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详细的计划!”史迪威望着张弛,眼里有些震撼,因为他还是不敢相信张弛会提出这么大胆的计划,尽管他早就知道张弛有独道的战略眼光。·
“这个计划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张弛回答道:“先,需要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在日军第十八师团后方迟滞十八师团的行动!”
“嗯!”史迪威点了点头:“这不难做到……一个团的兵力虽说与日军十八师团相去甚远,但他们是与我军正面的军队夹击日军,另一方面,他们的任务只是迟滞,那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在第十八师团后方炸桥破路,到时需要修路的就是日军第十八师团,这么做很明显会打乱其逐层防御的节骤!”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补充道:“这个团可以阻止日军第十八师团回援仰光,使我军穿插部队迅攻克仰光成为可能!”
史迪威点了点头:“那么第二个方向呢?”
“第二个方向就是掩护部队!”张弛回答:“应该说,这个方向的任务最为关键,他包括收集两岸日军的情报,清除伊洛瓦底江、端迪运河,甚至是仰光河两岸的障碍,并占领重要的高地和据点,以保证我军船只能够顺利沿江、沿河前进!”
闻言史迪威不由皱了皱眉头,想了想就问着张弛:“曼德勒距离仰光有近六百公里,河道也许会更长,你有没有想过这需要多少军队?”
史迪威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而且这河道还是两岸,要做到这一点只怕远征军的几个师全堆进去都不够。·
但张弛却回答道:“其实并不需要很多部队……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准确的情报,比如,我们知道在伊洛瓦底江某处有日军火炮封江,就可以在其上游放下部队登6并在空军的掩护下对该处火炮展开进攻,在拔掉这些火炮后,这些部队就可以再次登船随船队前沿江前进!”
王麻子点了点头:“鬼子不会预料到我军这么快就突破其防线,而且我们还是以空、6两军同时进攻其炮兵。短时间内将其拿其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至于情报方面……”张弛说:“那就需要缅甸人及钦迪特部队的配合,有些重要的据点还需要他们事先占领或做好占领准备!”
“钦迪特部队是英国人的部队……”王麻子有些不放心的说道:“让他们参与,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应该不会!”史迪威回答:“这时候的英帕尔已经危在旦夕,英帕尔一丢印度就有危险。·英国人虽然很讨厌,但他们还是知道轻重知道怎么做对他们更有利的!”
对此张弛表示赞同,英国人讲的就是利益,而这一点又决定了他们只能帮助中**队。
“第三个方向就是穿插部队!”张弛继续说道:“这需要集中密支那及曼德勒的大小船只,至少能运送一个师及装备。最好还能运载坦克及弹药。这个师的任务,就是在掩护部队的掩护下沿着江河直插仰光!”
“船只不是问题!”史迪威回答道:“只不过……驻守仰光的日军是第二师团,那可是整整一个师团两万多名日军,而且这个师团还是日军的甲级师团,战斗力十分强悍,以一个师一万余人的兵力对付日军第二师团……兵力会不会略显不足?”
张弛当然知道日军第二师团不容易对付,否则日军也不会让他们坐镇仰光了。
但是……
“这一仗打的就是攻其不备!”张弛回答:“日军第二师团的战斗力强悍没错,但是他们的防御方向主要是南北两面,北面防的是我军南下,南面防的是有可能从海上登6的英军。而我军却是由西往东插入。是在其防御空白,再加上我们还有比日本人更先进的坦克,于是很有可能在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撕开他们的防线攻入仰光!”
史迪威不由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他才对张弛说道:“张……你知道如果这其中万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将会是什么后果?”
“当然知道!”张弛回答:“穿插部队将会陷入日军的包围,而且无路可逃!”
这是很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穿插部队穿插的是远在远征军主力五百多公里的仰光,万一失败也得不到任何增援,到时除了跳海外只怕没有其它路可以走了。
“知道吗?”想了想。史迪威就看着张弛说道:“你这个计划,让我看到德国佬闪电战的影子,区别只是……德国佬的闪电战是用坦克在公路上走,而你……却是用船在伊洛瓦底江上走!”
张弛心下也不由暗赞了史迪威一声。看不出这老头还有点学问。
张弛这个计划就是学习了德国闪电战的战术,闪电战之所以能打得起来,并不是仅凭着机械化部队迅突破乱打一气就可以,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情报工作及掩护工作……要知道那可是机械化部队,高度依赖公路的机械化部队,这些部队在赶往目标的路上随便哪段公路、桥梁被炸毁。或是哪个重要的据点被敌人占领,都有可能造成“闪电战”闪不起来快不起来。
于是,德军在动闪电战之前,总是要做足了情报工作,前期还要派空降兵甚至是乔装成敌人的侦察兵去占领重要的桥梁及据点或是欺骗、迷惑敌人以保证其机械化部队的畅通无阻。
同样的,张弛这个计划其实也是在情报工作及前期的铺垫之下,以一个师的机械化部队搭乘船只沿着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闪电战”。
当然,能不能这样打最终还是要看史迪威这个总指挥。
于是张弛就问着史迪威:“将军的意思……”
“我同意这个计划!”史迪威回答:“不过,我打算让新一师穿插至仰光,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张弛与王麻子互望了一眼,接着就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