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让的回答,柳乘风显得并不意外,很显然,一群菜鸟中的菜鸟只凭几日的操练就想成为合格的炮兵,这和玩笑没多大的区别。
可是现在开战在即,柳乘风虽然知道事情很棘手却还是不免负手感叹:根据消息,城中的叛军城防坚固,又储备了大量的火器,虽然败了一阵,可是实力仍存,现在朝廷三番五次敦促我等攻城,而攻城最急需的便是你们火炮营,若是火炮营不能胜任,那么这城也不必攻了。所以加紧操练乃是当务之急,诸位,时日无多,是建功立业还是功败垂成就看你们的了,杨让,上次本钦差责怪了你,你不必放在心上,眼下本钦差交给你们一个任务,那便是采取任何法,给本钦差练出一支百战的炮兵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让还能说什么,自然激动的道:卑下领命,只是敢问大人,是不是像从前一样进行操练
柳乘风却朝他笑了笑,这是柳乘风特有的招牌式笑容,笑容中带着几分狡黠,阴测测的。
因循守旧是不成的,要因地制宜嘛,操练的细则我已经想好了,喏柳乘风从书案上捡起一份札子:如何操练的细则都在上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南昌城里已是人心惶惶,一开始的时候,宁王说要靖难,说什么朝廷出了奸臣,又有不少党羽为他造势,因此对寻常的百姓们来说,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在这些人眼里,宁王便是天一样的存在,他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反正和大家也没关系,再者说了,朝廷里出了奸臣,王爷这是清君侧去的,似乎也是名正言顺。
紧接着攻陷了饶州,似乎正如大家所料的一样,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宁王是王者之师,说不准还真能像当年的燕王一般,倒是有不少人心里觉得宁王一向仁德,待南昌的百姓也是不错,甚至有人生出非分之想,若是宁王去了京师
这种幻想没有持续多久就已经破灭,宁王又回来了,回来的虽不是败兵,不过无论如何封锁,大败的消息还是传入了大街小巷,更有不少人家,家里有子侄参与了其中的,就更加是惶恐不安,四处打听亲人的下落。
紧接着,朝廷各路大军将南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得气氛就更紧张了,城中传出不少流言,都说朝廷八十万大军已在城下,择日进兵,宁王要完了。
于是乎,那些一开始拥护宁王的人不禁又生出了恨意,就是因为这个人,这个人拿些蝇头小利去实现自己的野心,而现在,终于要给人带来灾祸。谁都知道,无论城外围着的是官军还是贼军,一旦攻下城池,整个南昌城就必定会成为人间地狱,这种事在史书里不绝于耳,而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的等待着。
城中显然有锦衣卫的探子在四下活动,一开始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可是渐渐开始胆大起来,他们四处散播各种消息,无非是说与宁王同流合污的死无葬身之地,若愿意弃暗投明便既往不咎。
现在宁王府的亲信护卫已经走上了街头,开始四处缉拿朝廷的暗探,可是城内的其他叛军似乎对缉拿这些暗探并不热衷,其实已经有人不少人知道,宁王要完蛋了,自己若是跟着宁王走到底肯定是死路一条,可是当真去投靠官军,谁能保证官军真能做到既往不咎
其实所有人都在茫然,所有人都从振奋中渐渐的冷静下来,他们渐渐发现,原先别人告诉他们的那些话似乎不太对,什么官军不堪一击,什么朝廷不得人心,什么只要愿意跟着宁王便如何如何。
大家都不禁打起了小心思,据说还有一些锦衣卫暗探直接进入叛军的军营中活动,竟是没有人去揭发检举,因为谁都有自己的算盘,现在谁也不敢得罪朝廷的人,谁都希望能留一手,等到城破的时候好能趁机保全自己。
对于这种事,宁王府似乎没什么动作,或者宁王府根本不知道,又或者是他们故意装作不知道。
这南昌府里头,唯一还算安静的就是宁王府了,如今的王府已经被人四面围定,到处都是官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王府里头,宁王朱钧觐的心情显然很不好,上高王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听不到任何的音讯,这上高王朱宸濠既是朱钧觐的嫡长子,同时也是朱钧觐的心头肉,这个儿子生的最像自己,自幼又聪明伶俐,朱钧觐在他身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虽然后来朱宸濠失了人道,可是朱宸濠毕竟已经有了儿子,朱钧觐照样将所有的希望放在朱宸濠身上,可是他万万想不到只怕要和自己生离死别了。
纵是到这个地步,朱钧觐强忍着悲痛,仍然显得极为理智,现在对他来说,能不能守住南昌城是最紧要的问题,因此虽然已经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寻找朱宸濠的下落,朱钧觐却是勉强振作精神,每日召见部下鼓舞士气,并且开始不断的命人加固城墙,设置火炮做好固守的准备。
只有守下去,他才有看到曙光的资本,而且他已经预计,鞑靼部必定会不甘寂寞,定然会选择南下,朝廷也迟早会吃不消两面作战的压力,一旦江南的大军实力削弱就是他反击的时候。
由于反叛的筹备较为充分,所以在守城方面朱钧觐还是很有信心,且不说南昌城的城墙,单说各种的工事还有从前暗中采购的火炮,要长久守住南昌想必也不成问题,城中的粮库里粮食堆积如山,也不必担心城中缺粮,只要朝廷的大军敢来,他就不在乎给官军一点厉害看看。
书房里,朱钧觐弯着腰,伏案行书,只有在行书的时候,他才能忘掉一切的烦恼,把许多不快的事全部抛诸脑后,不过在今日,似乎行书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他的书法原本极好,可是今日蘸墨的狼毫落在白纸上,却总是带着轻浮。
朱钧觐眼眸中掠过一丝不喜之色,脸色显得很不好看,他冷冷一笑,将狼毫笔抛落一边,随即抬起头来。
朱钧觐咳嗽了两声,外头的人听到了动静便有人躬身进来,来人却不是外头伺候的仆役,而是丞相刘养正。
朱钧觐淡漠的看了刘养正一眼,在从前的时候,他对这个人颇为看重,也很是礼遇。可是现在心境已经全然不同,这个家伙在以往的时候夸夸其谈,大谈各种靖难的策略,一副胸腹之中藏着百万雄兵的样子。可是靖难大军一败,这个家伙就顿时什么主张都没了,直到现在,朱钧觐才直到这个家伙和大多数的读书人都一样,都不过是嘴皮子上的功夫。
先生啊,你怎么来了
朱钧觐虽然对刘养正渐渐冷淡,可是言辞中还是带着几分敬重,不管怎么说这个人对自己还算是死心塌地的,就算这个姿态不是做给刘养正看,他也要做给别人去看,让别人知道他朱钧觐礼贤下士。
刘养正忙道:学生万死,竟是叨扰了王爷行书的雅兴。
朱钧觐低着头看着自己很是潦草的字,语气冷冷的道:都说了多少遍,不要再自称学生,你已不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如今已是我大明的左丞相了,要称臣。
刘养正擦了擦汗,若说一开始朱钧觐封他做丞相的时候他心里还心花怒放,可是现在总觉得这个丞相实在有点刺耳,想必在朝廷那边,第一个想杀全家的就是他刘养正了,王爷毕竟是天潢贵胄,事败之后大不了一个赐死,其余的亲眷也多是圈禁,而他这丞相就成了二号人物,而且还是朝廷可以毫不犹豫举起屠刀屠灭满门的匪首。
刘养正连忙道:王爷教诲的是,教诲的是,臣罪该万死。
朱钧觐没有再追究下去,叹了口气,把桌上的行书收好,把头抬起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刘养正道:上高王那边有消息了吗,无论是死是活,总得有个准信才好。
说到死的时候,朱钧觐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对这个死字,他有些难以接受。
刘养正几乎不敢抬头去看朱钧觐,苦着脸道:王爷稍安勿躁,上高王吉人自有天相,想必不会有什么事的。
他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不过这句话分明就是告诉朱钧觐直到现在朱宸濠的消息仍是一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