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和雷姆茨玛工作的效率极高,第二天上午便再次找上达斯勒兄弟二人。∮∮,
弟弟阿道夫的家中,达斯勒兄弟二人眼巴巴地看着陈道和雷姆茨玛,期待二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陈道对达斯勒鞋厂不幸遭遇的内幕心知肚明,很仁义地没有再落井下石,吊两人的胃口,而是直截了当地竖起两根手指说道:“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达斯勒兄弟鞋厂永远无法再开业,帝国的新种族法案刚刚颁布,正要抓几个触犯法律的企业立威,你们的鞋厂很不幸,成为反面典型,我也无能为力。”
哥哥鲁道夫没好气地瞥了阿道夫一眼,随后问道:“罗森将军,好消息是什么?”
“我认为是好消息,但是对你们来说却不一定是好消息。这个消息还是请雷姆茨玛先生来说吧。”陈道将皮球提给雷姆茨玛。
雷姆茨玛见达斯勒兄弟二人忐忑不安地看着自己,知道他们已经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便毫不犹豫地抛出鱼饵。
“我的建议是钻法律的空子,达斯勒鞋厂虽然被封了,但是那里的土地、厂房和机器还是你们的。你们可以把工厂卖掉,然后换个厂名,换个法人代表,再重新开工。
重新开工之后,罗森将军会让你们承担军用鞋类的制造,如果你们愿意,罗森将军还会为你们开拓一些新业务,比如制作新式军服等等。
这件事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人举报。你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说不定会被抓去做牢。不过有罗森将军帮忙,你们应该不会有事。”
弟弟阿道夫激动地说道:“我刚刚看过今天的报纸,还有别的企业因为违反了种族隔离法案被勒令停业,还有部分官员与商人因此被审判,而我们只是被勒令停业,比起那些人,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谢谢你们的建议和帮助,我们会考虑的。”
陈道说道:“我用过你们鞋厂的产品。非常舒适,而且很实用,我很喜欢,所以才想到让你们来为军队设计和生产新式鞋类和军服。我不想你们的鞋厂因为这点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关闭,你们尽快考虑雷姆茨玛先生的建议,然后给我答复。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军用品的生产一刻不能耽误,如果你们不做,我马上将订单交给其他厂商。”
鲁道夫听陈道要找其他厂商,顿时按捺不住对陈道表态:“罗森将军。我们非常想为帝国的军队服务,只是以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就算想要变卖工厂和更改企业法人,也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完成手续,请你给我们点时间来准备。”
陈道点头说道:“你说的对,就算你们想卖,也得有人想买才行。虽然我不太懂商业,但是这个时候卖掉工厂,那些买家肯定会借机压价。而且工厂被卖掉之后,你们很可能会无法再留在厂内,没有了你们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我无法信任,所以最好的办法找人入股,和你们合伙办厂。这样既能让你们留在工厂做技术指导,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免除触犯法律的风险,不过前提是要找一个背后有强大背景的合伙人。”
陈道说完,貌似为难地看着雷姆茨玛说道:“菲利普,你在商界有很多朋友,能不能找个合伙人。或者你直接投资入股,尽快让这家鞋厂重新开工,以你在德国的人脉,盖世太保肯定不会再来找碴。”
雷姆茨玛一摊双手对陈道和达斯勒兄弟说道:“恕我直言,这家工厂的规模实在是太没有太大的利润值得我投资,要是两位达斯勒先生同意,我可以询问我的朋友们,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接手。两位达斯勒先生也可以问问你们的朋友,有没有人愿意合作入股。”
面对雷姆茨玛直截了当地拒绝,陈道毫不在意,而是继续规劝他。
“工厂规模小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你注入资金兴建更多的厂房,招收更多的工人,问题不就解决了。业务上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们要做的生意是几百万人,上千万套军服和军鞋的生意,不用怕找不到销路,更不用担心投资会没有回报。”
陈道说话时看着雷姆茨玛,眼角余光却在盯着达斯勒兄弟二人,他说到要做几百万人、上千万套军服和军鞋的生意时,兄弟二人眼睛同时迸射出异样的光芒。
陈道忽然想起一件事,将目光转向哥哥鲁道夫。
“我们不如这样,既然两位达斯勒先生都是专家,你不妨分别与他们两个人合作,开办两家工厂,这样既能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又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利润。二位先生,你们不妨也考虑考虑我的建议?”
雷姆茨玛似乎有些意动,达斯勒兄弟二人也陷入沉思,尤其是哥哥鲁道夫更是激动地心脏一阵猛跳。
和弟弟阿道夫不同,哥哥鲁道夫不仅认为这是一次让工厂起死回生的机会,而且还是搭上罗森将军和大企业家雷姆茨玛这两个大人物的绝佳时机。
有了这两位大人物的帮忙,达斯勒家族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自己也可以自立门户,实现自己的企业家之梦。
而且最最重要的一条,鲁道夫是一名铁杆的国社党支持者,时刻梦想着能为伟大的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看着一身武装党卫军少将制服的陈道,鲁道夫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他最大的一次人生机遇。
看着犹豫不决地雷姆茨玛,鲁道夫急切地说道:“这家鞋厂是我们达斯勒家族的全部事业,如果罗森将军和雷姆茨玛先生能够让我们的事业起死回生,我们一定懂得感恩。绝对会让你的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
阿道夫见哥哥表态。自己也不好沉默。
虽说总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对劲。阿道夫还是决定接受陈道得建议,毕竟这件事运作成功之后,对达斯勒家族有益无害
“雷姆茨玛先生,还请你多帮忙,我们达斯勒家族懂得感恩的含义,这一点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们。”
陈道在一旁推波助澜,再次劝说道:“以两位达斯勒先生的能力,你不必担心投资失败。尽快下决断,我的时间很紧。”
雷姆茨玛这才勉为其难地说道:“我接受你的建议,我可以开设两家新工厂。但是我只当股东,不当企业的法人,企业的法人你们可以找其他人,比如说你们的儿子。两位达斯勒先生这段时间不妨想一想我们新工厂的名字,以及你们会割让多少股份给我?我们敲定细节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合同,然后签约。”
五天后,重新开门的达斯勒鞋厂厂长办公室中。雷姆茨玛与达斯勒兄弟分别签署合同。
两份合同大同小异,内容为雷姆茨玛与达斯勒兄弟分别合作。开设两家工厂。
雷姆茨玛在每家工厂中占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达斯勒兄弟持有剩余股份。
弟弟阿道夫.达斯勒给新工厂取的名字来自他的小名阿迪,以及姓氏的前三个字母,合并之后正是陈道熟知的那个世界名牌,大名鼎鼎的阿迪达斯。
而哥哥给自己名下新工厂取得名字则毫无新意。
在陈道的怂恿下,雷姆茨玛一口否决鲁迪鞋厂这个庸俗低俗媚俗的名字。
哥哥鲁道夫绞尽脑汁,几番修改,最终在陈道的循循善诱下,为自己的企业想出一个高大上的新名字,彪马。
新名字得到陈道和雷姆茨玛的一致好评。
雷姆茨玛的资金到位后,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随即在黑措根小镇中展开。
新生的彪马工厂在修建厂房,购置机器,招收工人。
浴火重生的阿迪达斯却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研发工作。
党卫军上校威廉.布兰特博士,世界第一款实用迷彩服发明人,也被陈道派遣到黑措根小镇协助研发真正的、从头到脚的迷彩服,而不再仅仅是迷彩罩衫。
达斯勒兄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陈道和雷姆茨玛的身影却出现在柏林。
无独有偶,柏林也有一家公司出现和达斯勒兄弟鞋厂相似的困境,这家公司同样拥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可口可乐。
二战前,德**队急需一种清甜可口的军用饮品。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与希特勒意见达成一致,开始在德占区修建瓶装厂。
可口可乐在德国非常畅销,至1939年已有43个装瓶厂和600多家分销商。
到了1940年,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开始紧张,尤其是到了1941年五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支持英国,更是引起德国的不满。
就在此时,某个将可乐鸡翅这道菜引入德国的业余厨师,将其充满战略性的商业目光盯在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身上。
可口可乐的配方高度保密,即使是德国分公司的总经理马克思.凯恩也无从知晓,当然也无法引起某人的兴趣。
真正引起某人兴趣的是该公司在1941年**研制成功的一款新产品。
新产品用做起司后的乳清、榨苹果汁留下的残渣,以及当时能够获得的其他水果创建了一款新的橘子味饮料。
为给新饮料取一个有吸引力的名字,马克思.凯恩亲自在工厂举行了一次比赛,叫手下的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幻想。
当时一名销售人员脱口而出——“芬达!”
芬达的词根与德语“幻想”相同,立刻获得公司总裁马克思.凯恩的首肯,于是它就成为了这款新饮料的名字。
被某人盯上已经是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的不幸,被某人的姐夫盯上则是不幸中的不幸。
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提供的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德国空军大批人员“跑肚拉稀高烧不退”,戈林元帅为之震怒。
戈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盖世太保随即闪亮登场。
先是马克思.凯恩被请进监狱接受调查,随后是公司被勒令停业接受检查。
十五天后,当马克思.凯恩拖着瘦了十五斤的身躯被释放后,却发现公司已经多了一位姓雷姆茨玛的股东。
因为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可口可乐被无限期停止上市销售,已经上市的产品则全部下架。
为了公司旗下43个装瓶厂全体员工的生计,马克思.凯恩不得不将新产品芬达作为救命稻草,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在某集团三人组的成功运作下,迅速取代可口可乐成为德**队指定供应饮料。
阿迪达斯、彪马和芬达,无一不是后世享誉世界的名牌。
每每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士兵穿着阿迪或是彪马生产的迷彩服、喝着芬达、叼着宇宙牌香烟,开着奔驰、宝马、保时捷和斯柯达等工厂生产的名牌战车去打遍世界,陈道的便忍不住激动万分,就连给小萝莉赫本讲故事的情绪都高涨许多。
卡琳庄园的别墅客厅里,陈道绘声绘色地给小萝莉赫本讲起哈利波特的故事。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魔法男孩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首先要从杜斯利先生一家说起......”
戈林的妻子埃米抱着女儿艾达坐在赫本身边,一同沉浸在陈道描述的魔法世界中。
陈道正讲的起劲,玛格丽特.布劳恩忽然来访,随后便不可自拔地成为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
直到戈林和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的出现,在众女的哀怨中,哈利.波特的故事才告一段落。
陈道带着赫本迎上前去,热情地与对方握手寒暄。
“很高兴看到你,赫本-罗斯顿先生。”
“很高兴见到你,罗森将军。”
与陈道握手后,被陈道称作赫本-罗斯顿的英俊男子便看向陈道身后的赫本。
赫本见状走到他身前,优雅地行了一个蹲身礼,随后说道:“很高兴见到你,爸爸。”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