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幕后之人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今天第四更,本来想五更的,但实在能力有限,只码出四章。

  月初了,有月票的兄弟们,帮着甩一波吧,苍山拜谢!

  —————————

  其实,这事儿也是挺有意思的。

  文彦博去年放到地方去了,宋庠在京中也呆的时间够长了,赵祯顺道把他也发了出去。

  现在的朝中,富弼是昭文馆大学士,高居内相之职。

  编纂的那位曾公亮被赵祯调回京中,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之职,由回朝的丁度继任。而韩琦自庆历新政之后,终于也能再临开封,出任三司。

  而老将军王德用年事已高,请求置仕。赵祯舍不得让王德用就这么退下去,就也把他招回京,进爵鲁国公,挂了西府宰执枢密使的职,让他在家修养。西府军务全由副使庞籍、狄青来分担。

  这样一来,朝中还是以富弼为首的一套班子,只不过政事堂的管事换成了曾公亮。

  曾公亮做为政事堂新的一把手,自然要拜会一下前任兼天子近臣的内相富弼。

  老曾还是很谦虚的,主动请教富弼,说我久不在朝,这几年京中有什么变化没有啊?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啊?

  富弼也是实在,再加上赵祯已经跟他摊牌了。

  于是富彦国对老曾说:“别动观澜商合,与唐子浩交好,最好他回京之后去见见,对你有好处。”

  老曾就不淡定了......

  小官进京要拜山头儿,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我都是当朝首相了,怎么还得去给一个小年轻拜山头?

  当然,这里面的事儿,富弼没法跟老曾明说,只能点到为止。

  但曾公亮怎么可能服气?

  一查这个唐子浩,好家伙,这小子有钱啊!管着全国的官粮运转,几乎垄断京中酒行,还开着开封城中最吸金的华联仓储。

  可说一千道一万,他也就只是个白衣书生,让他一个宰相去巴结富商,老曾是做不到地。

  而韩琦执掌三司,上任没几天,就听说官家内定了一个财相。

  谁呢?唐奕,唐子浩。挚友范仲淹的弟子,才特么二十岁。

  我刚上任,你跟我说这个位子有人预定了?就算是十年之后的也不行啊!啥意思,我韩琦不如他?

  大宋第一高富帅忍不了,我才是大宋第一高富帅啊!你凭啥跟我比?

  ......

  当官家的口谕一下来,要禁唐奕的足。曾公亮一震,这个唐子浩回京了?看我怎么给你穿小鞋;韩琦一抖擞,你敢跟我比帅,必须灭之!

  于是,以曾公亮为首,韩琦策应的政事向赵祯觐言,要以中旨下发。

  意味也很明显,我是官,你是民,谁看重你也没用,给我老实点!

  这种小事,赵祯也没必要和宰相对着干,倒乐见唐子浩吃瘪。

  ......

  等唐奕明白其中的道理,略一沉吟,回房拿出一张条子交给李秉臣。

  “请把此条转交给曾相公、韩相公。”

  范仲淹撇了一眼条子,差点没乐出来。

  唐奕什么时候吃过亏?那是头几年文彦博借唐奕那一百万打下的欠条。

  文扒皮走了,那你们还钱吧!

  李秉臣一看条子,也笑了。

  “恩,有了这个条子,官家定然是高兴的。”

  “别啊!”唐奕一声哀嚎。“至少您先给两位相公看看,咱这钱不能白花啊!”

  想要钱,唐奕直接说就行了,还拿什么条子?这条子说是给曾公亮看的,其实是给赵祯的,意思很明显,这钱咱们不要了,您老消消气儿。

  而给老曾二人看,也是给他们个下马威,别当我不识数儿,想弄我?先把钱还了!

  估计曾公亮和韩琦二人看到这条子的表情一定十分精彩。

  这时候,孙郎中到了,范仲淹就给唐奕使了个眼色,二人先退了出去。

  “李大官找孙老头不会是......”

  唐奕和老师在上院之中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正是。”范仲淹点头。“皇后与苗贵妃都有了喜兆,官家应该是不放心宫里的人,才会让李大官借传旨之名,来回山找孙先生。”

  唐奕暗叹,赵祯这皇帝当的也是够苦逼的,身边连信得过的人都少之又少。

  猛的心神一动。

  “老师,你说,算计皇家与算计我的那人,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人?”

  范仲淹道:“不是有可能,是一定是同一人!大宋朝能这般手眼通天的,一个就已经令人骇然,要是两个.....”

  “那会是谁?”

  “你猜的是谁?”

  “我猜....”

  唐奕紧咬下唇,“汝南王赵允让!”

  范仲淹一顿,停下脚步。“何以见得?”

  “如果有人不想官家有后,那得利最大的,就是汝南王府!”

  “嗯!”范仲淹点头。“看来,你这几年除了长脾气,倒是没忘了长脑子。”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猜。

  能在皇宫动手脚,又让皇帝都查不出来的,在开封,除了几个近亲王爷和几大将门,没人有这个能力。

  而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胆子,还得有这个动机的.....

  就更少了。

  如若赵祯无子,就只得依先帝当年的做法,在近亲皇族之中过继一子,以备不时之需。

  事实上,赵祯刚刚亲政之时就这么干过。当时赵祯无子,接受了皇后的建议,在皇族之中领了一幼童入宫代养。

  只不过后来杨王降世,那孩子又被送出了宫。

  之后,杨王早夭,又有雍王、荆王也都没活长,但是那个孩子却一直再也没入宫。

  那个孩子,就是汝南王的十三子,赵宗实。

  眼看赵祯已经四十有一还无皇子降世,若再无龙儿,就算赵祯想拖,朝臣们也不会干了。必会逼着赵祯过继族亲,以立国本。

  那过继谁呢?

  可能没有人比赵宗实更有优势了,毕竟当年入宫的就是他。

  但是,如果只是这些,唐奕也不敢去怀疑一个郡王,还要感谢赵祯的那一次试探。

  文彦博上本要监管观澜商合的时候,赵祯玩了个心眼儿,试探了一下众人。当时他先问赵允弼,北海郡王是附议了文彦博的奏请。而轮到汝南王,他却是反对的。

  正常的逻辑,赵允弼想对观澜下手,而赵允让反对,应该怀疑赵允弼才是。

  但是,真正的逻辑恰恰相反!

  如果在不知道观澜之中有赵祯的影子的情况下,把观澜收归朝廷监管,不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皇家,都是有利的,赵允弼附议无可厚非。

  只有知道观澜的底细,也知道赵祯肯定不会同意文彦博的奏请之人,才会本能地顺应君心来反对。

  那赵允让是怎么知道观澜的底细的呢?

  如不刻意去查,他是绝对不会知道的。

  .....

  至于为什么会牵扯到唐奕,还有心加害?

  那就更不难猜了。

  当年,赵祯来了一趟回山,回宫之后就把柿蒂养气散给停了。过了半年,张贵妃就有了喜,而现在曹皇后也有了喜,显而易见,是和那趟回山之行有关。

  再者,唐奕的观澜商合与曹皇后一家走的又那么近,种种迹象都把矛头指向了唐奕。

  不管是不是汝南王,那个打赵祯主意的人,都应该恨唐奕入骨吧?

  .....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