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通是误会牟其峰的意思了。或者,也怪牟其峰自己没有将话说清楚,中间省却了一些过度的话。
牟其峰并没有埋没唐通功劳的意思。某种程度上,吴襄所部上来之后,之所以能够“将他们的气势打下去”,几乎全是唐通前面与后金和蒙古人殊死恶战,彼此大量消耗的结果。
所谓大量的消耗,不仅是消磨了对方的锐气,也消耗了他们很多的兵力。最后若是能够取胜,不管怎么说,唐通所部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吴总兵他们……上来一半就可以了,末将有信心带领着……官兵将后金和蒙古人的气势打下去,”此时,唐通终于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而且他的话中的意思,显然是将吴襄的那一半兵力,也置于自己的“带领”之下了。
吴襄出兵一半,自己的兵——不管眼下所剩几何,即便有所缺失也是在此前的恶战中消耗了的——可是全部,击退敌人的进攻之后,向朝廷和皇帝陛下上奏的战报中若是这样描述“总兵唐通所部与总兵吴襄所部半数共同击溃敌人攻势”,唐通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唐通也明白,没有吴襄所部的增援,仅凭自己麾下所剩的兵力,顶多与对方形成僵持的局面,这还是借助了居高临下、做为守御一方的优势才做到的。
“唐总兵所言极是,”一直在思考的孙承宗,接过了唐通的话。
而唐通没有想到大帅竟然这么快就同意了自己的提议,真让他有些喜出望外之感。
其实,在孙承宗的心里,原本也是没有想将吴襄所部全部拉上城来的打算。
做为主将,孙承宗秉持的是“未虑胜,先虑败”的方针。尤其是这一场宁远城保卫战,更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是啊,将吴襄所部全都调上城来,是相当有把握将对方击溃的。可一方面这“相当有把握”并不是“绝对有把握”,即便“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若是吴襄所部消耗过大,那也是不能接受的。
唐通所部基本上被打残了,若是吴襄所部也被消耗过半,那宁远城西城的防御就会出现明显的漏洞。而这个漏洞是致命的,做为宁远城防御战主将的孙承宗,势必要从别的方面调动一些部队予以补充。
目前南面和东面是没有战事的,要抽调兵力,肯定是要打这两处的主意。可是,孙承宗敢如此行事吗?
不错,这两处目前看起来是风平浪静的,可谁又敢保证这种局面究竟会否一直保持下去呢?若是让后金皇太极窥出端倪,说不定明天、后天就会对以上两处发起攻击。这不是臆想,以皇太极的狡诈多端,这是有着相当大的可能性的。
其他方面也是大同小异。预留的那些机动力量也是不可轻易动用的,万一战事吃紧,不能一点儿后手都不留。因此现在宁远城内的防守兵力,基本是处于满负荷运转的,弥补了西城的这个漏洞,其他方面肯定就会出现缺失。
是可以向觉华岛请求援助的。
可这大战才刚刚开始没多久,就向朝廷请求援助,孙承宗也的确感到有损自己的威名。自己的脸面倒是次要的,若是到了非此不可的地步,他是不会因小失大的。最关键的是,之前与皇帝陛下拟定的策略,现在也还未到动用觉华岛的时候。之所以尽量延后觉华岛方面出动的时间,是因为不想让皇太极摸着大明王朝觉华岛的这张底牌。
不管觉华岛的援助是不是能够顺利进入宁远城,就是令皇太极趁机尽早摸清大明的一些“路数”,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宁远城的守御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结束的。
按照皇帝陛下的说法就是:咱们摆好了龙门阵,客人就会不请自到。而客人到了之后,主家就万没有撵人的道理。所以嘛,客人要呆多久,咱们也都要陪着。
虽然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并没有当面对孙承宗说。可孙承宗却是能够想象得到,皇帝陛下当时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多么的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一想到一位年龄不到二十的人,用这种言语调侃那位后金“霸主”,孙承宗就不禁莞尔。
而做为一军主将,孙承宗却并不认为,皇帝陛下的这番算计,并非纯粹出于调侃,而是更有其深意。大明与后金这对纠缠了多年的老对手,如今看来是暂时还都拿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能够有机会最大程度地消耗对方,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皇帝陛下做为主人,却自恃身份,不肯出面作陪。那么自己这个被皇帝陛下派来的陪客,可要“不遗余力”地将客人“陪”好喽才成。
要想陪好这位客人,孙承宗认为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当然是不能让客人就这么快地离开,一定要将其留下多盘桓一些时日,即便他家里着火(这也是大明最为期盼的事情)了,也不能让他轻易地就随便离开。
第二当然是要用尽各种办法,拿出各种“诚意”,对客人进行“无微不至”、甚至“殚精竭虑”的“招待”了,要不然有失待客之道不是。
要想将客人“招待”的“细致入微”,也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方面不能一次性地将客人“招待”的过于狠、过于重,若是将客人的肠胃“招待”坏了,进而危及了客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回老家”静养的程度,那……这位客人可就说什么也留不住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能出现“主客易位”的事情。
若是出现“主客易位”的那种局面,可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会的,绝对不能!坚决不能!”孙承宗在心里暗自念叨。
因此,孙承宗很明白,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能够“守得住”,然后才能论及其他。
所以,孙承宗是倾向于尽量保存宁远城中的守卫力量的。当然了,前提是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也因此,对于调动吴襄所部一半人员上城增援的想法,虽然孙承宗和唐通是不谋而合,可理由或者根据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孙承宗的守御原则是,宁肯舍弃即将到手的、可能的大胜,也要尽量避免人员过多的消耗。这才刚刚开始,“守得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旷日持久的心里准备,也要为接下来的更加残酷的消耗做好准备。
觉华岛虽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奥援,可也要做好这个奥援无法发挥效用、完全只依靠宁远城中现有人员的思绪准备。
当然了,若想让觉华岛失去效用,后金肯定是要分兵去阻隔的,那么宁远城所受的压力,相对来说也就减轻了许多。
“大帅英明,末将感佩莫名!”对于老帅孙承宗同意自己的意见,的确是有些出乎唐通的意料的。虽然他并不知道孙承宗的具体理由,但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唐总兵是没有理由不表示欢迎的。
“唐总兵不必过谦,”因为大明王朝末年独特的现象,唐通虽然名义上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孙承宗的属下,但像其他的辽东总兵一样,他们也都是有着比较强的独立性的。
若是没有非常明显的过错或罪证,身为大帅的孙承宗虽然有着生杀予夺的尚方宝剑,但也不会动辄遽然祭出的。原因无他,非是唐通一人,几乎所有的带兵将官几乎都是如此的做派。你杀一个可以,杀两个也可以,可总不能把他们都杀掉吧!况且你也杀不掉,况且你还需要他们上阵杀敌不是。
因此,若非非常原则性的问题,孙承宗对这些辽东的总兵们,也是尽量以笼络为主。
况且据说除了开始时有极个别的士兵,因为恐慌胆怯被砍了脑袋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是英勇战斗,表现的还算是对得起朝廷所耗费的军饷。
“唐总兵指挥调度有方,麾下将士用命,本帅一定会向皇帝陛下如实禀报的,”孙承宗倒并非虚词敷衍,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因此他就更不吝言语激励一番了。
“谢大帅,请大帅赐教,请大帅栽培!”唐通赶忙向老帅孙承宗示好。
虽然皇帝陛下当初有“损失了多少部下,朕到时一定足额补充”的承诺,可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若是到时来个翻脸不认账,或者中间哪位说话时歪歪嘴,自己的所有付出、所有希望,恐怕都很有泡汤的可能。因此,唐通、或者与唐通类似的辽东总兵们也是抓紧一切机会,尽量保持一个好人缘儿的。
为了有个总体的印象,大明王朝与后金所处的形势,以及孙承宗、唐通等人的心思,是很有必要剖析清楚的。这些事情说起来,恐怕会有些啰嗦,有着饶舌之嫌。
可当时的过程却是非常短暂。拿后世的时间来说的话,前后也就是总共没超过五分钟。
“传本帅将令,总兵吴襄立即点齐一千人马,登城作战,”通前彻后想清楚之后,蓟辽总督孙承宗立即发下将令。
第245章 兵者诡道5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