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水落石出(23)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当齐天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陶然和毛志刚之后,使他们二人深感意外,不明白齐天翔为什么会对山林经济和旅游开发感兴趣,更不清楚山阴市范围内这样的典型在哪里,有什么具体的特色最后还是陶然经验丰富,情况掌握的也多一些,很快就想出了几个与齐天翔想法近似的地方,总算是避免了尴尬。

  按照昨晚齐天翔和姚秉新商量之后决定的行程,陶然和毛志刚等市领导连夜研究,为齐天翔两到三天的调研选定了范围,就等着早饭后向齐天翔汇报了。

  在陶然的心目中,他希望能借助齐天翔的视察和调研,促进一下山阴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这也是今明两年市委、市政府着力要做的重点工作。就是要以旧城区改造为推手,使中心城区上档次、上规模,打造一个亮丽美化的山城。另外也想让齐天翔看看他们布局中的工业园区,这也迎合了齐天翔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路,想必能讨得齐天翔的欢心。

  昨天下午齐天翔对王同军交代之后,王同军向他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听完齐天翔的安排,陶然对齐天翔谋事的老到和精纯深为叹服,严肃地吩咐王同军一定要认真按照齐省长的要求去做,保证不折不扣地贯彻齐省长的指示精神。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自己不但与齐天翔的思路完全相左,而且还客观上助长了吴兴业的气焰,简直就是添乱。尽管齐天翔没有一句指责或不满的话语,但不做出反应可能结果更糟。

  贵水县就是个是非之地,多呆一天就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因此晚饭后姚秉新和齐天翔召集省市领导研究行程规划后,陶然他们连夜就确定了齐天翔调研的行程。

  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早饭前后齐天翔都是与姚秉新在一起,根本没有给陶然汇报的机会,饭后没有休息就动身往山阴机场而来。欢送,话别,一切都显得紧凑,直到将姚秉新送走,齐天翔才有时间与陶然说到了他的想法。

  尽管出乎陶然和山阴市领导的意外,可既然是齐天翔提出来的,也只能尽力去安排。虽然不是陶然希望的,可只要是齐天翔愿意看,只要齐天翔正式出现在山阴市,达到提高山阴市宣传效果,也就够了。

  也就是短暂的迟疑,齐天翔一行就正式开始了在山阴市的视察和调研,除了省报和省电视台的记者,陶然还专门要求山阴市市报、市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和宣传部门的宣传人员参与,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力争达到全面提升山阴市影响的目的。

  对于这些宣传声势,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齐天翔心知肚明,也理解山阴市和陶然的用意,也愿意就此给与他们一点倾斜。既然是随便走走看看,宣传造势也就无所谓了,而且自己这边越是悠闲和高调,贵水县哪边就会越焦虑和紧张,这也是齐天翔想要的效果。

  第一站就赶到了城区的林山镇,这是一个紧邻岚山的近山乡镇,处在山地与平川相交的位置。城市的发展已经从中心城区扩展到了这里,使得这里成为了典型的城中乡镇,与市民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交融在一起。

  车队驶进林山镇政府大院时,里面一片忙碌景象,估计也是刚刚接到通知不久,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看到齐天翔等省市领导的车队到来,有人躲闪,有人迎上了迎接,加上先一步赶到的各新闻单位的记者的拍摄和走动,一时显得混乱。

  也就是瞬间的慌乱和无序,随着齐天翔等人下车,并与镇领导握手见面,场面就变得热烈起来,也有了一定的秩序。及至进入了会议室,调研和视察的意味就更加的正式了。

  简单地听取了镇领导是情况汇报,特别是山林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情况的介绍,没有再做过多的停留,就驱车赶赴半山村,去实地察看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了。

  半山村确实名实相副,就建在岚山的半山中,只是处在岚山连绵的山峰和皱褶之中,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就形成了半山村村民植根的土壤。

  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就进入了岚山绵延的群山腹地,有环山公路连接着山里山外,半山村就在隧道出口不远的地方,车队直接就开到了村口。

  村干部接到了通知,早早地就带着群众在村口迎接着,看到车队到来不仅燃放起了鞭炮,而且奏起了唢呐等乐器,一时间热闹异常。

  这种出乎意料的迎客方式,使得中型客车里的所有人都觉得好奇,可也很快就理解并释然了。山区的村庄,很少能有领导到来,而且除了婚丧嫁娶,也很少有热闹的时候。齐省长来小村视察,这在村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能够想到的最隆重热烈的方式,也就是鼓乐和鞭炮齐鸣了。

  小村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利用山地的自然形态建起了房子,显得凌乱,集中的地方还显得拥挤,也可以看出整个村子不是一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的拓展而成。

  与岚山另一面的繁华和喧闹不同,这里的山坳显得静谧,整个群山都被绿色掩映着。在群山的皱褶里,还有着许多这种依山而建的小村庄,点缀着群山,也显示出了生气。

  齐天翔等人下车,与迎候的村干部和村民们见面交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往往是齐天翔问,村干部回答,场面并不是很融洽,相反倒有些紧张和拘谨,这也是难免的情况。村干部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时不知道给怎么回答合适,也只能是问一句答一句,有板有眼却不失紧张。

  随着村干部进村里走了一圈,特意观看了村里建立的菌菇温室,其实也就是一处房子建成的。村里大多都是砖泥混合而成的砖瓦房,地基是青砖垒砌的,青砖之上是土坯,然后是木梁和红瓦,基本上都是三间一排的规格,每家都有一个不大的院子,搭有窝棚、厨房等必要的生活设施。

  由于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出外打工了,或者在外面做些小生意,有些家庭的房子就有了空余,也就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空余的房屋种植着菌菇。有些是自己家在种,有些却是借助邻家的房子在种,全村二十多户人家,种有菌菇的大概有十六七家。

  齐天翔听着村干部的介绍,走进了几个菌室亲自察看。由于房间不大,每次进去的人不能多,也就是齐天翔等几位主要领导进去观看,其他人就站在院子里,或干脆站到院子外面等候。

  菌室很闷热,也很潮湿,这是种植菌菇必须要有的温湿度条件,几个菌室看下来,齐天翔已经觉得闷热的喘不上气了,而且后背也被汗水沁湿了,可却兴致很高。

  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全村菌菇种植的情况,由于都是在室内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且平均二个月就能更换一茬。全村的产量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供应山阴市本地,很少有销往外地的,而且都是鲜菇销售,干菇不多。平均每户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纯收入。

  说到这些村干部很是满足,也很是兴奋,不住地夸奖多亏了隧道的修通,使得村里人出行便捷了不少。以往都是要翻过岚山,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山外,现在只需要走上几公里,而且隧道通了之后,很多人家也都买了农用车,进城方便多了。

  听了村干部兴奋的述说,齐天翔又进到村民家中,观看了村民家中的设施和生活情况,嘴里虽然是满意的夸赞,还有就是不住的鼓励,可心里却是十分的沉重。

  没有了过多土地资源的山民,以往靠山吃山,甚至可以毁林开荒种粮食,林地管理严格之后,这条路渐渐走不通了,只能是出外打工,或者利用边角地块种植粮食维持生计,像半山村这样的以种植菌菇增加收入的村子,毕竟还是少数,农民空有着名义上的自留山和承包林,却没有任何致富的途径。每年一万多元的纯收入,村干部和村民就很满足了,而由于交通和条件的制约,也不是村村都能做到这些。

  走出了村子,齐天翔执意要到山林里走一走,可也就是走了不远也就走不动了,一样的杂树丛生的山地,不但难走,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都是属于自然生长的状况。这也是林地目前常有的情况,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不明显,农民不愿投入精力管理,林业部门没有能力管理,属于自然无序的半荒芜状态。

  认真地看了很久,齐天翔才缓缓地走回村子,与村干部热情话别后,乘车离开了半山村。

  整个视察阶段,齐天翔除了必要的问话,很少讲话,只是耐心地听,认真地看,似乎很满意,又仿佛很不满意,神情很复杂,也很让人琢磨不透。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