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官僚垄断资本家(二)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张恒商业变革的最大助力就是赵子赟幕后操纵的三大集团,吴伯琴、燕鹤鸣和张瑞三人现在是经常凑在一起,交流心得,三大集团可谓各有特色,张瑞的光华集团基本上是过手的商号,唯一让人关注的恐怕只有名下的光华医院,药厂?还在天上飘着,地他倒是已经准备好,在下堡察哈尔医学院边上,房子都盖了不少,不过生产什么,还得等医学院那边的进展。

  吴伯琴则是完全的生产,对外销售他是有些不大在行的,除了刚刚投产的钢铁这一块算是不用愁,只需要等人付钱提货便是,其余的如机器厂和兵工厂附属的一些外围生产厂,做什么他都以燕鹤鸣为主,算是落得清闲。

  永兴集团则是两者兼顾,燕鹤鸣不但有庞大的粮食加工厂、成衣厂等,还有遍布北方的商号,是既卖自己的产品,也倒卖一些和食品有关的东西。

  从表面上看,永兴的销售额最高,在察省的粮油及副食品加工销售方面,已经没有任何商号和加工厂能够抗衡永兴,燕鹤鸣在阳高、张北、宣化和集宁各有四个大型面粉加工厂,年可加工小麦近三百万担,几乎垄断了察省七成的小麦加工,单面粉一项,每年就有两亿斤挂零,几乎占到北方市场的四成,销售额达到一千四百万元,加上其余杂粮和倒卖粮食,永兴在粮食上面就有超过两千万的销售额,不过个中滋味只有燕鹤鸣知道,永兴在粮食上别说赚钱,能不亏就不错了,这几年永兴在面粉上面几乎都是亏,幸好杂粮不错,基本弥补了亏损,燕鹤鸣没办法,赵子赟需要他稳定察省的粮价。

  永兴赚钱的大头在肉类上,除了冬季利用北方低温将肉运往平津、河北河南等地谋取较大利益外,永兴也是察省率先进行肉类深加工的企业,什么腌肉、香肠、罐头等,琳琅满目,一年两千多万的销售额,永兴就能赚到近五百多万,而油和棉花的倒卖也让永兴获利颇丰,加上成衣等一些别的,永兴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八千多万,在北方几乎无人能抗衡。当然,燕鹤鸣也知道,这其中三十一军就占了永兴整体采购量的两成多。

  本来永兴还有一项赚钱的生意,就是和罗尔夫原来洋行的皮毛生意,不过为照顾多伦皮革厂,燕鹤鸣将大头让给了多伦,反正都是赵子赟操纵的公司,他无所谓,分红让他和各位阳高出来的股东已经有些多得钱没处花,现在大家的念头不是每年数钱,而是关注着永兴到底能扩张到什么程度。

  张家口钢铁厂自投产后,先期就达到了五万多吨的产量,光此一项,就有六百多万的产值,也是察哈尔的兵工厂还未完全恢复生产,吴伯琴算是稳稳当当的收了不少钱。有了钢铁厂,王卓然的机器厂算是突飞猛进,仅仅依靠现有的母机和购置的一些机床设备,他就弄出了近两百万的销售额,而且利润高达四成办,可谓工业集团会下蛋的母鸡。虽说眼下的工业集团投入明显大于产出,燕鹤鸣和张瑞却是不敢小瞧了吴伯琴,原因无他,察哈尔工业集团可是重工业,私下还兼顾军工,一旦爆发,那是不好估量的。

  若说赚钱赚的最狠的,还是光华,任何年代,这药品当真是暴利,在赵子赟的授意下,张瑞完全垄断了察省的全部西药,甚至是山西、绥远都要看他的脸色,除此之外,张瑞在王颂的建议下,还插手中药材,他在张恒的火车站旁建了一个大型的中药材分拣加工厂,将各地收购来的药材进行分级、包装,然后出售给那些药铺和医馆,他采购量大,自然能够低价购入,简单处理批发出去,价格翻了一倍,还是比那些药铺和医馆自己购入便宜些,如今这项生意都扩张到平津和山西等地,也有人想学他,不过无法和光华的庞大购买力比。

  张瑞的光华集团在药品上的利润几乎都在五成以上,尤其是西药,那是翻了好几倍销售,他在扩张时期,又赶上西方经济危机,康利洋行根本不敢小觑了他这个大客户,给的价格要比其他地方低不少。

  在药品上吃到巨大甜头,张瑞也趁机建议还在上海的孙经理不要弄其他的了,就药品,老孙自然是愿意,赵子赟重新入主察省后,他渐渐觉得自己在上海的作用越来越低,很是心灰意冷,有些打算关了商号前往张恒,如今张瑞重新给了出路,他是开心不已,这里面不但有做大生意的期盼,更重要的是赵子赟借张瑞这个举动赋予了他一个秘密使命,协助建立情报网络。

  光华的销售额要比永兴低不少,一半都没达到,但贡献的利润却是赵子赟旗下集团的一半多,按照张瑞的说法,他就是赵子赟的小金库,随时等着他来拿钱折腾,也正是有张瑞支撑,赵子赟有些时候才敢和马君武等人说给钱就给钱,张瑞赚钱赚的有些无聊,于是乎才将注意力转到医院上,济世救人,他也想积些善德。而这个设想又符合赵子赟以民生掌控察省的意图,可谓一箭双雕。

  外界总认为三人不过是赵子赟的傀儡,察省的几位高官就知道赵子赟其实根本没怎么约束三人,除了陈淑珍不得不替他有时了解下几个集团的情况,他可谓甩手东家当得异常潇洒。

  如果从公司的股权上来看,除了察哈尔工业集团算是带有省府背景,没有外人参与外,永兴和光华还是有原来阳高的几个商号的,按照此时国内通行的做法,作为地方军阀的赵子赟早就该将其余几家的股份吃干抹净,给些钱算是好的了。

  燕鹤鸣和张瑞早先也有此担心,毕竟原对东家还是有些感情的,过河拆桥的事情在商场上也是大忌,知道察省稳定下来,赵子赟也没有夺了其他股东股份的意思,张瑞私下感叹跟对人了。

  这也是张瑞和燕鹤鸣观念慢慢转变,和吴伯琴越走越近的原因之一,三人凑在一起,多数时候都会谈论如何配合省府的要求,来调整集团的经营思路,吴伯琴一门心思打造中国的兵工事业,言谈之中多为如何做强,至于自己能赚多少,从不关心,张瑞和燕鹤鸣受此影响,也慢慢谈及如何紧跟局势,二人开始看政治格局多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把自己当做省府一员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商人。

  别人不知道其中奥妙,从表面上看,三大集团就是赵子赟掌控察省经济,进行敛财的台子,这也就是李再兴会怀疑永兴收购粮食的真实性的原因,从商人角度来说,永兴这么做没有任何好处。

  由于燕鹤鸣出任张家口商会会长,连同张瑞一起打压市里的皮毛业,帮着省府打造上下堡商业区,在很多商人眼中是走狗,好在二人也不在意这些言论,他们更多是从察省经济角度来想问题,每每听到家里人埋怨,也是嗤之以鼻。

  南方有人做了对比,认为赵子赟旗下集团和孔、宋家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完全是利用权力来获取巨额利润,属于官商勾结的垄断资本,一些激进派对此抨击不已。商界和实业界却有着不太一样的看法,从形式上讲,察省三个集团确实是官商勾结的典范,不过从经营的方式上说,和孔、宋家族还是有很大不同,区别最大的就是三个集团以实业为主,投入根本不是孔、宋家族那些公司可比的,除此之外,三个集团的主业还是很突出的,虽是垄断,却没有肆意吞并别人的举动,也没有见到赚钱的就上。

  除此之外,这种有一根幕后线连在一起的联合体也让人羡慕,尤其是察哈尔银行参与其中后,四家可谓资源共享,察哈尔银行依靠永兴和光华在省内和省外的力量,快速建立分号,而三个集团也依托察行流动现金,极大的支撑了察行的业务,吴伯琴将机器厂和其他厂销售丢给永兴后,光华后来也掺了一脚,慢慢也形成了三个集团销售网络相互交叉的情况,加上察行的汇兑支持,这个垄断资本越来越大。

  有时候,吴伯琴、巩天民、张瑞和燕鹤鸣会结伴去找赵子赟闲聊,巩天民有一次问及赵子赟以后对于他的这些资本如何打算时,四人听到他让人惊讶的答复,赵子赟说如果有一天,天下太平,国泰安康,他会考虑将所有自己名下的资本全部转交给政府。

  这话让几人想法各一,巩天民以为赵子赟是想自己独立,政府的自然也就是他的,吴伯琴是相信他说的,而张瑞和燕鹤鸣却是不知道他什么意思,难道交给老蒋?

  不管如何想,四人倒是一致认为赵子赟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这一来他们也好理解为何赵子玉会源源不断的弄钱回来,这姐弟二人胸怀大志啊,当然,这大志到底是什么,四人都说不清楚,对他们的影响就是继续跟着他,看一看这一生到底会有多辉煌。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