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使节对于火车有何感想?”
“回陛下,微臣只见两国使节面如白纸,看着喷烟喷火并且会发出怒吼的火车,站都站不稳。№菠☆萝☆小№说”
“没被吓出毛病吧?”
“陛下放心,两国使节安然无恙,只是不敢相信所见所闻,一路上不停地问,让微臣等解释得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就多喝些茶水,喝惯了,就离不开了。”
“陛下说得是,微臣等在泰西封、在君士坦丁堡,一直都在推广茶叶,效果还是不错的。”
“罗马国的皇帝,如今稳住国内局势了么?”
“稳住了,毕竟两国停战,罗马国获得喘息的机会,如今又要与皇朝通海贸,其国内贵族自然欢欣鼓舞...”
皇宫,出使西域归来的王世充,此刻正在向天子汇报极西之地罗马国和波斯国的国情,与此同时,还介绍了两国使节入京路上的情况。
波斯国和罗马国,有数百年的宿怨,两国打打停停,基本上都是打累了就握手言和,等休息够了觉得力气足了,又开始打。
二十多年前,波斯国生变,波斯王子库萨和流亡波斯,得罗马皇帝看中,成了罗马皇帝的女婿,然后在岳父帮助下复位,两国随后实现和平。
但这和平只维持了十年左右,罗马国内发生叛乱导致皇帝被弑,身为其女婿的波斯君主、万王之王库萨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两国烽烟再起。
库萨和打着为岳父报仇的旗号,拥戴不知是真是假的罗马落难太子起兵,一开始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把当年作为复位酬劳割让给罗马国的国土收回来。
结果罗马国内乱愈演愈烈,波斯一方见有机可乘,便有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到后来野心膨胀,甚至想要趁机灭掉罗马国。
罗马国自己陷入内乱,面对波斯国的猛烈进攻,只有招架之力,还渐渐抵挡不住。
结果这个时候周国介入,向罗马国的新君出售“猛炸药”,助其打赢了关键的一场决战,如今还强势调停,波斯国内一大票贵族不服。
不服又如何。
周国使节当着波斯君臣的面,演示猛炸药的威力,加上明明白白的恐吓,让波斯国君臣稍微冷静了些,所以才有了停战、握手言和。
但光靠恐吓才得来的和平,能持续多久
持续不了多久。
王世充喝了杯茶,继续说下去。
罗马国急需和平,当然希望长期停战以修养生息,外带和周国开展海贸,但波斯国不一样。
周国距离波斯太远了,而波斯国内许多贵族有对罗马开战以获得土地、奴隶、财富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十分强劲,即便是万王之王也不能视若无睹,否则迟早死于宫变。
靠着和周国做海贸所得利润,满足不了波斯国内大贵族们的需求,贵族们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迟早会压过对猛炸药的恐惧,然后大家便逼着君主再次发动战争。
对此,周国的策略是软硬兼施,既要恐吓,也得给对方甜头。
甜头是什么?
扩大海贸额,让海贸给波斯带来的好处,大到足以堵住国内各大贵族的嘴。
想法不错,然而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两国贸易从总体上来说,波斯算是买方,周国是卖方。
周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都是波斯国需要的商品,而波斯国的产出,周国需要得少。
如此一来,两国贸易额即便翻上十倍,受益最大的还是周国,还会把波斯贵族的钱袋掏空。
所以,必须为波斯找到一种热销商品,来扯平两国贸易之间的“贸易逆差”,这个热销商品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那就是石油。
宇文温当然知道后世闻名的波斯湾石油,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开采海上石油的技术,但泰西封所处的“海湾地区”,地表下就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周国商人在波斯,也听说泰西封周边地区,自古就有“黑泉”,冒出来的黑水十分粘稠,用火可以点燃,所以可以当做灯油。
这种粘稠的黑水,就是中原所称石油。
王世充及同僚在泰西封期间,说服波斯国君主库萨和,派出军队跟随周国技术人员,在沿海地区到处“打井”。
打井用的设备,当然是从中原带去的,结果却是杀鸡用牛刀:在沿海地区打井,不用打太深,甚至只靠当地的打井技术,就打出了油井。
耗时半年,打出第一口油井,然后接下来不到三个月,打出了十几口油井。
这些油井不深,打中“油脉”后,石油就不断往外涌,甚至“喷”出来。
对此,波斯国君臣并无任何欢喜之情,因为这些“黑水”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灯油罢了。
烧起来还带着臭味,上不了档次,还不如烧掺着香料的蜡烛。
然而,当波斯君臣听了周国使节对于石油的报价后,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周国愿意以丝绸、瓷器、茶叶、纸张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换这些石油。
这意味着,波斯国什么都不用作,只需要制作大量木桶,将各油井流来的石油接满、封好,就能靠着这些石油从周国那边换取各类商品。
天底下能有如此好事?
当然有,因为石油很值钱,以前被人看不起,无非是人们不知道石油的价值罢了。
石油,可以通过分馏技术,分馏出蜡油、润滑油和精火油等分馏物。
跟随周国使节团抵达泰西封的技术人员,用带去的设备和技术,向波斯君臣展示“神通”,通过简单的分馏,将黑乎乎的石油“变废为宝”,提取出蜡、润滑油,以及高品质的精火油。
这些分馏产品,都可以作为商品换钱,而周国,急需这种商品。
这些石油制品不一定要万里迢迢运回中原,南洋贸易公司收货后,可以就近销往天竺、南洋各国,其利润足以让人眩晕。
与此同时,波斯国内也需要这样的制品,因为其国教——祆教,又称“拜火教”,对于祭坛上永恒不灭的“圣火”,几近于痴狂。
有了石油分馏出来的精火油,波斯国内各地大小祭坛就能轻易实现圣火长明不灭,而百姓对于照明的需求,决定了蜡烛、精火油的销路不会差。
所以,出油的一口口油井,就是喷钱的“钱井”,有了这样的“钱井”,不用打仗就能做到财源滚滚来,波斯君臣被如此明亮的“钱途”整得心花怒放。
于是,波斯君臣对于和周国开展新形式的贸易合作充满信心,对于宿敌罗马国也宽容起来。
周国和波斯朝廷“合作”,周国出技术,波斯出人力物力,建设几个炼油工场,将石油“分馏”,生产蜡烛、润滑油、精火油等产品,一起发财。
其产品,一部分当做钱,用于购买周国船队运来的商品,一部分外销其他国家,营业收入,由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成”。
因为这些油井的出油量惊人,而周国的需求量也大得惊人,所以,周国使团和波斯朝廷签订的贸易协议里,仅第一年给波斯朝廷带来的贸易收益,就至少是其岁入的八成。
王世充说到这里,拿出几张素描图,恭敬地呈上:“陛下,这是此次波斯国第一口油井的远景素描图,还有两国贸易协议签订时的场景素描。”
宇文温看着素描,心情愈发不错,喜上眉梢,王世充见状适当的拍马屁:
“臣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陛下英明,竟然能想出以石油换和平的办法,让百年宿敌握手言和,古来明君,都不及陛下...”
“这话过了,过了...”宇文温笑道,王世充适可而止:“陛下,波斯国有了石油的巨大收益,加上皇朝的威慑,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撕毁与罗马国和约的念头。”
“波斯国的君王,倒是手段了得,主动将许多油井分给一些大贵族,极大缓解贵族们的不满情绪,如今波斯国君臣见着靠油井就能获利颇丰,便开出大订单,向南司订货。”
“丝绸、茶叶、棉布、瓷器、纸张、香皂、玻璃镜等,他们什么都想要,多多益善,所以,其使节一路上不住的提醒微臣,提醒微臣莫忘督促南司备货。”
宇文温放下素描画,笑着摆摆手:“这一点,王卿莫要担心,朝廷乐见两国贸易迅猛发展,所以,订单再多,都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