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61章 合家之欢1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毕竟是有过一段与这个时代的人截然不同的经历,因此皇帝陛下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有些独弹异调,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今的这个时代。
    皇后娘娘是自己的老婆,属于自己“屋里的”。
    他也知道田妃和袁妃虽然也都是自己的女人,可若是真要睡在一处,却总让他觉得有些磨不开。
    不是因为年龄,大家也都是知道,他已经早过了一提到这种事情就脸红的年纪了。这完全是心理问题,皇帝陛下对此还有些心理障碍。
    其实,刚才晚膳之时,田妃和袁妃两人那有些异样的表情,皇帝陛下完全看在了眼里。只不过当时的气氛,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劝慰说不定就令二人放出悲声。
    皇帝陛下并非不同人情世故之人,他也知道自己无意中的冷落,令两位爱妃的心中产生了歧义——是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吗?在信王府时还一切正常,这段时间皇帝陛下因何忽然间就冷落了自己?
    皇帝陛下隐约记得,皇后娘娘也曾期期艾艾地对自己提及过此事。可因为当时忙于考虑如何处置阉党问题,随后又埋头于陕甘地区的赈灾事宜,再加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心理障碍,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抛诸脑后了。
    他知道长此以往,田妃和袁妃难免要产生一些怨怼情绪。而如果女人心存了幽怨,会引发出许多许多难以料想的事情。他也知道曹化淳今天近乎明目张胆的提醒,实在也是生怕引发后宫不靖。
    “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
    说来也怪,皇帝陛下既然突破了那一点儿心理障碍、丢下了最后了最后的心理包袱,这心中就马上热络起来。莫非真应了那句话:男人没有一个神马神马的……
    田妃和袁妃当然都是上上之姿,兼且正处“体似酥”的二八年纪,凡是正常的男人都会为之心动,这是一点儿也不用避讳的。皇帝陛下已经恢复了“正常”,因此心中蠢蠢欲动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万岁爷,要不……我就去安排……安排沐浴?”一直在旁边窥视着皇帝陛下表情的曹化淳,此刻见他已经意动,因此就不失时机地发话提议了。
    “嗯,好吧,你去吧,”皇帝陛下顺水推舟地说道。
    曹化淳出去之后,皇帝陛下坐在御案后面的龙椅之上,顺手拿过前几日徐光启所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在这份奏折里,徐光启先是汇报了陕西赈灾的进度情况,然后又对此后采取的措施做了一些说明,如果皇帝陛下没有异议的话,他就依此次第展开。
    徐光启亲临赈灾第一线,远比千里之外的朝中大臣更为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所提之议也中规中矩,因此经过朝议之后,大体确认了他的提议和建议。
    从奏折上看,以工代赈实施一个月来,收拢的流民已经数万。随着工具陆续到位,陕甘地区的垦荒工作也在缓慢而扎实地铺开了。尤其是陆续派去协助的八百名锦衣卫,在千户马麟的带领下,非常好地遏止了某些非常不红的苗头,为陕甘地区的垦荒及整个赈灾工作着实开了一个好头。
    徐光启并没有埋没马麟以及整个锦衣卫的功劳,在奏折中不吝誉美之词。他甚至竟然把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马麟及锦衣卫的清廉和精干,仿佛自己完全是因人成事,自己才是沾了别人光的那个人。
    皇帝陛下对此甚感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不仅是徐光启,还有那些自己视之为可依靠的那支力量。
    在奏折之外,徐光启还另外向皇帝陛下详细罗列了支出情况,工具、牲畜、以工代赈人员的费用(现实发放银钱,后改为发放粮食)以及先期支付给商户的订金,每一笔都清晰记录在案。
    皇帝陛下相信徐光启肯定是照实具奏,其中不会有贪墨行为。可看到那些累计起来的庞大数字,他感到用“花钱如流水”都略显苍白。他不禁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腰部,似乎是要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严实一点儿。
    徐光启还说,自己已经老迈,精力有限,顾得了这头肯定就顾不了那头,因此请皇帝陛下选派得力之人赴陕西协助自己。
    这个话题几乎在每次的信函往复中都要提及。皇帝陛下开始还以为是老臣偎谤,所以就一再声明,自己的信任不会因为些许瑕疵和别人的指摘而有所更移。
    皇帝陛下还曾暗指其子徐骥可当此重任,便于徐光启免于掣肘。没想到不提这个也就罢了,一提要让徐骥掌出纳之责,徐光启竟然更加的诚惶诚恐起来。若是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他恐怕真的要以头抢地了。
    当时皇帝陛下还不太明白徐光启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后来也就慢慢理会了其中的道理,才知道徐光启并非完全为自身考虑。唉,真是老臣忧国啊!有这样的股肱之臣,大明王朝何虑度不过难关!
    最后徐光启向皇帝陛下汇报说,经过与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汤若望同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为大明王朝提供各方面的人才。
    此前汤若望的态度是相当固执的,一定要大明朝廷允许教会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教布道,来做为教会提供人才的先决条件。对此不仅皇帝陛下认为不可,就是身为教友的徐光启也认为时机不合适。
    在纷乱扰攘之际,如果教会登高一呼,肯定响应者众,可是大明朝廷绝对不会等闲视之。一俟规劝无效,武力根除就会成为应有之举。届时不要说教会广收教众了,教会本身在大明王朝的存在都会成为奢望。
    经过反复商讨,在朝廷做出了时机成熟之后,肯定允许或帮助教会的传教布道的承诺之后,汤若望终于放弃了他所坚持的先决条件。
    汤若望开始与在大明的教友联系,号召他们为大明王朝效力。
    其实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徐光启自己就可以服其劳,根本毋需与汤若望进行那些唇舌之争。
    但是,皇帝陛下所要求的却不仅止于此。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