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变故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其实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何进的大势已然无法阻挡了,唯一能够恶心到他的也仅有董太后一支,只是明眼人都清楚,董太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有也何进抗衡的势实力,这也是满朝大臣并没有对董太后安插自己的人有什么反应,因为这不过是徒劳的无用功,何进绝不会放任董太后做大,更不可能接受董太后分薄他的权势的。
    而徐济自然也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清楚的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刘辩再次启用张让一党就走上了刘宏的老路,那么这个大汉江山恐怕再也没办法光复了,尽管徐济原本对刘辩还抱有期待,但从当今局势来看便是在英明的皇帝也对此毫无办法。如今的大汉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徐济不想随着这腐朽的大汉一起湮灭。
    徐济这边在准备离开洛阳,而朝堂之上的变化当真是一日一变,何进和董太后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甚至到了无法容忍对方存在的地步了。而刘辩则明智的选择了退居幕后,他原本就没有权势在手,何进和董太后也根本不在意刘辩的态度。而在张让等人的帮助之下董太后和何进一时之间也斗得旗鼓相当。
    但张让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一旦何进反应过来再次动用武力不论是自己还是董太后都绝对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所以张让十分焦急。对于张让来说自己的性命其实依然无关紧要,但徐济迟迟不见动静却让张让颇有几分不安。但张让却又无法联系徐济,一旦被人揪住把柄就必然会牵连徐济。这违背了张让的目的。
    唯一能安慰张让的便是徐济虽然没有离开但也并没有参与到洛阳纷乱的局势之中,徐济成功的让自己在这混乱的局势里将自己隐藏了起来。这无疑降低了极大的风险,只是这并非万全之策。一旦何进有心为难徐济仍旧是刀俎上的鱼肉而已。张让如今也唯有相信徐济了,他如今的目的也只剩下将局势搅的更乱。
    董太后越发破格的举动已经完全触怒了何进,但刘宏驾崩为时尚短,他还不敢用强,所以他决定找自己的妹妹商量一下该如何处理董太后这个麻烦。
    当然何皇后也对董太后如此肆意僭越的作为十分的不满了,但就何皇后本身来说她几乎是不可能和董太后正面抗衡的,董太后乃是刘宏的生母,而她只是刘宏的未亡人,这身份地位高下立判。即便有何进的外援但放在皇宫里面谁的地位更高却并不是由这些决定的。这也是这几日来何皇后虽然心中不满却一直未曾出面阻止的缘故。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但这显然不是何进想要的答案,他提出了一个不算聪明但却有些无赖的主意,既然董太后临朝听政那何皇后为何不能呢?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主意,这极其落下不好的名声,不过对于何皇后来说她其实也看不到这些弊端。对何皇后来说这的确是目前来说她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了,于是她立刻便首肯了此事。
    而事情的发展也的确正如何进预料的那样,旦日早朝董太后一如既往的早早在刘辩身侧坐下等着群臣奏请事务,而当何皇后也摆驾来到大殿之时董太后满脸的愕然。也正是因为何皇后的到来破坏了董太后的计划。这一天的早朝不论是董太后还是何皇后两人都没有多说一句话,董太后是因为清楚自己不论说什么何皇后必然会阻止自己,加上何进的存在,不论自己说了什么都根本毫无用处。既然如此那倒是不如什么都不说。
    而何皇后没有多说的原因是一切都有何进在操持,她到场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限制董太后唯一,而且何皇后也不过就是一介平民。对朝政自然是没有那般了解的。但不得不说何皇后的到来的确是极大的限制了董太后的动作。只是这用场也不会太持久,今日董太后的没有动作只不过是没有料到何皇后的到来。但来日方长,张让一党如何会让何进一方如此舒服?
    但何皇后也不是这么蠢笨之人。今日限制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何进虽然脑子不大够用但他麾下总还是有人是智谋之士,所以何皇后退朝之后便在自己宫中设宴宴请董太后前来一叙。
    所谓的叙一叙当然只是借口,何皇后和董太后之间何来的事情要这么坐下来谈?双方的利益本已经是冲突明显了,董太后自然是疑窦丛生。不过在询问张让的意见之后他还是决定赴会,不说弄明白何皇后的意图,至少试探一下何进的底线,这才是董太后的真实目的。
    不过俗话说得好,正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虽然董太后自信在皇宫之中何皇后不敢乱来,但这个时节何皇后也未必就真的不敢有什么动作。当然了,这些终究不会做的太表面,宫廷内斗从来都是见不到刀光剑影的战争,何皇后的地位由来不正是这么来的吗?
    董太后来到何皇后的寝宫之时宴席已然摆下,看得出何皇后是用心了的,桌上的皆是董太后平日喜爱的菜肴,二人落座之后也并没有说起朝事,反而何皇后不断在敬酒,董太后虽然心中有所防备但一看何皇后这般作势似乎又不像是有什么出格于是也就顺水推舟的却之不恭。酒至半酣,何皇后再起端举杯子起身再拜道:“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
    董太后原本是心情不错听到这句话之后瞬间心情便急转直下,何皇后是个什么身份?竟然敢说出这话来,于是董太后勃然色变道:“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董太后心中的怒气已然表露无遗。何皇后此话无异于在出落落的威胁自己,如今董太后一旦失权等着她的恐怕就是何进的屠刀了,这哪里还有什么情面可讲?
    何皇后自然也不是什么婉约的大家闺秀,听闻董太后的回答之后亦是大怒道:“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董太后闻言更是冷笑道:“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这说说完何皇后再也忍不住心中勃然发作的怒火,操起手中的酒杯就欲朝董太后面上掷去,一看两宫相争到了动手的境地,原本在房外候着的张让等人急忙入内相拦。而必须提到的就是何皇后和董太后都不晓得张让其实是两面相帮。看到张让还以为这是自己的救兵,更加的气势勃然,但张让此时只是大声道:“二位稍安,宫中还需二位主持大局,先帝尸骨未寒,还望二位稍止。”
    这一句话让董太后和何皇后冷静了下来,宫墙之内的斗争当然是不能外传的,否则一旦叫天下人得知刘宏驾崩不过数日皇后与太后就为了权势相争还不知道会招致如何的非议,是以在张让等人的劝阻之下也便就坡下驴各自归宫了。
    只是何皇后心中是越想越不解气。如今大汉皇帝是自己亲身儿子,所谓母凭子贵,如今她也是太后的身份,有哪里需要畏惧董太后这个老东西?想到此处她更是不耐今日之辱。于是连夜便召何进入宫见她。何进一听自家妹子连夜召见自己便知晓怕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自然是不敢耽搁急忙赶来。
    见到何进之后何皇后便将董太后的一应言论俱告知何进,何进自然也是大怒。这原本宫墙之内的钩心都加他是没兴趣管的,但董太后一句“屠沽小辈”就触犯了何进心头大忌。虽然如今地位尊贵。但何进心中对自己的出身一直是讳莫如深,这已经成了何进最大的禁忌了。如今董太后这一句就让何进感觉到了轻蔑和侮辱,这种事情何进如何能忍?当夜离开之后便立刻召集三公议事。
    而这些自然没有瞒过徐济,英雄楼在何进府中自然也是有眼线的,何况何进也就根本没有一点隐瞒此事的打算,而知晓了何进的动作之后徐济便知道董太后只怕也就完了,而没了董太后牵扯自己恐怕就躲不过何进的对付了,而届时张让也定然是无法帮助自己的。但是徐济一时之间还是没有找到离开洛阳的机会,而且伊宁近日整日伤心得几乎以泪洗面,徐济不得不分出许多精力来照顾伊宁的情绪,所以更是没有办法。
    所以徐济还是准备观望一段时间,至少近来何进是没有什么闲心来顾及自己的,而等到何进找上自己之时,徐济恐怕已经离开了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了。
    这一夜注定是不平静的,藏在平静之下的风浪已经在蓄势而发了,何进就是掀起这场风浪的罪魁祸首,徐济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远离这个风浪的中心,至于谁会遭殃,那已经不是徐济考虑之中的问题了。
    旦日早朝,何皇后和董太后依旧分座于刘辩的两侧,昨夜一场争执自然令二人对互相更没有半点好颜色,这对刘辩来说自然是极为痛苦的事情,不过好在他本身并无权势两位也并没有找上他。就在此时何进大踏步来到殿中,这标志着早朝正式开始。
    刘辩身边的宦官说完了:“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之后殿中立刻便有一人出列跪倒在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刘辩左右环视一遍看两位太后都没有什么动作才开口道:“爱卿但讲无妨。”
    殿中的是一个廷臣,听到刘辩这话之后便开口道:“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这话一说出来满场俱惊,说到底董太后终究是刘宏生母,更是刘辩的奶奶,这话不亚于是当着董太后的面告诉她不该干预朝政。董太后自然是大怒,他心中哪里不知这是何进的意思:“逆臣,安敢如此?你家大将军予你这走狗多少好处令你如此妄为?”
    何进闻言大怒道:“太后慎言,此乃廷官奏本。岂是何进能掌控?太后不知当年吕后乎?”这话当然不可能是何进想得出来的,乃是三公教何进背下来的词语。但满朝文武哪里晓得?一听吕后之名当即俱是面色一变,显然是深以为然。董太后被何进这一句话就堵死了。她强自辩解道:“哀家乃是担忧陛下年纪尚小容易为人迷惑,何来吕后之心?大将军莫非诋毁哀家?”
    而何进只不过是轻蔑一笑道:“太后将骠骑将军之职授予董重,然则董重并无功劳,此举莫非还不是意图干政之举?”这话一说出来董太后再无辩解之地,何进是名正言顺的大将军,位居三公之上,安排这些官职自然是分内之事,然则董太后终究是后宫之人,原本就是不准干预朝政的。而何进这还不算完继续说道:“便是陛下年幼也尚有生母与进在。何须太后操心?莫非竟是看不起我兄妹二人乎?”
    董太后哪里敢在满殿文武说出个“是”字来?如今这局面已经是无论董太后如何应对都是无可挽回的局面了,于是董太后也只得不语,这无异放弃了挣扎。董太后很清楚,何进这话说完自己便再无机会了。与其在落人笑柄倒不如就此作罢,结果无非是迁离洛阳,对董太后来说她也只想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已。
    但董太后还是高看了何进的为人,真失了权势何进有如何会放过这么一个随时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的隐患?不过这都是后事暂且不提。
    只说董太后接受了这个结果之后张让便心中一惊,没了董太后在前自己恐怕是难逃劫难,这朝中多少臣工对自己不满这事他可是了然于胸的。所以张让立刻就开始打算了,他暂时还不能死,至少还得为徐济争取多一些的时间。
    而如今没有了董太后在前又有什么办法能避过灾祸呢,张让想到了一个人。他便是何进胞弟何苗,说来也是有趣,当初张让也根本看不上这个出身卑贱还一副纨绔子弟的何苗。但如今竟然还要依靠何苗来求生,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但张让其实也并不在意这些所谓的气节,如今之计最重要的是能够保全性命。张让一生希望都已然寄托在徐济身上了,他当然不能让徐济把小命扔在这里。
    当然实际上张让还有另一个极为看好的人,那便是曹操,但比起曹操,显然徐济更需要他的帮助一些,而且徐济的经历让张让更有共鸣,抛开身份背景不说,至少徐济展现出来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甚至都超过了许多位居高位的臣工,而徐济只有十六岁,未来是值得去期望的,所以最终张让选择的是徐济而非曹操。
    如今徐济按兵不动的举措自然让张让心中有些不安,但他明白徐济是个有着极为犀利的眼光的人,若是双方在同样的局面上张让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够做出比徐济更好的决定,所以张让也就坚定了继续为徐济拖延时间的决定。
    当然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已,而剩下的段珪一众人纯粹只是为了活命而已,而说到这些人就不得不提到之前斩杀了蹇硕的郭胜也并没有借着斩杀蹇硕的功劳得以晋升,他死在了袁绍的手上。虽然袁绍回禀何进说的是误杀,但张让又怎么会相信这种说法,恐怕就是袁绍下的令,不过对于这种吃里扒外的东西张让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浪费感情。
    旦日何进便遣人起送董太后前往河间之地了,这还不算完,何进更是下令御林军将董重所在的骠骑将军府团团围住,号称是追索骠骑将军的印绶,但谁人不知何进的居心?董太后失势被迫离开洛阳,那么董重也自然就失去了依靠,如今再被夺走了骠骑将军之位等着他的除了一死还能有什么结果?
    董重也知道这结果,虽然骠骑将军府麾下的士卒也紧闭府门呈防守之势,但董重知道自己已然回天乏术了,事到如今自己除了一死别无他选了,也来不及安排后事了,何进的人已经将骠骑将军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在万念俱灰之下,董重选择了自刎了断,时年方三十三。
    而董重家人见董重自刎于是举哀将印绶送出,何进方才遣散士卒,就此董太后一支彻底覆灭了,留下一介老妪,董太后没了家人的支持自然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了。
    徐济得知此事之后也唯有长叹一声,对身边的伊宁道:“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但一切都不过是开始而已,何进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