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气渐好,虽然没有花开但也到了春暖时候,户外活动也渐渐多了起来。在翰林院大堂后的名胜柯亭中,又开始出现围坐煮茶、谈天说地的风雅身影。
这日又有十来个翰林弄了一包御赐茶叶,齐聚在柯亭中消遣。众君子的名衔从编修到学士不一而足,但依着词林中不论官衔只论前后的特殊学术风气,统称为翰林罢。
侍讲李东阳和编修方清之也在其中,其实方清之手头有点其他事情,没想来参与这次雅趣,但是他有话要与李东阳前辈说,便只好跟着过来了。关于自家儿子的婚事,无论如何也要给李东阳一个交待,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方清之坐在李东阳身边,几次欲言又止,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李东阳此人虽然仕途不大得志,但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诗词作文出类拔萃,在这种雅集场合里很容易就成为话题中心,方清之想找与他单独谈话的时机不容易。
忽然间,远处有人呼了一声:“谢于乔来了!”便使得柯亭众人停了谈话,不约而同的转头望去。
谢于乔就是正五品詹事府左庶子、东宫讲官谢迁了,此人乃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又深得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徐博赏识,短短六年间,便从翰林院修撰升到了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还跳出了翰林院小天地,成为东宫讲官之一。
再加上本身年纪才三十四岁,谢大人堪称前途无量是翰林坊局这个词臣圈子的著名政治明星,几乎将来注定要入内阁的。
目前在这个年龄段上,能与谢大人拼风头的只有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程敏政了,但仍比谢大人差了一筹。不过知道另一时空未来历史的方应物总觉得程敏政此人太喜嚓.
谢迁这样的人出现,当然引得柯亭众人关注,翰林虽然是清流里的清流,但清流不等于是不食人间烟火。
不知道是谁带了头,起身大步前往院首处,做出迎接姿态。于是便引得柯亭里众人纷纷跟随不论长幼尊卑,一起前往院首地方。仿佛一瞬间,刚才还接踵摩肩的柯亭立刻放空,成了冷清地方。
面对这种情况,编修方清之皱了皱眉头,犹疑了几下。他想起了儿子对他的叮嘱:“在翰林院里,无论见到谁都可以谦卑一点但见到谢迁,一定要拿出分庭抗礼的气势!一定不能自居下风!他虽然现在混得好,但他曾经见死不救、有失道义,在我家面前永远是理亏的!
人都是善忘的,尊贵的人做过的错事更容易被世人忘记!只有父亲你不断在他面前摆出另类高傲的样子,别人才会不断记起他理亏的那件事!若父亲你自己的态度先放低了,别人更不会帮你较真!”
但自己若不同于众人,会不会显得太特立独行、太突兀、太失市U方清之为难的想道,忽然眼角余光瞥见身边还有别人仔细去看是李东阳,便松了口气。
有李东阳这比谢迁更“老”的前辈都没动他方清之跟着更老的前辈不动也没什么……
悲催的李东阳,年纪与方清之、谢迁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却是名符其实的“老”前辈。
此时李东阳心里五味杂陈,见到后辈人物谢迁的排场,怎能不让他感由心生唏嘘不已?
他从今上登基那年就进了翰林院,至今已经过去十七年,但还只是个六品侍讲关键是仍然拘于翰林院小天地内,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渠道一词林官中,从来不看品级,关键是看有没有上升渠道,大学士名义上也才正五品而G.
再看看谢迁,比他李东阳入翰林晚十年,虽然诌谢迁状元起点高,但这升迁之快速实在是他李东阳望尘莫及的人生际遇差距实在太大。
话说远了,眼下让李东阳纠结的是,如今环绕周围的众人哗啦啦都去迎接谢迁了,他李东阳去不去?
若去,有点别扭,他李东阳是比谢迁早入翰林十年的老前辈,去迎接后辈人物实在放不下架子,怎么看也有点卑躬屈膝的样子;不去,又显得不合时宜。
正当这时,李东阳眼角余光一瞥,身边竟然还有别人。仔细看去,原来是方清之,而且他一脸对自己有话要说的模样。
李东阳便松了口气,不是自己不合时宜,是有别人要拉着自己说话,所以不便去院首那里了……
李东阳与方清之两人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眼后,不知怎的忽然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齐齐感到忍俊不禁,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起来,意味深长的心照不宣。当然这笑声在外人看来,只能是莫名其妙。
谢迁今天偷得半日闲来到翰林院,也是开年后联络感情来了,关系也是要经常走动的。他习惯性的来到柯亭这里,站在院门处,便见一群人迎了上来。
寒暄过几句,谢迁正想领着众人去柯亭那里坐坐,但远远的望见方清之站在那边,于是乎谢大人停住了脚步。
之所以停住脚步,也许是谢大人面对方清之天然有点心虚,也许是故意为之,但谁也说不清楚,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众人与谢迁就一直这样立在院门处干巴巴的聊着方清之与李东阳单独被晾在了柯亭,孤零零的面面相觑,看起来很尴尬。
一边是众星捧月,一边是孤立的两人,翰林里九成九都是聪明人,当即就有人感到不对头了,不过没人说破。有些事情是心知肚明但不能说出来的,只能面上若无其事。
方清之根本无所谓,但李东阳长叹一口气,有点懊悔今日不该一时感怀身世闹书生气,结果成了这尴尬场面。都忍了十几年了,还差这一天么?
却说方清之又斟酌片刻,正要开口把方应物的婚事告知李东阳时,又有人冲过来,对着院子大喊道:“方编修!李侍讲!两位大人在否?”
被惊扰到的众人齐齐注目,这大喊大叫的人原来是在翰林院负责杂务的孔目,姓张。
方清之走下亭子台阶,对轩Y目道:“我与李兄在此,阁下有何贵干?”
张孔目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上来,对方清之道:“从宫中有诏书到了!两位大人快快去接旨!”
翰林院与内廷联系密切,有诏书过来实在是家常便饭一样的等闲事情,本不值得惊奇。但是方清之和李东阳两个人,一个是最近很有风头的人,一个是十几年的板凳人物,有什么圣意能将两人凑到了一起?这让众人很好奇。
方清之经自家儿子暗示过,心里有所预感,但李东阳却忐忑不安,两人便一起前往大堂接旨去。不只两人,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也去围观。
诏书前半段骈四俪六的可以忽略掉,在翰林院都是大家写熟也听熟的东西,关键话只有一句,“侍讲李东阳、编修方清之俱为《文华大训》编纂皆侍班东宫………”
方清之有心理准备,早在家里冉骚完了,此刻面上不动声色,镇静如常,一板一眼的完成了谢恩仪式。让人看到后,赞一句“方编修遇大事有静气得恩遇而不忘形………”
但李东阳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晕了,虽然他被十几年板凳生涯磨练的心性坚强,但是此刻仍旧忍不住恍恍惚惚。还好旁边有个榜样,能叫他学着方清之按部就班完成了谢恩,没有出错。
不过话说回来,李东阳没有当场晕过去,那已经可以说是心理素质非常强大了。
还是那句话,翰林中不看品级,只看有没有上升渠道。比如同样的五品,进入上升渠道的,五品就可以进内阁办事;没进入上升渠道的,就只能在翰林院当一辈子五品老学士。
这次关于李东阳和方清之两个人的任命,表面上看两人官衔品级原封不动,但主修皇家教材和侍班东宫两项差事可是千金难买。这象征他们进入了上升渠道里,不再是普通翰林,而成为有望角逐内阁坑位的翰林。
可以想象得到,只要帮皇家修完《文华大训》,两人肯定是立地升级,转为詹事府左右春坊里的官员,这是在礼节上皇家必须给的谢意。
词臣升迁与其他官员不同,有自己专属的快车道,那就是转为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员,再外放为寺卿、侍郎……到最顶点当然是殿阁大学士。
前来旁观的众人一片哗然,今次这特殊的诏书果然有特殊意义。翰林院是精英荟萃的清流华选之地,随便一次人事升迁,都有可能影响到若干年后的朝堂走向。说得严重些,这诏书等于是在未来阁老候选人名单上增加了两个人。
哗然之后,众人蜂拥而上,一起向李东阳和方清之道喜,一时间大堂中人声鼎沸。
前一刻茕茕孑立,后一刻繁花似锦,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了……李东阳清醒过来后,没有陶醉于别人的恭维,连忙拉住传旨太监,悄声问道:“在下何以沐浴天恩?”那太监答道:“听说是刘博野举荐的。”
李东阳愕然不已,他与刘棉花八杆子打不着一撇他也曾经岁想过,有人慧眼识珠,向朝廷举荐自己这个人才,但是做梦也梦不到竟然是由刘棉花举荐啊。其实由谁来举荐自己都不奇怪,但刘棉花是这样无私的人么?
人群渐渐散去,方清之可算找到了与单独谈话的李东阳机会,“宾之兄,关于犬子的婚事,实在要对不住了(未完待续[绝世唐门最新章节http://ixs.cc
第三百零一章 实在太刺激了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