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了解郑和宝船情况的同学都知道,宝船在明代史料里记载的十分巨大,“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排水量超过万吨,在很多资料里都出现了质疑。本书一开始使用的就是原始数据,所以郑和宝船在一万四千吨以上,不过白脸经过审慎思考,还是决定按照质疑派的数据,重新构建了宝船的大小,即5000料帆船,载重吨2500,排水量3000吨以上这个参数,基本上跟十八世纪欧洲最大的帆船相仿。
关于宝船体积的质疑,贴一篇帖子,其他质疑大同小异。
本文摘自《南京晨报》2010年10月29日,作者:刘磊,原题:《5000料的巨型宝船铁定有郑和可能曾经是九下西洋》
日前,洪保墓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研究员,首次向社会公布洪保寿藏铭的最新研究成果。令人欣喜的是,该寿藏铭不仅破解了多年来关于宝船大小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英国孟西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众多哗众取宠的观点。而且通过对寿藏铭的解读,王志高先生还表示,郑和可能不止七下西洋,很可能是九下西洋。
王志高表示,这个741字的寿藏铭是洪保生前就着手制作的。王志高表示,寿藏铭不仅要经本人过目,而且会有许多人经手,这里面记录的内容是容不得掺假的。而这篇寿藏铭中,最让王志高欣喜的就是,有大段的篇幅涉及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关于宝船大小的记载。
王志高表示,在该寿藏铭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以往下西洋船只的船号,所
知的仅是祝允明《前闻记》中提到的“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等等,而这次洪保寿藏铭中提到的“大福”船号,弥补了一些空缺。
郑和下西洋宝船体量,在许多文献上都有记载,一般所记的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这些本来没有疑问的,因为都是明代人乃至下西洋亲历者所记。但是1937年,南京发现了静海寺残碑上出现的一段记载却让许多人对宝船的大小产生了质疑。”王志高表示,在静海寺残碑中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于是,有许多专家根据此,对史籍上记载的郑和宝船尺寸大小表示了怀疑。
“他们认为郑和宝船只是二千料、一千五百料的船只,甚至是更小的海船。但是现在洪保寿藏铭直接揭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的巨舶了,这也可以打消多年来的争议了。”据悉,在当时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五千料,则说明下西洋宝船是排水量2500多吨的大型船只。
确定了郑和宝船最大为5000料,即2500吨排水量以后。我们怎么样能知道郑和宝船的具体尺寸?楼主查了资料,明朝前往硫球册封的“封舟”最大排水量也差不多为5000料左右,与郑和宝船相当。故我认为郑和宝船和封舟基本上为同一尺寸样式。
封舟尺寸:
明朝末期1633年封舟尚丰,舟长20丈,宽6丈,深五丈,造船度量为1200个单位
即长66米,宽19。8米,仓深16。5米,吃水4米,海面高度12。5米。为五桅大帆船。
而史书记载的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的九桅十二帆的大型宝船很有可能不是郑和的旗舰,而是大明皇帝的座舰!平时并不出海,只是在海港作为皇帝检阅海军的座舰。理由: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的尺寸并不符合海舰的标准,一是过大经不起风浪,二是长宽比过大将近1:2,不像海船,倒像是宫殿。而且尺寸明显超过了故宫太极殿的尺寸,明显僭越,郑和不可能居住,只有可能是为皇帝准备的。九桅十二帆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像征意义。九像征九州,也象征皇帝一言九鼎,九是龙的象征;十二帆象征宇宙时空,如十二个时辰为一日,十二月为一年,十二年为一轮。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尺寸长约70米,宽近20米,张五桅至六桅,排水量2500-3000吨。而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九桅十帆的大号宝船和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的中号宝船皆为皇帝巡视船队的座船,并不出海,而是平时放在船坞或者码头,下西洋时皇帝坐在上面转一圈,巡视海军舰队之用。
(白脸按:这篇质疑属于外行之作,因为连船舶的载重吨和排水量都分不清楚,所以认为宝船排水量是2500吨,不过九桅十二帆的宝船为皇帝座舟这个提法,白脸基本赞成。)
——————————
以下出自百度百科:
学术界对大号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的尺度仍存质疑。有学者认为,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例不协调。郑和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长宽比大致为2。4666∶1,比例之小使“宝船”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方盒子,现存的中外船舶绝没有腰身如此之“粗”的,这也使人对宝船的形状产生怀疑。根据史料《南船纪》(明·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沈棨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明·罗懋登著)记载以及泉州等地出土的船体实物来看,中国古代海军舰船的长宽比在2。5~2。8之间,多属于宽短型。宝船究竟有多大?这还有赖于实物考证。南京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是目前国内已知唯一的明代官办造船基地遗址。1957年,有村民曾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出一根长11。07米的舵杆;1965年,又在遗址地捞出了一段长2。21米的绞关木,据专家考证,两米多长的绞关木,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操作,能够绞起500公斤左右重的铁锚。2003年到2004年间,物馆在对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作塘考古发掘时,又发现两根长度分别为10。1米和11米的木舵杆。但这些尚不足以精确推算出造船厂船只的准确规模,只能印证史料记载的明代海船的巨大规模。具体尺寸按照英国学者米尔斯推算,宝船排水量3100吨,可载重2500吨。根据中国学者唐志拔计算(数据载于他的著作《中国舰船史》第七章),宝船排水量应该达到5000~10000吨,而根据1985年集美航专、大连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合作,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国式木帆船营造法式将宝船复原后,核算最大号宝船满载排水量约22848吨,取之方型系数0。43,可载重9824吨(见彭德清等编著的《中国航海史》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