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这次寻求的合作伙伴是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1920年生于上海,1933年考入省立上海中学,1936年考入交通大学,1945年到美国深造,1948年拿下了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同年加入了霍德华艾肯的“哈佛计算机实验室”,他就是曾经的美国第五大富豪、电脑大王---王安!
对计算机发展过程熟悉的朋友,对于这位华人科学家的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他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如果王安能够顺利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那么世界上将没有微软!”
唐宁这次得以与王安有合作的机会,缘于他和ibm的仇怨。∑,据说在1945年,初到美国、求学于哈佛的王安,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去ibm面试。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争取到了高额奖学金,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1,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存储是王安的核心。臃肿的mark1放置在哈佛的实验室内无法移动,艾肯希望它成为一台轻巧可携带的机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他和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出现。
进入实验室第3个星期,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个小小的部件,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磁芯存储器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磁芯存储器一直是计算机的的主要部件。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立刻帮他转正,并且加薪23%,希望留住这个天才。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于是在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被ibm邀请他成为企业顾问。按照合约规定。ibm可以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自由选购器件,除货款外,对方还每月额外支付1000美元。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一份合约没能化干戈为玉帛。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不再满足于合作协议,决定购买这项专利。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当时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他的实验室又急需资金运转。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因为在收购方面。他们没有竞争对手。
ibm一边用着磁芯存储器,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ibm面前,他终究稚嫩。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选择妥协,接受了50万美元的价码。买卖成了,“仁义”不在。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回击ibm。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在1964年发明了“洛赛”台式电脑,“洛赛”提供了现代pc的雏形,相较同类,它的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却更为强大。它能快速运算复杂的数学公式,使用者还可以在上进行编程。
对于王安而言,“洛赛”最大的意义,是让他的发明不再是“玩花活”。此前,他创造的那些新鲜事物,在那个年代只是调剂品,非必需品。“洛赛”,却让需要小型机的企业无法拒绝。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的营收猛增,1967年,公司销售额达到690万美元,2年内翻了三倍。
对于一个异国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显赫的数字,但放在王安身上,690万有点捉襟见肘。为了和ibm一较高下,他在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公司的很多发明,并没能转化为预期的利润,产品线扩充的同时,王安电脑也在四处借贷,负债累累。最后在债券银行的压力下,王安不得不决定发现250万美元的股票来偿还债务。
来自后世的唐宁自然知道王安电脑在后世的价值是什么样的,要知道在1986年他可是身家20亿美元的美国第五大富豪啊,因此唐宁打算大量的吞入王安电脑的股票,可惜,抱有这个年头的却并不止他一个人。
原来在华尔街,好多企业都配备了“洛赛”电脑,王安二字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老板都对王安电脑很有信心。因此股票刚一上市,迅速就由最初的12.5美元上涨到40.5美元,数小时之内,四十万股便被抢购一空,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暴涨到五千万美元。
虽然唐宁并没有抢到太多的股份,但这并不影响唐宁想与王安交流一次的**,因为他实在是不想看到王安由于一些固执的原因而重蹈曾经失败的老路。因此他拜托魏德迈帮他安排了一次与王安的会面。
对于唐宁的邀请,王安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对于这个在日本发家的美国商人,他倒是有所耳闻,于是欣然接受了邀请。
见面寒暄之后唐宁便开口问道:“我知道王安先生出身于中国,不知道你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想采取家族制还是公司制呢?”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