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什么俘!平定内乱献什么俘!”朱慈烺有意识地加重了口吻。
吴甡面带微笑,早就知道皇帝不会给他轻松愉快的任务。
今天是吴甡在内阁当值,就在准备休息的时候,突然被崇祯帝招对。崇祯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借着俘虏了两个东虏亲王、一个贝勒,再凑百八十个鞑虏,搞一次午门献俘。吴甡作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承接这类活动是职责所在。不过现在鸿胪寺基本完成了对典制礼仪的接手,所以吴甡也只是传布命令罢了。
关键在于,皇太子是反对午门献俘的。
“殿下,”吴甡悠悠道,“崇祯九年的时候,孙传庭擒获高迎祥,也是午门献俘的。”
朱慈烺不由一噎,当年他就表示反对,可惜被父皇一句“年幼无知”就堵得死死的了。他放缓了口吻,道:“吴先生,献俘乃是军之大礼,为的是彰显武功。原本俘获逆贼就当以国法治之,一旦献俘,岂非国政不修的铁证若要献俘,当有神庙那般战胜于域外的军功,我才赞同。”
吴甡以为这是朱慈烺的真心实意,劝道:“殿下,战胜敌国于域外固然是彪炳史册的大武功,然《左传》有云: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此为武功。故而臣知道俘得东虏,也是足以献俘午门的武功。”
“东虏尚未殄灭,辽东尚未恢复,谈不上禁暴、戢兵;我军仍处于劣势,战力不足,谈不上保大、定功;百姓仍被掳往辽东,血亲远隔,尚未救回,因此也谈不上安民、和众;至于丰财,打到现在大明元气几乎耗尽。更是无稽之谈。”
吴甡发现皇太子对于经义了解不深,但是在辩论上却意外地能够引经据典,明明似是而非却又好像头头是道,让人一时难以辩驳。
“殿下对献俘如此排斥,是因为……”吴甡终于抛开官场习惯,直截了当问出了核心问题。
“献俘之后,对东虏之战是否就算完结了”朱慈烺也直言道:“献俘于礼无据。这是其一。再者,献俘之后,朝中是否会有人说战事已毕,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否会有人认为天下太平,又可以笙歌艳舞,通宵达旦我以为。政事诚如军事,一旦泄了那股劲,一如既往地懒散懈怠,那就回天乏力了。”
吴甡闻言也不由陷入了沉思。他跟随东宫一路走来,先是只有侍卫营,后来侍从室渐渐出头,两者都表现出了不同于往日风气的朝气。侍卫营有铁打的军功ahref=""target="_blank">赡芨匝垡恍嬲弥蜗掳捕ǖ幕故鞘檀邮摇br/>
无论侍从室里是否包纳酷吏,事实证明他们在能、勤、绩三个方面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现在侍从室出身的官员中已经有了一些端倪。在京的,不愿加班加点,怨言渐多;在外的,迷恋风月交际,习气败坏。这才多久再过三五年会成什么样子!都以为光复神京就没事了”朱慈烺已经隐隐发怒了。
晚明之世,官场风气与士林相通。士林风气与民风相引。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全是一片浮躁繁华,人心不定,集中体现就在于不安于本分!
“做官的不好好做官,只想着应付了上官欺瞒了下民,自己过着高人一等的日子。这种官就算不贪污腐败,也是该杀!
“读书的不好好读书,只想着名动天下名利双收。碰到点事不思考其中道理,只会人云亦云乱吵吵。太祖高皇帝当年谕令天下事天下人说得,惟独生员说不得,为何就是因为他们半瓶水晃荡。歪理横生,最蛊惑百姓,败坏风气,却不知道好好读书求知,还自以为什么都懂!
“谁都知道东虏走了,闯逆死了,献贼逃了,但是有谁准备好了打这场移风易俗的大战!这时候搞献俘之礼,是振奋民心还是自泄士气”朱慈烺连珠似的发问道。
吴甡见皇太子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当然不可能再说下去。然而这样他也没办法向皇帝复命,只好先回职房再说。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的阁辅都有自己的幕友,既可跑腿打杂,又可出谋划策。如今皇太子殿下不许豢养私人,杂务下手皆由舍人承担。自然不能与这些人商议方略,否则回头就传到皇太子耳中去了。
吴甡在屋中踱步良久,实在想不出一个好对策。若是照以前的做法,发动言官上疏就可以了。现在台垣不许风闻奏事,日子清静了,但要用到他们却也不趁手了。而且可以想见,皇帝见内阁没有动静,肯定会直接授意鸿胪寺上疏,要求举行献俘礼,到时候内阁的票拟怎么写
这分明是逼着官员在皇帝和皇太子之间做出抉择。
……
“气煞朕也!”崇祯在坤宁宫疾步绕圈,手中折扇重重扇着,暴怒道:“朕名为凯旋,岂能没有献俘!固然于礼微瑕,总算是全个颜面!否则还不如当初不要说什么‘亲征凯旋’之类的话!皇太子这是要逼死朕么!”
周后端坐宝座,抿口不语。
“你说说,这是要逼死朕么!”崇祯却偏要周后表态。
周后这才悠悠启口道:“妾闻善小不避,恶小不为。圣天子十足精诚,焉能有微瑕”
崇祯脚步一滞,心中如同有只猫儿狠狠在挠,道:“好好好,你们都对!就是朕的错!”
周后见丈夫这般难过,也是心中不忍,又劝道:“春哥儿从小就是顶顶懂事的。他反对献俘肯定有他的道理,皇爷为何不将他唤来当面问问,让大臣们传话终究不妥。”
“让他当面顶撞朕么!朕还如何为人父,为人君。”崇祯撇嘴道。
“我去与他说。”周后长出一口气,应承下来。
这也正是崇祯来坤宁宫的目的所在。
周后看了看天色,尚未黑透。如果没甚意外,皇长子肯定在文华殿与外臣用膳,然后还要接见两拨人,之后才会回钟粹宫安寝。不过那时候多半过了亥时,自己也未必熬得住,还是让他明日早上早些来用膳再说。
崇祯也知道周后说得有道理,只能再熬一个晚上。帝后二人又聊起了长子长女的婚事,周后担心国家一连召开多次典礼,钱粮上不敷用,崇祯却有四千四百万银子打底,豪气干云,号称绝无问题。有了这份喜庆,皇帝心中的积郁也算是淡去了不少。
朱慈烺当天正是要接见工部的几个主事,问他们运河疏浚之事。现在从安南、闽浙运来粮食都走海运,但对外只能说是权宜之计,绝不敢喊出“废漕改海”的口号。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大运河贯通南北,一船漕粮过关讨闸,每到一处都有陋规,全靠红包开路,直到通州上岸入仓,伸手拿钱的人不计其数。
如今朝堂上还算干净,但下面靠河吃饭的人数以十万计,一旦闹将起来如何是好现在漕帮只是个雏形,没有统一的舵主帮主,但也已经形成了地域性质的行帮,未必不能闹事。因此朱慈烺只说要先疏浚运河,然后再恢复漕运,使的乃是缓兵之计。
运河疏浚之后也有好处,一者方便国内民间运输,为邮政铺路。同时大运河也肩负着周边田地的灌溉任务,疏浚之后方便地方州县开展水利工程。最后,大运河还有泄洪的作用,可以临时充当水道ahref=""target="_blank">梢运担笤撕邮潜瘸こ歉祷莸那Ч殴こ獭br/>
如果隋炀帝当年将这些好处一一罗列,而不说自己是为了南下看琼花,那他恐怕就真能与大禹较功了。
从文华殿散步回内宫,朱慈烺先去问父母昏定,果然都已经睡了。然后才回到钟粹宫,写了日记之后和衣往床上一躺就睡着了。
现在的工作强度虽然不如前世应对高考,但对于这具十七岁的身子来说也算接近极限了。
陆素瑶带着宫女进来,轻手轻脚为朱慈烺脱去衣冠,扑虫扇风,轮班休息。
前一天的工作刚结束,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朱慈烺是被宫女服侍穿衣的时候醒来的,而且那时候已经穿好了中衣。他避开蜡烛的火光,道:“现在什么时辰”
“殿下,现在是三点三刻,因为皇爷娘娘有旨意,今日早些过去用膳,就提前了一刻钟。”宫女上前解释道。
朱慈烺头还有些昏沉,重重点了一下,道:“水。”
一旁的宫女早准备好了温水,连忙递了过去。
朱慈烺一饮而尽,这才舒服了许多,擦脸漱口,穿戴冠服,往乾清宫去了。
不出朱慈烺所料,皇父陛下还没有出来,只有母后拉着他说话,没两句话就说到了午门献俘的事上。对于能够将皇帝心思摸得如此透彻,朱慈烺没有丝毫成就感,只是道:“母后,这事正要报与父皇知道。”
周后见儿子已经有了主意,也不便多说,只等皇帝出来。
崇祯躲在耳门帘幕之后,听了之后略略站了站,便“正好”出来,一副庄严肃穆的神情,仿佛刚刚跟上天沟通过感情。
“父皇,近日来总有人与儿臣说午门献俘之事。”朱慈烺见了礼,旋即开门见山道。
“哦怎说”崇祯压抑住内心波动,好像事不关己毫不关心。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感谢亲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