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名鼎鼎的史迁,韩城还出现了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张昪。,,。本文由。520。首发
张昪不是本朝人物,而是出生于北宋时期,并且经历了大宋由盛到衰的过程。
他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零一五年高中进士,后来的官路倒是亨通,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最后以太子太师致仕。
张昪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政绩”,因为他为官之时乏善可陈。可在致仕之后,他却因为一首“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而让自己跻身于华夏历史的名人殿堂。
这首词是难得的好词,摘录如下,诸君共享: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说实话,皇帝陛下自己平时很少吟词作赋,前世更是未曾有过一首的“习作”,而喜欢的诗词歌赋也不是很多,可这首“离亭燕”却是他的最爱之一。
此次有幸来到他所喜爱的作品之作者的家乡,他自然是兴味盎然地游览观瞻一番。
其实,说是游览观瞻,可因为张玉等人总是小心翼翼,越是人迹稀少的地方,他就总是如临大敌,皇帝陛下虽然也知道这就是他们的职责,无法苛责,可也无形中淡了许多兴致。
好在还有三位易过装扮、且能够双手都可以将手铳玩儿的上下翻飞、准头也极其精妙的“贴身护卫”伴随,游览过程中也可以逗逗趣儿,夜间的时候,又可以亲临那一对是对,不是队一对又一对的、或丰或盈、或圆润或挺拔的白白的鸽子,在身边不停地萦绕,多少也减轻了旅途的寂寞。
可是,因为心里始终挂念着那件大事,总是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所以仅仅在两天之后,这样的趣味也对他丧失了吸引力。因此,当得知老臣徐光启不顾年迈,竟然连夜向韩城急急赶来时,皇帝陛下就再也待不住了。
虽然陕西的整个赈灾都已经过去,但因为也正处在收尾阶段,因此各处的事务一时还不能就此彻底罢手。这其中的很多事情,本来是无需老臣徐光启亲力亲为的,可他觉得受君之命,贵在善始善终,免得事后留下尾巴,或许就让那些觊觎着什么的人觅得上下其手的机会,给自己的陕西赈灾造成终生的遗憾因此,只要是能够抽得出时间,他还是不遗余力,亲力亲为。
但是,徐光启也并没有将与皇帝陛下约定之事忘却。他算好了日子,一路巡视着各地的收尾工作,一路就向着韩城方向而来。此前,为了安全起见,他也在暗中也是派了大量的锦衣卫,潜入了韩城。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徐光启与京城派来的锦衣卫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默契。随着赈灾的逐渐结束,已经有很多锦衣卫因为返京、或是其他事务而陆续离开了陕西,可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员要等到赈灾事情彻底收尾之后,才能离开。
徐光启派锦衣卫潜入韩城的最主要目的,首先当然是为了肃清地方,预先为皇帝陛下的驾临,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若是出现了差池而惊了圣驾,即使有着精悍的随身护卫,可做为地方上预知皇帝陛下驾临的为数不多的人,徐光启即便是立有绝大的功劳,恐怕万死也难辞其咎。
这些自京城而来的锦衣卫,虽然基本上都曾或近或远地见过圣驾,但若是对于独自一人出现的、忽然之间就“年长了十岁的”易容过皇帝陛下,他们多半是无从辨识的。
但是,虽然皇帝陛下“年长了十岁”之后不易辨认,可那八位随身的护卫却是保持着本来面目况且那三位走路有些扭捏的“英俊小生”,也的确与皇帝陛下新纳的那三位皇妃何其相似乃尔更何况其中两位的肌肤是那样的腻白,模样是那么的相像,简直就跟双胞胎姐妹一样一样的。
锦衣卫被派来韩城的时候,徐光启只是郑重地命令他们,一定要彻底地“清理地方,绥靖地方”,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为了皇帝陛下的驾临预先扫清地方。而锦衣卫是干什么的他们从徐光启徐大人那少有的郑重表情,也能够品出其中的某些意味。可尽管如此,尽管能够猜测出了其中的真实情况,他们却是“不敢”将自己的猜测随意对外宣扬的。
因此,这些锦衣卫虽然获得了这些“可疑”的情况,既不敢随意惊动,更不敢乱做主张,只能是把发现的这些情况,火速如实地通报给缓缓而来的徐光启。
徐光启接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刚刚到达同州,时间是在下午申正时分下午四点。虽然锦衣卫通报给他的情况,并没有明确地言明就是皇帝陛下已经到达了韩城,可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笃定,那一行人,就是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已经先他一步到达了韩城,这个消息可把他下坏了
虽然是还没有到约定的那个日子,可让皇帝陛下大老远的前来“相就”,已经属于僭越了,若是再加上“相候”那可真是大逆不道、甚至死有余辜了。
不错,在事关王朝兴衰的陕西赈灾一事中,徐光启的确是立下了不世的功勋,可难道他活了七十多岁,连“恃功而骄”这个臣子的大忌都不知道吗
立有功劳,上位者赏赐那是一回事,你自己不知道自爱,非得上头上脸儿地那与自取其辱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光启也不敢休息,也不敢睡觉了,连夜乘车,儿子徐骥亲自在前面赶车,父子俩带上了几名随从,就匆匆地上路了。
同州至韩城,途经韦庄、交道、澄城、王村、合阳、同家庄、百良、芝川至韩城,全程两百多里。徐光启所乘的车辆,虽经皇帝陛下特旨,特意加装了一些设施,乘坐起来也舒适了一些,拉车的也是两匹高头大马,可因为道路的问题,就是想快也根本快不起来。
何况一路之上,即便人能够忍受疲劳,可马匹牲口也得休息,也得进食草料什么的照这个速度,恐怕也得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
骑马倒是快,可徐光启毕竟是近古稀之年,十里八里的或许还能承受,三五十里咬咬牙或许也能坚持下来,可一二百里的话,那可就不能承受了。
因此,尽管徐光启很是急切,可还得一步一步的走。
...q
第392章 韩城人物2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