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少数有理想、有抱负的英雄豪杰积极行动起来,立场坚定的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他们一方面公开发布声明,响应朝廷三公的诏书,另一方面凑集粮草、招募士兵,雄心勃勃地准备与董卓大战一场。,:。
……
东郡紧邻魏郡,韩馥最先收到了乔瑁的三公檄文,他匆匆扫视了一遍,不由得头都大了。韩馥本是朝廷的御史中丞,是由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推荐,董卓才派他来冀州担任冀州牧的。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还是非常感谢董卓的知遇之恩。
正因为如此,他上任几个月来,对于董卓的一切命令都是坚决执行。特别是对于逃亡到冀州的袁绍,韩复虽然没有抓捕他,却也时时地防着他。就是朝廷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之后,韩馥依然派了几个从事到渤海监视袁绍。
其实袁绍自离开出洛阳,就来到了冀州,并没有象董卓想象的那样到处逃亡,反而处处受到士人们的热情款待。特别是那些年青的士子们,听着袁绍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与董卓斗争的传奇经历,眼神中充满了崇拜。
接到朝廷让他担任渤海太守的诏令,袁绍立即结束了他的逃亡生涯,来到了渤海郡。然而,他此时并没有心情去当什么太守,他到渤海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募士兵。
渤海是个大郡,有一百多万人口,兵源非常充足,加上冀州各地的士族豪强们的支持,袁绍很顺利地就招到了三万多士兵。可见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推荐袁绍担任渤海太守,是多么地富有远见。
得知袁绍在渤海大举招募兵勇,让韩馥非常矛盾。一面是他的老师袁隗,韩馥也算是袁氏的门生,而另一面是相国董卓,对他有提携之恩。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招来了他的几个谋士,商议自己该怎么办。
“如今乔瑁发来了三公檄文,号召州郡官府起兵攻打董卓。而袁绍正在渤海大肆招募兵勇,看样子起兵在即。”韩馥望着他的谋士们,满脸疑惑地问道:“你们说说,我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韩馥来到冀州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再加上才能确实有限,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权威。所以听到他这么说,治中从事刘子惠冷冷地笑了笑,很不客气地说道:“州牧大人,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为了江山社稷,怎么谈到袁绍、董卓!而且骠骑将军杨林的大军就驻守在冀州的中山、常山、赵国、巨鹿四郡和司隶的河内郡,他可是反对董卓的,如果你支持董卓,骠骑将军难道会坐视不管吗?”
刘子惠的一席话,立即让韩馥羞得满脸通红。别人都是站在国家、朝廷的利益上在思考问题,而他却仅仅站在自己与董卓、袁绍的个人恩怨上考虑,其境界何其悬殊!而且手握重兵的杨林就在身边,要是自己敢有他想,杨林绝不会放过自己的。
看到韩馥尴尬的样子,刘子惠也知道自己说话太过火了,连忙好心地劝道:“州牧大人,起兵是很凶险的事情,我们不能抢先发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如果有人率先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虽然我们不率先起兵,但是也要做好起兵的准备。”韩馥终于有了主意,厉声发布命令:“治中从事刘子惠,你马上给袁绍写一封信,讲述董卓的罪恶,对他起兵表示赞同。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你们三人负责招募兵勇,准备起兵攻打董卓。”
不管是什么时候,谁要是掌握了舆论,谁就获得了民心,谁就获得了大义,谁就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支持。而在这个没有电视、广播、网络的时代里,油印的报纸就是引导天下舆论最好的工具。
自从晓喻天下的《告全国人民书》发出之后,犹如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几乎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大讨论。然而,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没有一个人公开响应。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平原郡太守龚林、东莱郡太守龚易。他们兄弟俩按照杨林的意图也发布了一篇《告全国人民书》。杨林的动员工作做的并不理想,青州其他郡的太守并不愿意在檄文上署名。
紧接着是冀州的中山、常山、赵国、巨鹿四郡和并州的上党、太原两郡和司隶的河内郡分别发布了檄文,这些郡全部都是杨林控制下的列郡,而杨林没有控制的郡则集体保持沉默。
最后响应的是幽州九郡,让杨林没有想到的是,在幽州的十一个郡中,右北平郡太守公孙瓒、辽西郡太守刘备竟然也拒绝署名。杨林不由得暗暗想到,看来这两个枭雄也已经耐不住寂寞了。
在这些响应的檄文中,都是真真假假、捕风促影地夸大董卓的罪恶,特别是对于董卓沾污先帝嫔妃的情节大加渲染,极大地羞辱、贬低皇权,同时呼吁召开全国监察御史会议,由监察御史会议来管理国家。
所有的檄文,杨林都油印发往全国,由幽州骑兵的情报组织成员张贴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檄文用白话文所写,通俗易懂,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中心议题。
经过几轮狂轰乱炸,全国的百姓们和绝大多数的士人们都接受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只有召开监察御史会议,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办法。
当杨林接到乔瑁的三公檄文的时候,不由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该来的终于来了,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这位乔瑁大人还真是没有辜负杨林的期待,在规定的时间、接照规定的剧本开始演出了。
随即,杨林再次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响应乔瑁发出的三公檄文,并扬言要率兵渡河,赶走董卓。同时再次呼吁各国州郡,选派监察御史到洛阳,组成监察御史会议,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
不知不觉之间,杨林已经通过自己控制的各郡发出的响应檄文转变了舆论方向,把由监察御史会议选举、监督、罢免皇帝,逐渐改成了由监察御史会议管理国家,以慢慢引导这个时代的人们适应议会制民主。
……
曹操一路隐姓埋名,匆匆赶路,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险,但是凭着他的聪明,以及地方官府对董卓的痛恨,使得他化险为夷,躲过了董卓的追捕,成功地逃到了陈留境内。
一路之上,曹操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王允派来的王植、秦琪、韩福、孔秀四个军侯、都伯,心甘情愿地留在了他的身边,成了他第一批铁杆手下。
曹操一到陈留,就开始变卖家产,招募士兵。尽管曹操的父亲曹嵩并不支持曹操的行动,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保住他儿子的性命,也为了曹操“国家的难、匹夫有责”的理念,曹嵩很理智地选择了沉默。
曹操既没有官职,也没有皇上圣旨,私自募兵就是造反,因此,曹操这时候的募兵却是偷偷摸摸的进行的。时任豫州牧的黄琬接到举报后,还派人来追究曹操。只是由于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和求情,黄琬才放了曹操一马。
紧接着乔瑁发出了三公矫诏,使得曹操一下子找到了招募士兵的理由。而就在这时,黄琬也调离了豫州,被董卓调到朝廷去了,曹操便开始大张其鼓地招募士兵。
曹操继续发挥他的优势,说动了陈留的富豪卫兹,得到了他的赞助。卫兹不仅倾囊相助,而且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陈留子弟报名参加曹操的队伍,曹操很快就在陈留招集了数千人马,可以说卫兹是曹操起兵的最大功臣。
除去卫兹外,还有一个人给了曹操很大帮助。那就是丹阳太守周昕的弟弟周喁,曹操起兵的时候也找到了周喁,周喁很爽快的答应了曹操,组织了两千多人的兵马加入曹操军中,曹操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
曹操的家族也给了他很大人帮助,特别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曹洪、曹纯等家族将领,他们变卖家产,招募军队,一起投靠了曹操,使得曹操的军队更象是一只家族军队。
……
袁术逃离洛阳之后,直接来到了南阳郡的鲁阳城。此时的南阳是全国最大的郡,黄巾之乱后,经过五年的恢复,经济开始复苏,人口还有二百多万,而且紧挨着袁家的基业汝南,确实是招募士兵的理想之地。
鲁阳位于汝南的北端,紧邻着豫州的汝南、颖川两郡,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袁术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想得到南阳、汝南、颖川三郡的人力、物力。
然而,袁术一开始也遇到了麻烦。时任汝南太守张咨,也和冀州牧韩馥一样则由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推荐,由董卓任命的,对董卓还抱有几分好感,不允许袁术在他的地盘上招募兵士。
没过几天,乔瑁的三公檄文就传到了南阳。久经官场的张咨马上看到了风向的变化,立即调整了对袁术的态度,不仅允许他在南阳招募士兵,而且还把南阳兵库里闲置的军械也送给了袁术。
袁术的招兵行动也得到了袁氏家族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支援了大量的钱财、粮草,而且还以挥自己的人力优势,为袁术网络了大量的人才,其中象谋士袁涣、阎象、杨弘都来到了袁术的帐下。
与此同时,还有大批仰慕袁氏一族的武将投到了袁术帐下。除纪灵、张勋之外,象陈兰、乐就、李丰、刘洋、梁刚、桥蕤、荀正等等将领都在这一时期聚集在袁术的周围。
第380章 险恶用心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