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抚恤与犒赏【二合一】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PS:杨梅下季,从老家回来了,要等来年了。//~~

  ————以下正文————

  秦魏休战,意味着终于步入尾声。

  记得时,击败了,成为了那场战争的优势方。

  而在这场中,魏国在举世为敌的情况下,以一国之力先后抗拒韩、齐、楚、鲁、越、卫、秦七个国家,最终以覆亡韩国、策反卫鲁两国、击败齐楚越秦四国的傲人战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韩王然为了限制魏国而竭尽全力促成的,至此彻底宣告失败。

  不得不说,这个结局举世震惊,毕竟此前谁也没有想到,魏国在以一敌七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取得这等优胜,一时,举世谈“魏”色变,而魏国的子民,无论是老魏人、还是已融入到魏人当中的川雒族人、商水楚人、宋郡宋人,皆由衷地感到欣喜,甚至于,为之自豪。

  而魏国的敌人,诸如齐国、楚国、越国,则为此感到瑟瑟发抖,因为他们明白,当前的局势已不允许‘反魏同盟’再组织一次攻伐魏国的联军。

  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第二次中原大战中充当‘牺牲’的韩国,已经被魏国所攻亡,而中真正的核心人物与促成者——韩王然,亦在这场战争中过世,这无疑是反魏同盟的重大损失。

  不过话说回来,就目前而言,齐楚越三国尚有自保能力。

  先说齐国,齐国在这次中原大战中的兵力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尚且拥有二十余万军队的齐国,仍能在魏将赵疆、屈塍两位将领的攻伐下,稳稳地守住国境,使魏军难以跨越雷池。

  而楚国,楚国是这次中原大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

  首先,百万楚国军队可以说是走上了前一次时的后路,以至于百万大军,最终只有约三成余兵力返回国内,虽然这情况比较上回似乎乐观许多,但要命的是,这次楚国损失了三天柱之一的上将项末,以及其堂弟、堪称楚国第一猛将的项娈。

  项娈姑且不论,项末那是何许人物?

  那是曾经与齐国的田耽,还有韩国的李睦、乐弈、廉驳等将领平起平坐的楚之名将。

  与世人印象中的情况恰恰相悖,楚国因为人口众多的关系,近二十年来陆续涌现出许多将才——比如魏国的伍忌、翟璜、屈塍、晏墨、孙叔轲等等,这些位都是楚国出身。

  但若论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统帅,楚国还是得首推前三天柱之一、前三天柱之一,以及即将成为‘前三天柱之一’的,其余楚国将领,无论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沥,还是寿陵君景舍的副将羊祐,亦或是项末非常看好的骁将、,包括已战死的、猛将项娈等等,比较前三位,都难免要逊色几分。

  简单地说,景舍、屈平、项末,就好比是魏国的南梁王赵元佐、禹王赵元佲,亦或是秦国的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这一类——至少在世人的评价中,大致如此。

  而如今,继景舍之后,项末亦战死于与魏国的战争当中,这就使得楚国陷入了失却统帅之才的窘境,尽管将才并不少,但缺少真正的。注:“将将之才”,通俗点说就是元帅、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全国军队统帅,但这个时代并没有‘元帅’这种职位,而所谓的大将军,事实上也达不到指挥全国兵马这种程度。

  其实相比较之下,魏国的情况也差不多,禹王赵元佲过世、南梁王赵元佐年老,魏国其实也就剩下半个“将将之才”,也就是天策府参将翟璜,但别忘了,魏国的君主赵润,正是曾经那位横扫中原的,所以说,魏国至今仍有‘一个半’的将将之才,正是魏国能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之一。

  顺便提一句,由此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韩国打输了这场战争、且连正统政权都被魏国覆亡,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为韩国有与这两位将将之才,实在难以想象,除了国内经济,其余无论军队还是统兵将领都毫不逊色魏国的韩国,竟然会被打地那么惨。

  不得不说,除了魏王赵润卓越的战略眼光以外,釐侯韩武得为这场失败负起主要责任,因为若非是他临战撤换了乐弈,魏军根本别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突破上谷防线。

  上谷防线不被魏军攻破,韩国就不会覆亡。

  韩国不会覆亡,魏军就无法撤兵攻伐齐国,对齐国施压。

  不夸张地说,釐侯韩武的一道命令,非但葬送了他韩国,也葬送了整个此前逐步积累的所有优势,导致韩王然针对魏国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尽数化作泡影。

  不过话说回来,楚国拥有着纵观整个中原最庞大的人口基数,且国家的纵深极广,更要紧的是,楚国与魏国接壤的,是并不怎么被楚国重视的贫瘠之地,楚国最起码七成的力量,都集中在楚东地区,鉴于这几个原因,楚国倒是也无需太过惊恐于魏国的报复——至少在短时间内,魏国别想像覆亡韩国那样覆亡楚国。

  最后再说越国,越王少康虽然也担心魏国的报复,但这份担忧比较齐楚两国更浅,原因很简单,越国跟魏国离地太远了,且魏越两国中间还隔着楚国的,这就意味着,倘若魏军真能打到越国,也就说明楚国已经亡国了。

  既然如此强大的楚国都亡国了,那他越国,距离被魏军覆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越国的命运,早已跟楚国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魏昭武三年九月,魏国基本上已经停止了对外战争。

  就连此前仍在攻打齐国的魏将赵疆、屈塍,亦在天策府的命令下,退守至名义上属于韩国的巨鹿北郡。

  其中原因很简单:魏国没有钱粮继续攻伐齐国了。

  或许有人会说,此时魏国当竭尽全力攻打齐国,因为只要打下了齐国,魏国就能获得充足的钱粮。

  但问题是,倘若打不下呢?

  齐国的军队虽然羸弱,但好歹也是兵力超过二十万的正规军,更何况有田耽、田武等将领督战,哪能如此轻易就能被魏军攻破的?

  更何况,齐人又不是傻子,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难道不会提前放火烧掉粮仓?会傻傻地留给魏国?

  正因为考虑到这几点,魏王赵润在齐国尚未主动求和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趁胜攻伐齐国,原因就是魏国没有把握做到的目的,贸然开战,只会让国内的缺粮情况变得雪上加霜,从而流失优势局面。

  是故,魏王赵润下令赵疆、屈塍二人率军撤退至韩国的巨鹿郡,叫这两支军队在巨鹿北郡屯田,积攒粮食,似这般,只需一到两年,待魏国从‘缺粮’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到时候再兴兵攻伐齐国,纵使齐国有田耽、田武这等将领,纵使齐国有二十几万正规军,也注定挡不住魏国的军队——事实上,应该是魏韩两国的军队。

  ,因为魏王赵润的命令而暂时停止,而,也就是秦魏战场,也因为秦魏两国签署了而暂时告一段落,这使得魏国终于进入了宝贵的和平时期。

  自魏国兴安年间起,在过了整整七年后,魏国终于得到了宝贵的喘气机会。

  既然战争已经结束,那么,魏国所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与。

  抚恤,指代的关照在这场战争中所牺牲的魏国士卒——包括民兵。

  据天策府与兵部的统计,魏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正规军士卒数量如下:

  司马安的战损三万;

  魏忌的战损两万;

  赵疆的战损一万五千左右;

  韶虎的战损八千左右;

  屈塍的战损一万一千左右;

  庞焕的战损一万六千左右;

  博西勒的战损一万两千左右;

  伍忌的战损六千左右;

  李岌的战损四千左右;

  姜鄙的战损六千左右;

  赵宣的战损一万两千左右;

  战损两万三千左右;

  战损七千左右。

  ……

  单单魏国的正规军一项,魏国此番就损失了超过十七万的兵力。

  这还不包括成陵王赵燊、上梁侯赵安定等人的私军,不包括宋郡、颍水郡两地的县军,亦不包括川雒联盟的,以及魏王赵润在大梁战役中损失的兵力。

  若算上这些协从军的兵力伤亡,魏国的兵卒伤亡数字恐怕要飙升到二十五万以上。

  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这场仗中魏国百姓的伤亡,比如在中牺牲的数万大梁男儿,再比如被诸国联军侵犯杀害的魏国宋郡、颍水郡两地百姓,恐怕伤亡数字在二十五万的基础上,还要往上翻两番。

  正因为如此,当魏王赵润看到天策府提交的这份粗略伤亡统计时,面色铁青,手指亦因为用力攥拳而隐隐泛青。

  因为据天策府的估算,魏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可能比诸国联军的伤亡数字还要多,这让魏王赵润震怒万分。

  数日后,内朝大臣介子鸱向魏王赵润提交了有关于的款项。

  抚恤分两类,其一,即钱粮方面的补偿,也即是按为单位,向阵亡士卒的家属发放抚恤金。

  这没什么好解释的,魏国的抚恤金是按人头算的,无论是士卒还是将官,发放的抚恤金数额都是一样的,即微不足道的。

  记得在魏川贸易开启的初期,魏公子润亲自裁定,一个魏银圜即价值一头羊,是故有些特殊的银圜——即,在其背面铭刻有一头羊的图案,数量不多,颇具收藏价值。

  不过在十几年后的如今嘛,七个魏银圜,其价值勉勉强强也只有两头羊左右了。

  这与其说是抚恤金,还不如说是丧葬费。

  倒不是魏国朝廷吝啬,因为这一项其实并非是抚恤的“重头”。

  当然,倘若是非常贫穷的家庭,魏国朝野也会额外给予钱粮上的补偿。

  不过话说回来,魏国的正规军士卒,一般都拥有着平民以上的生活条件——在魏王赵润屡次提高军卒待遇的情况下,哪怕是只有一场、两场战争经历的正规军士卒,基本上也是有田有屋的。

  这一点,倒是跟秦国的军功爵制有点相似。

  而倘若像商水军的那种悍卒,这类士卒甚至可以比拟地方上的士绅,非但有胡人、巴人奴隶为他们耕种,甚至于可能还蓄养着价钱不菲的胡女作为婢从,或者是小妾。

  因此,只要不是特别贫困的家庭,其实倒也看不上朝廷那些微不足道的抚恤金,或者说丧葬金。

  抚恤真正的“重头”,在于第二类,也就是魏国对于这些牺牲士卒家眷在政策上的特殊照顾。

  比如说,在一定时间内,免除“烈士户”的徭役、田税;

  再比如逢年过节时,各地官府会代表朝廷向这些“烈士户”发放钱粮、家禽、甚至是牲畜;

  倘若“该烈士户”仍有其余男丁在军中任职,或继承父兄的军职,或格外提升一级军职;

  倘若“该烈士户”父辈战死、且子嗣尚未成年,则当地官府将代表朝廷无条件代为抚养,应承担这户人家一定年数内的所有基本开销。

  等等等等。

  这些,才是魏国阵亡士卒的重头。

  似这般改制的好处是,魏卒能更放心他们的身后事,而对于魏国朝廷来说,虽然似这般改制,朝廷需要支出的实际金钱其实更多,但胜在能避免一下子拨出巨大数额的抚恤金。

  就好比这次战争,正规军包括县兵在内,单军卒阵亡人数就超过二十五万,若是按照旧制,这要魏国朝廷支出何等数额的抚恤金?

  搞不好国库就直接搬空了,甚至于还会因此出现严重赤字,还谈什么恢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抚恤款项以外,因年老、伤残退伍的老卒,还会被魏国安排到地方上,或担任、,或派去看守官道、轨道马车沿途的驿站——在魏国兵部辖下驾部完成了对的整体改革之后,官道、轨道马车沿途的驿站,已经具备了茶摊、酒肆、客栈之类的职能,足以让这些退伍的老卒养活自己。

  不得不说,正因为魏国有着非常完善的抚恤制度,使得魏国的士卒在战场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他们因为战争而伤残,亦或是战死在战场上,他们的国家,亦会承担起照顾他们、以及赡养其老父老母、抚养其幼儿幼女的责任。

  话说回来,这是魏王赵润登基后魏国旧有的抚恤体制,但这次,内朝大臣介子鸱却在抚恤的款项中又增添了一条,即在全国各郡县内建造类似于学塾的军塾,吸收那些阵亡士卒的子嗣,从小开始培养他们。

  说实话,这个模式赵润非常熟悉,因为这正是宗府培养宗卫的模式。

  “……”

  赵润有些意外地抬头看向介子鸱,淡笑着问道:“参照宗府培养宗卫的方式,从小开始培养那些阵亡士卒的子嗣……介子,你是要取缔宗卫羽林郎么?”

  “那倒不至于。”

  介子鸱摇了摇头,拱手说道:“臣只是觉得,宗府培养宗卫的方式非常独到,既然朝廷要代为抚养那些战争遗孤,何不顺带着将其训练为优秀的士卒,甚至是将领呢?如此一来,我大魏日后非但不会欠缺合格的士卒,甚至于,还能源源不断地得到优秀的将领。”

  赵润沉思了片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虽然实施介子鸱的建议,需要朝廷额外花费许多人力财力,但好处也非常大,亦堪称是功在千秋之事。

  “说说具体。”赵润说道。

  见此,介子鸱拱手说道:“此事不妨交给兵部,至于各地方的教职,可从宗府的宗卫羽林抽取,陛下也知道,宗卫羽林郎,是我大魏最优秀的士卒。”

  赵润静静地听着介子鸱说完,心下暗暗嘀咕。

  说实话,介子鸱此举有架空宗府的嫌疑,这也难怪,毕竟宗府代表的是赵氏王贵等,与朝廷所代表的存在有利害冲突——论其中最根本的矛盾,在于儒家、法家等学派皆普遍认为,凌驾于国法之上的特权存在,只要君主一人就足以,不需要那么多的‘特权势力’。

  王族得势,士族必定势微,为避免此事,士族自然要排挤王族。

  当然,这里的王族,指的是赵氏分支,而非是正统王室。

  我赵氏子弟若不争气,恐怕日后真会被士族‘赶尽杀绝’啊……

  心下暗暗叹了口气,赵润沉默了半响,微微点了点头。

  没办法,介子鸱做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哪怕赵润猜到他是要借机打压王族,也只能装作不知,毕竟,总不能拒绝介子鸱这个功在千秋、利在千秋的建议吧?

  更何况,介子鸱此举虽然削弱了宗府的影响力,但却因为加强了兵部而变相增强了他这位君主掌控力,他实在没什么理由去拒绝。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暗自希望他赵氏子弟争气点,免得到时候被士族‘赶尽杀绝’,彻底被排挤出权力中枢,沦落为地方上的富豪土绅。

  但很可惜,目前他赵氏子弟中出彩的,还真没几个。

  “就照爱卿所言,此事交予兵部去办吧。”

  赵润点了点头。

  “陛下英明。”

  除了抱病缺席的礼部尚书杜宥以外,垂拱殿殿内所有内朝大臣,齐声说道。

  商议完抚恤之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了。

  所谓犒赏,即是对有功之士加官进爵。

  比如张启功,此人虽然不擅长兵事,但魏国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覆亡韩国,此人功不可没——在魏王赵润看来,张启功的功劳比赵疆、韶虎、屈塍等人还要大。

  再比如桓虎,虽然这厮曾一度是他魏国通缉的恶寇,但这次魏国击败诸国联军,桓虎亦功不可没。

  其余,像夺回了原中要塞的云中守廉驳与九原守冯颋,覆亡了韩国的燕王赵疆与韶虎、屈塍、庞焕等等等等,这些在这场战争中建立了功勋的功臣们,无论将领或者士卒,均要论功行赏。

  不得不说,相比较抚恤,这里才是朝廷不得不拨出大笔款项的地方。

  但没办法,赏罚分明是魏王赵润的原则,纵使赔上整个国库,他也必须凑出这一笔钱来犒赏军队,毕竟正是这些可敬的魏国男儿,以一敌七帮助国家取得了胜利。

  魏昭武三年十月,就当魏国朝廷忙碌于战后的抚恤与犒赏时,魏国迎来了秋收季节。

  正如朝廷此前预测的那样,因为战争的关系,魏国今年的收成大大减少,像宋郡、颍水郡、河东郡、河西郡、商水郡、梁郡这些受到战争影响最大的郡土,其收成只有往年的一两成左右,好在上党郡、三川郡、河内郡等少数几个郡并未被战争波及,否则,魏国上上下下恐怕真的得吃土了。

  但即便如此,魏国的粮食还是紧巴巴的,逼得赵润只能继续下令屠宰在三川、河西、河套等地圈养的羊只,非常奢侈的用羊肉来代替一部分粮食。

  好在这部分羊肉将优先供给于那些阵亡士卒的家眷们,并未过多流入市场,否则,此举必定会引起魏国国内市场的混乱。

  对于魏王赵润的这个举措,除户部官员心如刀割以外,其余朝中官员自然是歌功颂德,毕竟,不惜损害朝廷乃至君主本人的利益,也要确保国内平民得到足以糊口的食物,若非真正爱民如子的君主,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十月中旬,几艘魏国的战船,载着张启功,以及乐弈、许历、司马尚、燕绉等投效魏国的前韩国将领,终于抵达了雒城的港口。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