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那么让人关注,因为李思第说杨子集团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此事,同时又宣布去北方参加苏俄跟中国之间的油气管道通气仪式,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当年杨潮用自己的方式跟整个苏俄对抗的事情。≧
反倒是油气管道本身,关心的人少多了。
这条油气管道,杨潮回国主持经济大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基本上是跟渤海隧道、青藏铁路同时开工的,渤海隧道已经修通,青藏铁路还困难重重,但这种管道就顺利多了,在没有动用特殊手段的情况下,如期完工。
当然也不是没有过困难,至少苏俄就是一个大困难,杨潮回国之后可以修建中国这段的管道,但是苏俄那边却没有动静,因为在中国驻军秋明的情况下史达林坚决不同意开建,哪怕中国政府对这个攻城描述的多么有前景,每年能进口多少多少石油,给苏俄带去多少多少外汇,史达林也坚决不同意。
外界舆论的评价是,史达林放不下跟杨潮的私人恩怨,直到杨潮在柏林奥运会之前,出访了一次苏俄,达成了撤军协议后,苏俄才开始决定修建另一端的管道。
所以说,杨潮可不是白白撤军的,是换取苏俄修建油气管道,向中国输送油气的。
至于油气管道修建技术方面,反倒不是太大的困难,石油管道洛克菲勒六十年前就修建了输油管道,技术早就成熟了,杨子实验室经过多年研究和技术储备,也解决了动土条件下的施工也保护技术,早就完成了设计,要不是之前的俄罗斯帝国排华,以及之后的苏俄入侵,这条线路早就修通了。
输气管道也不是什么难题,早在7年前的31年,美国人就把输气管道从德克萨斯州修到了芝加哥,总长度达到16oo公里,美国第一条输气长距离跨洲输气管道更是在1891年就从印第安纳州修到了芝加哥,可以说输气管道的技术也很成熟了。
唯一的困难还是苏俄一方,当中国驻军撤退之后,史达林立刻开启了油气管道工程,本来按照中国工程人员的计划,他们至少要用5年左右,才能够修通这一条管道,可是史达林派来了3o万劳改犯,硬生生用两年半时间就修通了这条管道。
当然其中中国技术人员,甚至美国技术人员,也大量参与其中,美国人至少焊接了西伯利亚段一半一半以上的焊缝,而且供应了不少路段的管道。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只要负责总施工以及提供其中的防冻技术和动土施工技术,当然总施工方案也是中国技术人员提供的,因为他们早在经济危机前就已经着手进行设计了,经验最为丰富。
但能这么快修通,应该还是靠着苏俄犯人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或者说他们官僚牺牲他们的犯人的无畏精神,根据中国的施工方案,土建工作每年只能在夏秋季节进行,每年施工时间最多七八个月,冬休期至少要四个月,可是在苏俄官僚的行政命令下,苏俄工人不但冬夏不停,而且日夜不息两班、三班倒,冬天用火烤化动土施工,夜里用电机照明施工,结果36年下半年施工,硬生生在39年底前就完成了。
这条输油管道很重要,管径过美国人普遍的6oo毫米,达到了1ooo毫米,每年输送石油数量可以达到5亿桶,而且由于第一次采用大口径管道,所以设计余量很大,技术成熟之后,增加油泵压力,还有大量提升的可能。
但天然气管道,杨潮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原因正是西门子都不太看重的燃气轮机电机组技术,杨潮让西门子研这个技术,打算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所谓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后世很热的一种概念,就是不通过长距离输电,而是直接在当地电。
之所以有长距离输电,那是因为早期电厂无非是火电和水电,水电是根据河流来决定的,因此要送到外地必须用高压输电,而火电虽然较为灵活,可如果分散开来,则运输燃煤的成本太高,远距离输电更节省成本。
但是随着天然气管道的普及,天然气的运输成本甚至比输电消耗的还少,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最为达,用天然气电厂,在各地进行当地电,大大节省了输电损耗,而且电源更稳定。
杨潮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给蒙古高原提供能源,显然地广人稀的蒙古高原上,不可能拉一条高压电过去,那样损耗太大,可能损耗在路上的,还比人口稀少的蒙古城市消耗的多,因此只能就地建厂,那么天然气就比燃煤更有优势了。
同时从西伯利亚输往中国的天然气,毕竟蒙古高原,更是让这里拥有方便的天然气接口,用天然气电条件得天独厚。
西门子的燃气轮机虽然功率还不算大,但是两座电厂,也足以满足库伦这样的城市用电和工业用电了。
但除了杨潮,对天然气电前景看好的国家并不多,不然也就不会让瑞士走在最前列,美国人肯定早就展起来了。
现在杨潮抢先一步,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就等这条管道修通了。
李思第11月初就到了库伦,参观了电厂,对电厂的技术表示了赞叹和好看。
现在电厂还只能用气罐运输的天然气,因此进行必要试验之外,一般是不会开机的,就等天然气管道通气了,不过输气管道也已经完成了分段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全段通气试验,如果能够成功,李思第表示,要在蒙古高原上的每个城市中,都修建这样一座电厂。
一直不太重视燃气轮机电的西门子,这时候才开始重视,可是他们现研汽轮机的整个团队全体都跳槽了,这让他们又尴尬,又被动。
接着李思第又参观了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从苏尔古特开始,以高架管道的方式,一直修通道新西伯利亚,然后转变为地面栈桥方式,在必要的位置留出通行通道,供火车、以及动物通行。一直往南,修到中国的阿勒泰,然后往东往南横穿蒙古高原,到达华北地区。
其中有几个总站,苏尔古特算一个,秋明油气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这里汇集,然后加压输送,经过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两个大型加压站后,在巴尔瑙尔汇集,这是第二个总站,进入中国境内,阿勒泰是第一个总站,接着沿着阿尔泰山脉南麓一直修到包头,这是第二个总站,从这里南下山西、陕西,往北到库伦、往东到北京是第二个总站,从这里往南到达山东,送到终端东营。
显然在中国境内长度占了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修建度慢的原因之一,总长六千多公里的管道,在西伯利亚只有一千多公里长。
李思第盛赞这是一个工程学奇迹,跟渤海隧道一样伟大。
之后他除了参观输送试验外,还频频与苏俄官员接触,商讨油气管道修通之后的石油贸易问题。
但外界的解读显然比较多,他们认为此举跟李思第宣称的,通过杨子财团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有关,显然杨子财团正在跟苏俄密谋。
苏俄这个神秘的国家,确实给了中西方报纸足够的遐想空间,甚至有人提出了,杨子财团肯定想要效仿当初杨潮的做法,在全世界招募雇佣兵战斗了,可是当你他们可以招募到足够的6军数量,现在要突破美国的海上封锁,他们难道还能招募到海军不成?
带着这个疑问,时间到了11月中旬,输油、输气实验都非常成功。可外界关心的人都不动,更不用说库伦的天然气电厂成功并网电的事情了。
大家都期待着杨子财团会如何应付美国的海上封锁,但让他们费解和焦急的而是,杨子财团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案公布,不由让人怀疑他们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杨子财团始终没有动作,很快世界舆论的注意力就转向其他方向了,因为这一年可是极不平静的一年。
西班牙内战还在继续,并且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有大量美元假钞支持的西班牙政府,物质条件比历史上好得多,通过走私始终在死撑着战局,马德里、巴斯克地区的战局始终焦灼不清,让人看不到战争结束的期限。
阿道夫却已经开始玩起了政治钢丝秀,先是在年初,通过暗中支持奥地利政变的方式,在英法的绥靖之下于上半年吞并了奥地利,下半年开始,又制造接客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区紧张局势,对这一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最终又是在英法的绥靖之下,于八月份吞并了苏台德区。
但阿道夫显然不打算收手,依然在制造舆论,在国内大肆抨击接客斯洛伐克对德国的不友好行为,让欧洲紧张不已,生怕战争再一次降临这片饱经一战战火摧残的土地。
就在这时候,东亚边缘的朝鲜,宣布要对墨西哥进行友好的访问,并进行军事交流,才再一次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东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