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盟国“皇室荣耀”护航船队的袭击,是美英海军1933年在大西洋海域投入的最后一场舰队级的攻击行动,随着这场发生在东大西洋的海战以美英海军失利而告终,美英联军在大西洋战线全面转入防御。www*xshuotxt/com由于海上补给线不畅,又时常遭到敌人空袭,据守亚速尔群岛中部的特塞尔、皮库、圣若热、法亚尔四岛的美英军队处境日益恶化,官兵苦不堪言,至10月上旬,同盟国军队的跨岛进攻已基本准备就绪,就在这时,从遥远的太平洋传来了一个令所有美英军民深陷绝望的消息:日本军队以不宣而战的方式袭击了美属菲律宾、英属马来半岛和东印度群岛的军事据点,不但使美英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蒙受沉重损失,更打乱了美英阵营在东半球的战略部署,直接威胁到了西亚数十万美英军队的后路。
如历史那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极具扩张野心,他们先是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之后逐渐扩大侵略规模,然而战事的进展远没有预期的顺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国内经济愈发吃紧。恰逢同盟国与美英阵营爆发大战,面对交战双方抛来的橄榄枝,日本政府左右逢源,一面向西方列强国家索要优惠的经济贸易政策,一面紧盯这场战争的发展形势,耐心等待着参战的最佳时机。当美英联军在亚速尔战场占据绝对优势之时,日军高层一边倒地支持加入美英阵营,驻美武官甚至已经向美军高层将领提出了日本参战前的物资供应清单,私下里表示只要美国答应提供这些物资并付诸实施,日本军队就将南下印度洋,配合美英军队对盘踞中东的同盟国势力开战,但因日本索取的物资数量过于庞大,华盛顿方面有所犹豫。没过多久,亚速尔战局急转直下,等到大西洋战场的作战前景变得愈加悲观,美国政府为求强援而愿意接受日本之前的要求,但见风使舵的日本人决定再观望一阵,并通过外交渠道与同盟国阵营的带头大哥进行了秘密协商,得到了德国掌权者在划分势力版图、提供经济援助等关键问题的保证相较于美国允诺提供的物资,占领物产丰饶的东南亚才是让日本军政首脑们倾心的参战条件。
因早年与日、苏签署了四国秘约,美英阵营的军事重心放在了东西两个方向,即东面的亚速尔攻略和西面的大波斯战略,东南亚诸地远离同盟国的势力范围,属于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为了保障这个重要的资源产地,美英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对日本政府一味退让,以为这样可以拉拢日本,至少稳住它不在大战期间发难,孰料养虎为患。至1933年,日本海军的总体规模居于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美国,海军航空兵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一矣开战,即依仗绝对的军事优势迅速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登陆菲律宾和马来半岛的日本军队如狼似虎,打得美英军队及当地的土著部队溃不成军。
10月19日,从印度洋回援马来半岛的美英舰队在马六甲海峡遭遇日本南遣舰队主力,战斗的过程和结果跟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颇为相似,士气低落、缺乏航空兵掩护的美英舰队遭对手完爆,22艘作战舰艇9艘战沉、5艘被俘,阵亡、失踪及被俘人员达到3200多人,而日本舰艇无一损失,伤亡官兵不足200。
加入己方阵营的新盟友在战场上表现惊艳,同盟国全系士气大受鼓舞,奥斯曼帝国于10月22日正式宣布参战,并于宣战当日会同德、意军队向美英支持的“大波斯国”武装发动猛烈攻势,接下来的几天,驻扎在波斯地区的同盟国空军不但对波斯境内的敌对目标展开空袭,还派出远程轰炸机对英属印度西部的美英军事设施和边界防线实施轰炸。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参战,两大阵营在中东的对抗终于从代理人战争转变为直接交战,这原本是美英高层一直期待的机会,可是日本横出一杠,强袭东南亚,若菲律宾、马来半岛乃至澳大利亚落入日军之手,部署在英属印度的美英军队将沦为孤军,尽管战事还有可能出现转机,前线部队已是人心惶惶,西亚地区的美英联军统帅麦克阿瑟只好放弃了主动攻入波斯地区的计划,指挥各部加固防御,依托边境防御抵挡同盟国军队,并接纳“大波斯国”的武装人员撤入印度境内编整待命。
10月26日,被视为战争“决赛场”的亚速尔群岛响起了决赛下半场的哨声,同盟国军队以三个德国海军陆战师为先锋发起第二次特塞尔之战,待英勇的海军陆战兵们冒着敌人的枪弹开辟出了稳固的登陆场,六万多名同盟国步兵在两千多辆战车的掩护下迅速登陆,此战期间,前期受损的多艘同盟国舰艇重返前线,用威力空前的炮火摧垮了敌人一座又一座海防堡垒,沉重打击了敌方官兵的战斗意志。及至10月29日黄昏,特塞尔岛超过四分之三的区域回到了同盟国军队手中,联军残余部队退守山区和少数港口继续顽抗。在同盟国方面的主动建议下,双方于3日停战12小时,经过面对面的谈判,美英部队的指挥官皆同意缴械。
公报一出,世人莫不为之震惊。当初美英军队虽然迅速夺取了特塞尔岛,同盟国军队阵亡、被俘者众多,但有相当数量的官兵在己方海军的努力下成功经海路撤离,这些人大多参加了守卫皮库岛或圣若热岛的战斗,而后辗转退守圣米格尔岛或圣玛利亚岛,最终迎来了胜利大反攻,而今驻守特塞尔的12万美英军队,只有数千人在战斗结束前转移到了美英军队占领的余下三座岛屿,美英舰队的无为并非无能,而是因为他们借此机会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战略性大撤退包括所有的主力舰在内,近百艘舰船从失去希望的亚速尔前线撤回到了北美,顺带从皮库、圣若热、法亚尔撤走了两万多名士兵。
留守这三座岛屿的美英军队虽有四万之众,却已经失去了与敌一战的斗志,同盟国军队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劝降与接管。至11月3日,随着皮库岛守军投降,持续5个月又11天的亚速尔战役最终落下了帷幕。这场旷日持久、激烈空前的海陆空立体大战吞噬了交战双方三十余万名军人的生命,先后有一万九千多架作战飞机被部署到了这个陆地面积不足爱尔兰二十五分之一的群岛,超过一万两千架被击落、击毁或因伤报废,双方投入这场战役的作战舰艇总数达到1359艘,其中416艘战沉,损失总吨位接近160万吨,相当于1932年全年世界各国军用舰艇的建造总量的四分之三;双方损失非战斗船只825艘,总吨位近300万吨,参战各国造船厂满产运转需要半年才能建造出这些适合远洋航行的大中型船舶。
不列颠本土沦陷,亚速尔战役完败,再加上东南亚殖民地遭到日本的全面袭击,战争爆发不过半年,美英阵营的战争形势已经糟糕至极,无论国际观察家、政治投机者还是平民大众,都纷纷揣测美英将以何种方式谋得战争结束。英国毫无疑问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流亡加拿大的英王乔治五世虽然得到了英联邦国家的支持与效忠,但帝国的光辉已经黯淡,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局的变化,这些联邦国家的向心力只会越来越弱,直至分崩离析。不过,美国政府和英国流亡政府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主动求和,得以从亚速尔战役的泥潭中抽身而出,他们迅速对原有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以撤离东南亚、袭击阿根廷这两个让世人惊诧的大举动证明了自己的强者风范,鼓舞了低迷的民心和士气,同时警告自己的对手,美英海军虽在亚速尔群岛伤了元气,但还没有沦落到人见人欺的地步,只要运用得当,他们仍是值得敬畏的力量。
在遭到美英海军的突然袭击之前,早已加入同盟国阵营的阿根廷便酝酿着对美英宣战,德军总参谋部亦着手制定了以亚速尔群岛和阿根廷为踏板攻击美国、加拿大的作战方案,此次美英舰队卓有成效的海上攻击对阿根廷的主要港口造成了严重破坏,使阿根廷海军损失了近半数作战舰艇,阿根廷各界虽然义愤填膺,却也因此对美英联军的强大战力产生了畏惧,一些上位者开始质疑阿根廷追随同盟国参战是否真如预期的那样大有裨益,但遭到炮击的港口依然冒着残烟,被摧毁的战舰搁浅岸边,一切既成事实,便已无可挽回。11月17日,阿根廷对美英宣战,成为继日本、奥斯曼帝国之后的又一参战国,至此参战国遍及各个大陆,覆盖了全球近百分之七十的陆地面积和百分之五十的海洋面积。
大国之中,此时也只有苏俄还未直接卷入这场战争。
*******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另,接近完结,新作正在准备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