至还比不上名不见经传的平安。
    到朱棣放弃攻打济南,轻骑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对前途绝望,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
    可惜他当初同成祖在战场上是见过血的,朱棣手下的靖南功臣自然容他不得。
    永乐二年,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明成祖于是褫夺其爵位,与弟李增枝、妻儿等数十名家人一起被软禁家中,家产遭收,景隆绝食十日不死。
    说起这人,前半生就是场闹剧,而后半生则是一场悲剧。
    留都那边封孙元为曹国公,简直就是调戏啊!
    傅山:“太初,知道你这个爵位是谁提议的吗?”
    孙元:“你方才是不是想说是阮大铖?”
    “是他,可也不全是他,估计后面还有弘光皇帝。”傅山淡淡道:“扬州大战,建奴主力尽失,天下大势已然明白,收复北京也是探囊取物易事。太初你功劳之大,虽当年岳武穆也不能与之相比,已在不赏,天子和朝廷这是在忌你了。”
    “什么!”孙元悚然动容。
    傅山:“说句难听的话,太初你消灭建奴八旗主力之后,收复北京,换谁去,只要做统帅的不是太笨,都不是什么难事。这才有当初,朝廷欲移镇宁乡军去贵州一事。当然,这不错是一场闹剧,我宁乡军统治徐州全景和扬州一部,把握南北交通要道,我等若不走,谁能奈何?”
    “朝廷估计也是拿太初你没有法子,这才封你做曹国公,想让太初你沾上李景隆的晦气。”说到这个时候,傅山扑哧一笑:“可笑朝中衮衮诸公竟然不问苍生问鬼神,弄了这出怪力乱神,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孙元哼了一声,良久才平静下来:“某做事,一向只问心之所安。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只要能够驱除鞑奴,还我河山,朝廷对某什么态度,都不要紧。还是那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封我个曹国公又如何,难道就能让孙元倒霉了?公道自在人心。此次北伐,某原本也没指望过朝廷。”
    傅山击掌赞曰:“太初豁达,佩服!”
    正说着话,就看到一个侍卫喜滋滋地跑来禀告:“君侯,青主先生,黄先生来了。”
    “啊,黄兄来了!”孙元大喜:“好快呀!”
    侍卫:“还有个好消息,俞亮将军也来了。”
    “俞亮也到了。”孙元更是高兴。
    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人在外面高声道:“末将俞亮,拜见君侯。”
    孙元急忙冲出去,大叫:“俞亮,你病可好完全了,让某瞧瞧。”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