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扶弱击强(求收藏)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攻伐莫氏,然后就要再和郑氏作战,这是两个对手。打击郑氏呢,莫氏不仅不会帮忙,估计还要欢欣鼓舞,大力帮助。这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朱永兴用脚也能算得清楚。
    再联想到宋朝联金灭辽,致有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后来又联蒙抗金,连半壁江山也在崖山凋零灰飞。历史的教训哪,要么一个两个全灭掉,要么就联弱击强,借力打力。
    那么,明军有没有横扫郑莫两氏,独占安南北部的实力呢?如果指挥巧妙,敌人又够蠢的话,当然是有这种可能。但鲸吞也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吃得太多,不好消化,就必然要把兵力都用在稳定地方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说,又哪还能抽调出兵将支援元江那嵩的抗清起义?
    那么,联合莫氏抗郑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以及他的记忆来判断,朱永兴认为是完全值得一试的。
    安南郑氏和莫氏在面对中国王朝的时候,采取的都是实用主义。前附明,后附清,都没有什么基本的政治理念,只为其统治得以延续而已。而相比于郑氏的翻脸无情,眼见南明已败亡在即,便攻击逃入安南的明军残兵,彻底倒向清廷。莫氏则要更圆滑一些,虽然也向清朝表示投诚,但与南明政权仍有联系,并且收留了南明德阳王、武英殿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郭之奇等人居于高平。
    这样看来,明军与莫氏结成同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而莫氏虽然无力与郑氏抗衡,但毕竟在高平、太原、七溪、谅山等地长期盘踞过,还有些拥戴者,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能与莫氏联合,不仅可以得到物资上的补给,或许还可以不战而取得进攻广西的基地。如果能在元江之战中击败吴三桂,或者可以考虑灭掉郑氏,通过扶持后黎政权或莫氏政权而直接获得出海口。
    朱永兴的目光在地图上移动,虽然这份旅游地图并没有包括全部的越南,但他看得清楚。从云南境内的元江,流入越南改称的红河,在安南北部横穿而过,流经升龙府(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其中就有——海防。好港口啊,朱永兴眼睛都瞪圆了,口水差点流出来。
    别激动,别兴奋,只是一个设想,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思路。朱永兴抹了下嘴巴,觉得自己过于天马行空了,应该找几个人好好探讨一下。他定了定神,掀开车帘,对外面的亲卫吩咐道:“宿营后请汝阳王、叙国公等将领,还有长史易成,来吾营帐,有军机要事相商。”
    ………………
    岐山侯王会、公安伯李如碧、杨武伯寥鱼、总兵史文、邓望功……东阁大学士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兵科都给事中胡显……在朱永兴指挥明军进行腾冲大战的时间里,依然有很多的南明武将文臣对前途悲观失望,纷纷向清朝投降。
    昆明的满洲将领弹冠相庆,自认为大局已定,不日即可班师回京,纵情享受;吴三桂也觉得形势大好,不仅援剿四镇的兵将现在已经可由降兵降将凑齐,等再击败腾冲的伪宗室,必然引来明军的降者如潮,他的忠勇四营也可以建立起来了。
    但永昌的告急文书被飞马送到,犹如一盆冷水泼头,一下子浇灭了无数人的美梦,打乱了全部的后续计划。
    线国安被斩杀,所率汉军全军覆没;张勇狼狈逃回,现病重卧床,甘陕绿营折损大半。这样的惨败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到底是怎么搞的?已经残破的明军怎么会有如此的战力,到底还有多少伪明军队流窜在外、没有剿灭?
    满洲兵将很郁闷,也很愤怒,眼看着班师享受泡了汤,不知又得在这瘴疠潮湿之地呆上多久。吴三桂也震惊慌乱,急思对策。
    再举兵攻打?对于满洲兵将的要求,吴三桂并不赞同。正逢雨季,道路泥泞难行,就地补给行不通,那运输的压力就实在是太大了。还有张勇等人在文书中的凄惨描述,边外之地的雨季简直如地狱般可怕。瘴疠、蚊虫、毒蛇、蚂蝗……皆是可夺人性命、杀人于无形的厉害之物,无处不在,且防不胜防。
    反正,张勇和甘陕绿营的将领就是一个意思,雨季再攻腾冲,绝不可行。
    你们呆在昆明舒服,却让我带人去受罪拼命?吴三桂当然不满,更不想把自己刚刚组建的部队扔进活地狱里去。当然,不攻并不意味着不守。经此一败,永昌、大理、姚安的防守兵力便显得单薄,必须增派兵力,稳固占领这些滇省要地。
    “……云南初定,凋敝不堪,且土司降卒观望,不可谋迫,须先安内,乃可剿外。伪明残军窜于边外,山川皆极险远,兼瘴气为害,霜降后方消。又雨季连绵,道路泥泞难行,大军若动,粮草辎重难以运输。臣审度时势,杖量轻重,谓宜暂停进兵。俾云南残黎稍藉秋收以延残喘,数万大兵,又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俾伪明残军不能窥动静以潜逃,土司不能伺衅以狂逞。则饥饱劳逸,胜算皆在于我。是时当调拔将兵,责成防御,待秋后霜降而进剿,庶为一劳永逸、固内剿外之长计……”
    吴三桂不想现在大举用兵,就得找到合适的理由,而且还要借机扩充兵力,并向清廷试探着索要更大的权力。把腾冲的兵败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吴三桂可谓是老奸巨滑,谋略深远。
    援剿四镇就不用说了,要加强云南各地方的防卫,吴三桂又向清廷要求增设“忠勇四营”,并且拟定了各营的军官人选。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调拔选拔文职人员,出任云南从省到地方的各级官职。实际上,吴三桂是得陇望蜀,意图操纵云南军政官员的任免权,从而为他由留驻云南向世镇云南这个目标铺平道路。
    …………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