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枉费心机2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末将遵命!”吴参将和张游击马上叉手施礼,高声应道。
    这两人都是吴襄吴总兵的心腹,彼此非常熟悉。
    看到自家大人虽然表面上一本正经,满是威严地发号施令,可在表面之下,却是充满了欢喜。因此,两人也就不再视登城助战为畏途,欣然接令点齐了人马。
    宁远城本就不大,城墙更是长度有限。这也就是小小的宁远城易守难攻的地方,你就是来再多的人都没用,因为根本展布不开,只能排着队向前进攻。
    况且整个西面城墙,交战激烈的地方,也就是七八处、十几处,每处也就是围绕着一两架、或是两三架云梯在进行攻防。
    吴襄所部一千生力军登城之后,交战的形势立即改观。
    唐通所部已经坚守了数个时辰,不管是士兵或是辅助兵、青壮等,虽然有着一股精神在支撑,但体力极大地消耗也是毋庸讳言,搬动石块火罐的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但是,嗷嗷叫着冲上来增援的吴襄所部,却是生力军,不仅速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抛掷石块等物的准头也是大大增强。再说了,一千人分开,百十人围绕着一个激战之处,百十人就侍候那么一两架、两三架云梯,实在是小菜儿一碟。
    再加上此时城下后金和蒙古人战死后堆积的尸体也是越来越多,城上抛下的火罐也是越来越多,开始时后金和蒙古人还能将不多也不大的着火点踩灭,可之后却是顾不上也来不及了。
    火势开始还不算如何骇人,可随着尸体和火罐的增多,也终于形成了难以遏制的“底火”。在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底火”也随即“成长”为熊熊燃烧的大火了。
    后金和蒙古人的后阵中,也明显发现了城墙处双方交战中的这一变化。因此,仅仅是隔了一会儿,一蓬蓬的箭雨也开始向明军泼射过来。
    但是,后金和蒙古的弓箭手毕竟也是不停地施射,虽然刚才借着云梯搭上城墙之后,他们算是休息了一段时间,可要想完全恢复臂力,也不是那么现实,至少全体弓箭手全都恢复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施射过来的箭矢,有些飞到了城头之上,有些越过了城头,给城头、城内的明军造成了一些损失。而有些却是未及城墙,使正在经受着城头之上明军打击的后金和蒙古人,又遭受了从背后而来的袭击。
    这下城下的后金和蒙古人成了腹背受敌,因此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可最先表示“不满”、表示“愤慨”的,却是城头之上的明军,就是刚刚登城援助的吴襄部下的吴参将。
    “弓箭手,弓箭手听令,”吴襄手下的吴参将高声呼喝。
    刚刚登城助战的这一千名明军中,也是有两百名弓箭手的。本来他们都是被分散开来,协助打击云梯上下的后金和蒙古人、以及城下护城河两岸施放冷箭的对方弓箭手。经过一阵猛烈的攒击之后,城下及护城河两岸的目标基本被压制下去了,正好可以箭头对准更远处。
    见参将将军亲自发令,吴襄所部的弓箭手和幸存的唐通所部的弓箭手都凛然听命。
    “目标,后金弓箭手阵,射击!”吴参将大声下了命令。
    ————
    宁远城的东北方向有座山,叫做长岭山,西北方向也有一座山,叫做大团山。
    这两座山本身相距不远,距离宁远城也是没有多远的路程,几里地而已。
    山上本来也有许多树木,前段时间被明军将较大的树木全都砍伐殆尽,然后运进了宁远城里。因此,这两座山上,除了草和荆棘、灌木之外,基本没有手指粗以上的树木。
    但是,有草和荆棘、灌木就足够了,就足够各自隐藏一支五六千人的部队了。除了今天派出去的部队,后金所有的精锐全都在这里了。
    宁远城西城的“虚则实之”并非是皇太极唯一的一步棋,东城之处才是他的棋盘上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者是皇太极寄予最大希望的地方。
    只要明军敢从东城开始调兵,宁远城就肯定成为后金的囊中之物。
    每座山上埋伏五六千人,两座山就是一万出头。
    若是时机成熟,就是明军开始从东面城墙调兵,西北方向大团山的那五六千人,首先加入到进攻北面城墙的后金队伍中,给明军造成要在北面城墙突破的假象,最好能够将城内明军的预备兵力全都吸引到北面城墙。
    一俟双方缠斗不休,形成僵持状况,东北方向长岭山上的那五千多名后金巴牙喇,就可以全体出动,一鼓作气攻进宁远城。
    有五千多兵力进攻宁远城的东面城墙,应该是足够了。宁远城的城墙就那么些,派出再多的部队也是无用,根本展布不开,永远是处在最前面的,才有与对方接战的可能。
    当然了,前提是攻势不能受阻,一鼓作气,不难攻下。若是攻势受阻,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跟上,只靠最前面的那数百人与对方交战,恐怕是没有什么便宜可沾的。
    因此,必须等待机会,等待着宁远城的西城墙或者北城墙承受不住压力,从“平安无事”的东城墙调走一部分兵力之后,埋伏在长岭山和大团山的后金和蒙古人,就可一冲而下宁远城了。
    但是,可惜的是,从后金和蒙古人在北城墙和西城墙开始发起攻击,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直到两处的攻势逐渐被瓦解,东城这边的城墙上,始终没有发现守城的明军有调动的迹象。
    “难道他们发现我们了?!”
    “不会啊?我们不是一直搁这儿趴着吗?没动换地方啊,”
    时间不长,皇太极就派来了传令兵,让他们收兵回营。
    今天的这番心思,皇太极算是白花了。
    ————
    宁远城的攻防战,此后也进行了几次。
    要说战况最激烈、或最惨烈一些的,还是由后金承担主攻的北面城墙。
    因为要贯彻皇太极“围三缺一”的战略,宁远城东面,后金没有派兵,因此此处的城墙基本无战事。
    南面因为临海,是明军万不得已之际撤退,或获得支援的来路,因此犹如明军的生命线,自然也是明军要重点防守的一面。而皇太极明知如此,却反其道而行之,调派了以朝鲜人为主、蒙古人为辅的力量在此防御。
    其实,这也正是皇太极狡诈的地方。
    试想一下,即便后金对宁远城南面不施加任何的压力,难道明军就也敢抽空此处的兵力吗?!
    不仅不会、不敢抽调此处的兵力,或许因为害怕后金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把戏,明军还要更加的关注和防范。无他,此乃唯一的退路,明军不敢不重视。
    朝鲜人能够跟随前来,本来就是虚应故事。让这些废物来支应着这个场面,虚张声势、或借此离间他们与大明关系的目的,多半就能够达到了。反正若是此间有事,后金和蒙古也是可以随时前来增援的。宁远城就那么大,从北面到南面,横贯宁远城,也就十几里的样子,费不了多少工夫。
    自从后金将宁远城包围以来,大大小小的攻城战也打了不下十次,可除了四周增加了无数的白骨之外,宁远城依然完好无损。
    不过,也不能就此说,皇太极的目的就完全落了空。
    客观地说,皇太极虽然没有完全得偿所愿,可也算是“部分地”达到了目的。
    ————
    大大小小的十来场守御战下来,后金和大明双方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军辎损耗更是难以计数。
    虽然双方不可能明确表示,可也都知道,做为掌握主动权的进攻一方来说,后金又要去搜罗一些制作云梯等攻城器械的物资了。因此,接下来将会是一个短暂的休战期。
    而在这个短暂的休战期中,守御一方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明军也是要大肆囤积一大批用于守御的器械和军辎了。
    宁远城中的明军已经派出了快马,向觉华岛求援了。
    明军是防御,人员和物资消耗之后,无法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充,只有向觉华岛求援。
    宁远城向南,至海边的十几里路,后金虽然出于瓦解对方士气的需要,没有特意增派部队驻扎拦截,可他们的注意力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报……宁远城中派出信使,出东门绕向南,向海边奔去,”
    “报……宁远城东门再次派出信使向海边奔去,”
    或许是后金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太过偏执,只盯着从宁远城东门出来的这两拨信使了,而没有注意到,就在刚刚不久之前,也有一个信使,是从城外进到城内的。
    其实,就是后金的斥候看到有那么“个把”要“自投罗网”的明军,他们也不会多么重视的。宁远城早晚要成为一台绞肉机,多这么一个不多,少这么一个也不觉的少,愿意来就来吧。
    总之,这样的一个情况,皇太极并不了解。
    而在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时过境迁之后,皇太极若是知晓了手下遗漏了这个细节,他一定会顿足捶胸、懊恼不已的。
    这个问题重要的程度,基本上与那个一直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有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不相上下。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