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村廓,白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像是给墙头、屋脊、树≥,
布谷鸟在河边的树林子里,用哑了的嗓子呜叫着,又不知道受了什么惊动,拖着声音,朝远处飞去。
黄四娘家后院墙边的杨柳树上,落了一树夕阳的金光。凉亭里,黄四娘的眸光静静盯着李昂,想从他的表情中,分辨出他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来。
她香肩那透明的轻纱下,锁骨清洌,雪光如腻,鼓腾腾的诃子随着呼吸起伏着,诃子上的两朵牡丹仿佛在风中微颤着。
“四娘,我真没有骗你,这阵子虽然风波不断,但总体上都应付过去了。我跟你们不同,我之前一无所有,所以,赚到了钱,难免想攥在手里,这种心情你可能不会理解;
还有一件事,要想成为乡贡,这少不得要走走马县令的路子,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四娘,将来参加益州府的州试时,恐怕还得求你嫂子内兄帮忙。所以,这些事我怎么会瞒你呢,只是没来得及说而已。”
“你要做乡贡?”黄四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想法震惊了,甚至忘了再生他的气。
大唐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
生徒即由中央或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
乡贡则是不由官学学成,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这样的人就叫乡贡,也称举人。
要成为举人并不容易。通常其学识要闻名乡里,得到大家的认可,才有机会参加县里的考试,李昂入籍犀浦县才几个月,之前也没传出什么才名,现在突然说要做乡贡,黄四娘怎能不惊诧。
“四娘,这是上次在火井,我到县学里产生的想法。你不知道。当时我明明是去捐资助学,却被县学里的生员不停地冷嘲热讽。无他,皆因他们将我视为贱商,是以打心眼里瞧不起我。”
黄四娘追问道:“那李郎准备考哪一科?”
大唐科举的科目原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大唐常考的主要科目。其中进士科尤重。
李昂笑道:“要考当然就考进士科。”
对各科考试内容,李昂都打听过了。
明经科的内容:9部经书,、为大经;、、为中经;、、、为小经,另外。、为必考。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加贴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注释。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再看进士科。
原来进士科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杂文。
贴经只贴大经,即、。再加上贴,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
杂文要求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对一般人而言,进士科很难考,而且录取人数很少,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最多也只取三十几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民间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
而对于李昂来说,进士科侧重的诗赋和策论,他都有操作的空间。
尤其是策论,他有回望历史的优势,有其他“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所不具备的眼光和见识。
至于诗赋,考试前多弄几首名诗递给主考官,先弄得名满天下,到考试时,只要应试诗过得去,就成了。
细看一千多年的科举史,除了天宝年间钱起在的试题下,写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名句外,所有的大诗人在应试时都没有出过佳句。
比如韩俞被列入唐宋八大之一,多年后回头去看自己的应试诗,竟“颜忸怩而心不宁数月”,几乎不想承认那是出于自己的手笔。还说“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杨雄之徒进于是选,仆必知其辱焉。”
也因此,唐朝科举的诗赋,细论起来,可以说并不是在考场内考,多数是由考生提前把自己的平生得意之作交给主考官品鉴。科举考试还没开始,名次通常就已经定好了。
这对李昂来说,也非常有利,是以他决定先进士科。
何况就算考不上进士,有一个举人的名头,在社会上也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
黄四娘看着他,不知说什么好。李昂在营生方面,虽然能人所不能,但她却不觉得李昂能考取进士,这怎么看都不像啊。
“哼,怎么看你还像是个奸商!”
李昂也不生气,望着她那鼓腾腾诃子笑道:“光看外表,谁有知道里边有没有料呢?”
黄四娘知道他的打算后,已经放心下来,再听他这么一说,不禁又有气,那夜在芭蕉树下,你摸也摸过了,有没有料你还不知道?
“奴不管你要考什么,反正你可不能逛奴家。奴家把什么都给你了,你要是骗我,奴也不活了。”
“四娘,瞧你这话说的,你真的什么都给我了吗?”
李昂看着她那娇艳欲滴的红唇,如玉的肌肤;晚风拂过,她身上的轻纱飞起,香肩锁骨清冽无比,胸前拥雪成峰,峰间雪沟深迷。
黄四娘对他早已千肯万肯,只是蜜桃早已熟透,盼着望着,总不见郎来采;
她真想鼓起勇气,握住他的手覆向自己的胸口……
**************
ps: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