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固原之外,其他如会宁、隆德、通渭、靖远、静宁等五县,死亡人数均近万人十六日的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且天气陡然转冷。十七日终夜不休,十七日午后陡起大风,为亘古所仅见。地吼如雷,声势极其危险。十八日风止,天地晦暗,地先吼后动者五次,均轻。十九日大动八次,地体日夜微摇不息。二十日大动十一次,小动十二次……”。秘书的报告让在会议室里的人都不禁皱起眉头。
“看来总座那里非常困难啊。段总参,物资和部队到位情况如何?”徐菊人和段祺瑞这一对老搭档,此刻已经是值守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会议室里的第三天了,两人都是眼睛通红,但是精神却十分亢奋。
“第十集团军的两个机步师已经在兰州就地投入救灾,第55快反师已经抵达海原、固原地区,第66快反师在从西安向会宁的行军途中,预计今晚到达会宁,另外第50山地师也奉命开赴隆德县城,明天上午可以到位,其他的县城受损较轻,由陕甘地区的内卫部队负责,后续还有两个机步师可以在三天内抵达,总兵力能达到7个师八万人左右,还有军用车辆2000多台,空军的c*43、c*45联队已经投入轮班空投中,现在已经出动了1600架次,空投2400吨药品、食物和御寒衣物,还空投了两个团到极重灾区。现在总座已经离开了兰州,前往海原视察救灾,他身边除了侍从处的保卫力量之外,还有羽林师的一个特勤连,安全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段祺瑞对救灾的调动了如指掌,完全是当作一场战争在指挥。“不过兰新铁路和陇海铁路都已经中断,几条国道和公路也有阻塞和塌方,物资运输困难,我觉得还是尽快启动灾民疏散比较合适。”
“可以,我让民政部和办公厅准备一下。联合行动,抓紧安置分流灾民,减轻灾区的物资缺口。”徐菊人也觉得应该如此。“这次总座御驾亲征,效果倒是相当不错,他在兰州府衙前的讲话被报纸转载,颇为受到百姓的拥护,加上我们的宣传攻势,那些宵小之徒这次可是没有可乘之机了。”
“是没有可乘之机了,不过恐怕他们再也没有多少机会了。”黄鑫培从外面进来,这位曾经的总座秘书,现在是中国司法系统的首座,他自然不会是来串门的“徐老,这次抗震救灾的宣传攻势也太给力了吧,您看看,老百姓倒是被鼓动起来了,可这情绪有些过激了。截止今天早上,已经有2300多起因为对地震起因的争执引发的治安案件,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是已经造成了129人死亡,警方居然一再声称是犯了众怒,公民群起攻之,具体的责任人也无法确定,我看就是想包庇这些所谓的义士们。不过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断然行动,恐怕日本那样的暴民政治就要上演了。”
“嗯,我会想办法的,政务院将义不容辞的支持司法系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法律尊严的行动。任之老弟,你也要让警检法都动起来,必要时可以申请内卫部队的协助,绝不允许出现群体攻击政府机构的恶性*事件,另外街头私刑也必须严肃制止,该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定要依法惩处。”徐世昌的表态让黄鑫培非常满意,他有了尚方宝剑,司法系统就可以放手去制止这些街头暴力。
“菊人兄,莫非你知道这幕后的主脑?”熊秉三也是人老成精的人物,怎么会不明白徐菊人那番表态看似全力支持黄鑫培,其实并没有多少干货,不过徐世昌既然说会想办法,想必已经有了腹案。
“除了社会调查部的那位无冕候还有谁?”徐菊人对自己的老友不必遮遮掩掩的“国土安全部方面主要负责的是反间谍和反渗透方面的业务,国外的情报网或许有一定的规模,不过国内方面神通广大的还得是我们的余大部长。你看看这些人,那个不是和外国势力勾勾搭搭或者死硬反对君主立宪的派系中坚,那帮名流老朽都不动,把他们的徒子徒孙里面出挑的全灭了,剩下那帮墙头草不作鸟兽散才怪,只怕他们想借助地震生事也没有了能办事的人了吧。名气大的都在,反对党想说这是铲除异己也没有依据,可这些派系的脊梁骨都被打粉碎了,等这帮老朽都入土了,谁还记得这些党派。”
“谁让他们居心叵测,居然想效仿洪秀全,愚民以自逞,咎由自取。”熊秉三话说得虽然慷慨,其实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三湘的几个派别也有份参与,这些死人中少说也有二三十条是岳麓派、常德派的中年骨干,这下子这些三湘地方党派几乎就丧失了活力,再想蹦跶也得能有腿脚才行。
“算了,祸福自取,咱们也别管这些名流了。倒是这事情你怎么看?”段祺瑞一直在看党刊。,突然来了一句“我倒觉得看来东宫有主了。”
“嗯?”熊秉三和徐菊人的目光马上就被报纸吸引过去了,那是一副黑白照片,在一群军人中间,总座正在吃力的扛着房梁撬动废墟的屋顶,而他身边的一个学生服的少年虽然带着口罩,不过熟悉吴家情况的他们如何看不明白,这分明是十七岁的大公子吴泰乾本人。
在三老在面对一副照片揣摩总座的心思的时候,身在震区的吴宸轩父子却一直奋战在拯救生命的一线。有车的地方就用军用越野,道路堵塞就步行穿越,跋涉了两天吴宸轩父子和一种中央官员在警卫的帮助下终于站在海原城头。
“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关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12月22日,已经是黄金72小时的终点,吴宸轩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海原东关中学的瓦砾堆,进入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当吴宸轩得知在县城的东关中学堂的宿舍里,还可能有上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吴宸轩和吴泰乾父子俩以及随同的侍从们都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投入到清理废墟,寻找生还者的工作中去。当四天后的记者把元首一只手把面包送进嘴里还在用另一支手清理压在屋顶上的碎石瓦砾的照片被报纸刊登出来,当人们得知这是元首和救援部队发现还有生还者在学堂下面,为了争分夺秒已经连续挖掘了十二小时没有进食的时候。当记者记载着元首当时在废墟已经打开一个通气孔的情况下,对着废墟里的生还学生喊着“我是你们的吴宸轩伯伯,孩子们一定要挺住,我们在外面也绝不放弃,相信我,你们一定会得救!”
当这些动人心弦的点点滴滴随着文字报道、图片、录音、甚至是黑白的影像被陆续的传到新闻媒体,全中国的老百姓们都被感动了。“一切为了支援灾区”成了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从捐款捐物,到组织抢险队自备干粮饮水和挖掘工具开赴灾区。从义务劳动装卸救灾物资,到无偿献血接纳安置灾区分流群众,没有人谈报酬,没有人讲条件,似乎在为灾区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唯一让大家烦恼的是中央政府呼吁大家非专业抢险人员或者医生护士之类的人才就不要前往灾区,以免加重灾区的物资消耗和安全隐患。
“太初元年,对于崛起的中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刚刚走过帝制和共和的轮回,年底又碰上了真正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这是对中华民族严峻的考验,更是对四亿炎黄子孙的考验。“夫治或生乱,乱或资治。有以无难而亡,多难而兴。”灾难,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砥砺了我们的斗志、凝聚了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
“地震”是上天降临到中华民族头上的一场新的灾难,但在屡经磨难而愈加强盛的中华民族面前,在帝国政府和军队的坚强领导下,“地震”之难又有何惧?多难兴邦,震灾面前,中国人不会趴下,更不会被压跨。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天性,更是中华精神的核心写照。在与不幸和灾难进行不懈抗争的征程中,中华民族更加坚毅、成熟,涌现出一批又一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民族脊梁。在抗震救灾现场,无数基层官员、国防军指战员、内卫部队子弟兵和白衣天使舍生忘死、义无返顾;元首和他十五岁的儿子不知疲倦,不知走了多少山路,不知和多少群众握手交谈,汗水湿透了衣衫,都不愿歇一歇,他们为灾区人民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灾难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甘露,是我们坚强成长的乳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灾难终将过去,家园也会重建,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相信,在帝国政府的指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震灾,灾难中的国人,擦干眼泪,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辛勤和智慧重建美好家园。磨难造就强胜之邦,中华民族必将在历经这一磨难之后更加兴旺发达,更加繁荣昌盛。壮哉,我不屈的公民,壮哉,上下一体军民同心的奋斗,壮哉,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