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节 赶鸭上架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杜大人是跌跤了,可这案子总得有人审呀,可别弄来弄去的又弄到皇帝这儿,他可受不了,问了好几个大臣,他们都以各种借口推脱,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要知道,朝廷内虽然养了不少吃闲饭的,可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有自己的鸡毛蒜皮事要办,无奈之下只得找来八王爷商量,反正皇帝明白,只要他摆不平的事,八王爷总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将事给摆平喽,虽然有时候方法不是那么的光明正大,甚至是“坑蒙拐骗”。说实在的,有时候为达目的,还真要有点不择手段才行。皇帝两手一摊说怎么办?八王爷想了想,在皇帝耳边嘀咕道:“如今之计,只能如此如此。。。”
    杜大人躺在床上哼哼叽叽,包拯与几个同僚陪在他身边,个个都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皇帝亲自交办的案子如今审不成了,如果怪罪下来,他们几个难免也要拔出萝卜带点泥,怎不愁眉苦脸?
    “唉――!”杜大人长长地叹了口气,把他们几个吓了一大跳,还以为他回光返照呢。
    “大人,您是不是哪是不舒服?有什么事尽管跟咱们几个吩咐。”谁都不想把这事往自己头上揽,要下水大家都得一起下。
    “唉--!圣上金殿吩咐之事,本官本想公公正正地审完这个案子,怎奈,唉!本官却因轿底不牢,在大街上丢人现眼,本官的面子失了不打紧,骨头摔坏了也拉倒,可圣上交待的案子该怎么办呀?你们可得想想法子哟!”他瞪着包拯,有气无力地说,其实他心里把这个多事的家伙恨透了,今后但有机会,定当好好“多谢”他。
    包拯没说话,他明白得很,错就出在他这里,在这个时候还是闭嘴会比较好点。“大人,您可是咱们的主心骨,这个时候您可不能摞挑子呀。”包拯不说,并不等于别人也不说。
    “哎--哟!”杜大人装模作样地大声惨叫着,捶胸顿足地说:“你们啦,到了关键时刻就想打退堂鼓,平日里本官是如何对待你们的?难道你们都忘了吗?”
    “大人对下官当然是恩重如山,下官岂敢忘怀。”大家都朝杜大人拱手行礼,唯有包拯没动,因为他才刚来呀,谁知道杜大人将来会如何对待自己。
    杜大人拿白眼珠子瞟了一眼木讷的包拯,此时的包拯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向圣上交差的事,压根儿没看到杜大人的眼神是如此的复杂。
    正当大家都六神无主的时候,皇帝的圣旨来了,太监在外边张着尖尖的嗓子,高声地叫道:“圣旨到——!”
    一听这声音,杜大人几乎被吓瘫,可他又不能起来,如果让太监知道他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到皇帝那儿一说,纵他浑身是嘴也是说不清的喽。
    包拯连忙迎了出去,朝太监一拱手,“杜大人有伤在身,不便下床接旨,还请公公进内衙宣旨吧。”
    “好吧,那咱家就内衙宣旨吧,有请包大人带路。”包拯还是第一次被人称为“包大人”,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人叫的。
    来到杜大人的卧房,其他人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唯有杜大人哼哼叽叽地趴在床上发抖,哆哆嗦嗦地拱手道:“下官有伤在身,不便下跪接旨,请圣上恕罪。”
    “好啦!杜大人,您就趴着吧,反正这圣旨也不是给您的。”公公也不客气。
    “开封府代行司户参军包拯接--旨!”太监喝道。
    “臣包拯接旨!”包拯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回道。
    “朕念杜爱卿轿底脱落,身负重伤,不便坐堂审案,特准其安心休养,御鹤一案,交由开封府代行司户参军包拯代为审理,望尔勿枉勿纵,公平裁处,开封府除杜爱卿以外一切大小官员皆应戮力同心,协助办理,不得有误,钦此--!”太监念完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
    包拯起身,接过圣旨,太监问道:“圣上命咱家问问包公子,哦!应该是包大人,对这案子您当如何行事?”
    包拯想了想,“劳烦公公替下官给圣上带个话,这案子圣上既然交由微臣审理,微臣自当禀公处置,请圣上不必操心。”
    这话公公听着这话就有点打鼓,这口气未免也太大了点吧,这明摆着要圣上别多管闲事嘛,如果我实话实说,圣上恼怒起来,倒霉的首先就是我这个传话的人呐!想到这儿,他两手一摊,还想在他这套点耳顺的话来,“包大人,咱家就这么说呀?您还有没有点别的呀?”他心说好歹也要向圣上请个安、问个好,说点谢主龙恩的话呀。
    可惜,包拯没有,“下官要说的就这些,有劳公公。”包拯没话要交待的。
    可杜大人有,他“有气无力”地朝公公招了招手,公公来到他身边,知道有好处,和颜悦色地问道:“杜大人有何吩咐?”
    杜大人拉着他的手,公公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手里多了个玉戒指,喜不自禁地说道:“杜大人这是为何呀?有事您吩咐就是啦!呵呵呵呵!”
    杜大人吞了口口水,“下官有伤在身,不便相送,望公公在圣上面前多多美言。”
    “杜大人这是哪里的话呀!您的伤难道咱家还看不出来嘛?您就安心养伤吧,咱家就告辞啦!圣上还等咱家回宫交旨呢。”
    包拯手持圣旨,长吁短叹。后边快步追上一个年约二十三四岁、书吏模样的差人,听到脚步声,包拯回头看了一眼,但见这书吏长得好生英武,面如冠玉,双眉入鬓,双目如电,嘴若涂唇,留有寸把长整齐的胡子,横竖都不像是个干书吏的。“你追本官所为何事?”他先问道。
    书吏朝他一拱手,“卑职开封府书吏公孙策见过司户参军包大人。”说罢将一卷书交到他手上。
    包拯狐疑地打开看了看,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祭――文!这是你给本官写的祭文,对吧?”他怎么都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接到这么个东西。
    “你有胆审这个案子,就得有这个打算。”这公孙策也不含糊。
    “怎么?你认为本官没这个胆子审这案子?”包拯最恨有人小瞧他。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您说呢?大――人!”公孙策阴阳怪气地激将道。
    “你还给本官准备了什么宝贝?光有篇祭文可不行!”包拯戏谑地说,他并没中计。
    “当然!如果大人真用得着这篇祭文,其它一切发送之物卑职一定准备停当,保准让大人走得风风光光。”看来包拯的“后事”都被他给打理了。
    包拯一听这话就来气,案子还没审就先来个准备“后事”的,不由得讥讽道:“看来公子准备得挺齐全嘛,这可得花很多银子,包某怕是没得还喽!”
    公孙策当然听得出他一肚子的火气,可他并不管那么多,追着问道:“大人以为卑职的文采如何?”
    他挑衅似的问道,这也是在故意气包拯。“啊――!”包拯故意万分惊讶地叹了口气,“真乃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呀,你为何不去参加恩科,奔个好前程?而要在这做个小小书吏,暴殄天物哇!”他也没忘了揶揄他几句。
    公孙策并不生气,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卑职也给好几位大人递过祭文,大人是第一个有胆量看完全文的,不知大人喜欢卑职的这篇文章否?”
    “乐意收藏,如果真有用得着的时候,还请公孙公子在包某的灵位前大声地诵读如何?”包拯也明白这案子的分量,这晦气之物指不定什么时候还真就用上了。
    “卑职乐于受命,包大人真的就一点也不担心吗?那可是六王爷呀!”这一来又轮到公孙策担心了,如果他真为此丧了命,他也算个“罪魁祸首”。
    “当然担心,包某担心的是不能使更多的人沉冤昭雪。”包拯恨恨地说。
    “大人可有良策?”公孙策问道。
    包拯并没正面回答,而是扭头望了一眼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家伙,说道:“看来公孙公子也绝非贪生怕死之辈,有兴趣的话,给本官当一天的当堂文案如何?”包拯提议道,他心说现在给你说了,还不知你的心肠是白是黑,等到了公堂之上,哼!让你瞧瞧本官的手段,到时候,我定让你心服口服、哑口无言。
    “这有何难?又不是一回两回了,卑职领命就是,只是到时候可别让在下失望呀!在下的这只笔,也能将白的描成黑的。”公孙策回答得挺干脆。
    “包你满意。”包拯成竹在胸。
    包拯正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发呆,这是他此生第一次吃到如此丰盛的菜肴,大概是做饭的见他没几个时辰了,给他做的断头饭。只可惜他却一点胃口没有,再好的饭菜到了他嘴里也味同嚼蜡,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制住六王爷的,自从上次被六王府的狗咬过以来,他见了狗都绕着走,他并不是怕狗,而是怕狗后边的人,他就等着有这么一天要好好的出出这口鸟气,如今机会来啦,要怎样既合情合理合法,又不能将皇上牵扯进来,而且要让六王爷吃不了兜着走且哑口无言,这还真头疼。想来想去,还是去找八王爷比较可靠。
    八王爷府上,王爷正在费劲地啃着一根“棍子”。包拯进来了,也顾不得行礼,先“卟嗵”一声就跪下了,火急火燎地叫着:“王爷,王爷,您可要救救下官呀!”
    “什么大不了事?你让人踩着尾巴啦?”八王爷没好气地将他拎了起来。
    包拯又要下跪,八王爷也递给他一根“棍子”,“来!你也啃一根试试,这可是皇上赐的,可甜咧!”原来他啃的“棍子”是甘蔗。
    包拯拿着这东西哭笑不得,“王爷,这次下官怕是过不去喽!”
    “看来你又遇到麻烦事啦!”其实王爷早就知道了,如果不是他出的馊主意,这“美差”怎么也落不到初出茅庐的他手上。包拯只得将御鹤一案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八王爷还得装模作样地耐心地听完,末了,“就这些?”王爷问道。
    “还不够吗?”包拯道。
    “这的确是件麻烦事,那你打算怎么审这个案子呢?”王爷问道。
    “我的好王爷,下官要是知道怎么审,还来您这儿干嘛呀?”包拯没好气地说。
    “那你打算要本王如何帮你?”
    “下官想借尚方宝剑一用。”
    王爷翻着白眼瞅着他,“这可是尚方宝剑,你想借就借呀!有了尚方宝剑在,还用得着你审呀!”王爷将他训了一顿。
    “可、可没这东西,你让下官如何制住那帮如狼似虎的东西呀?他们那德性,想必王爷早有耳闻。”包拯两手一摊。
    “有本事的人,就算手无寸铁,也能三军阵前取敌上将军脑袋。”
    “王爷,话是这么说,可今时不同往日呀!”
    “行啦!”王爷极不耐烦地打断包拯的话,“来人!送客!”
    他居然将包拯轰了出来,而且还传出话来,“此案一日不审结,王府一日不接待。”弄得包拯手拿五尺多长的甘蔗在王府门口长吁短叹。
    开封府内,包拯冲着那根甘蔗直发愣,连公孙策进来了也没察觉。“包大人,您还有心思吃甘蔗呐!”他揶揄道。
    “给你!这可是皇上赐给八王爷的,可甜咧!”他学着八王爷的口气道。
    公孙策并没伸手拿那根甘蔗,“卑职就说嘛!这案子哪是那么好审的。”他这是使的“激将法”。
    包拯没理他。
    “大人是不是有点怕六王府的人呀?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包拯还是没理他。
    “刚才去八王爷府上了吧?是不是去借尚方宝剑呀?看这模样,宝剑没要到,讨到一根甘蔗。”公孙策损透了。
    “你还有完没完!”包拯终于忍不住了,噌地站了起来。
    “要不要卑职替您想个法子呀?”公孙策嘻皮笑脸地说。
    “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法子来?”
    “你未免也太小瞧在下了吧!”就一个书吏,难道还有人会高看不成?
    “那你说说看。”包拯心道他毕竟在开封府呆了这么多年,指不定有什么好法子呢,对于这等满腹经纶的老油条,千万不能小看。
    公孙策也不说话,而是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块黄绫来,抖开了,盖在那根甘蔗上。“事成之后,您可千万别跟外人说是卑职想的主意。”公孙策瞟了他一眼。
    “这事如果在公堂之上露了底。。。”包拯望着公孙策道。
    公孙策指了指包拯,又指了指自己,“跑不了你,也蹦不了我。”两人心照不宣、点到为止。
    六王爷可没给他太多想辙的时间,门口人声鼎沸,但听“卟”的一声,然后就是“咚咚咚咚”一阵猛烈的“摧命鼓”,一个衙役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单膝跪倒,张口结舌地说:“禀、禀大人,门口来了好大一帮六王府的人,鸣冤鼓被击碎一只。”刚才包拯还在纳闷呢,这鼓怎么会发出“卟”的声音呢,原来是被捅烂了。
    包拯上堂啦,这是他第一次坐上这么高级的位置,以前坐这儿的人起码都是三品以上大员,而自己只是从九品。不禁得让其感慨万千,就在去年,自己还得为一天能吃到几个包子发愁,而今已手握掌管生杀大权的知府大印,虽然只是代理审案,也算是皇恩浩荡,如不兢兢业业地干一番事业,又如何能对得起圣上“知遇之恩”?可他坐了这么久了,怎么那些衙役们一点声音也没有呢?再看他们一个个披一块吊一块的,一副吊儿啷当、无所事事的模样,有两个嘴里还叼着牙签。他脸一沉,“为何不喊堂威?”
    “好啦!好啦!你们都给老子精神着点,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心烧着你们啊!”右边一个叼着牙签的衙役阴阳怪气地喝道,立马引来一阵哄笑。
    “你是何人?”包拯问道。
    这家伙扭扭脖子扭扭腰地走到他跟前,不打躬也不作揖,偏着脑袋挺着胸,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哦!包大人,老子。。。不,卑职是开封府的班头,姓郝,大家都叫我郝班头。”他这话又引来一阵哄笑。
    包拯冷笑一声,颇有些无奈地说:“郝班头,姓得“好”哇!那现在可以喊堂威了吗?”
    郝班头一转身,毛绒绒的大手一挥,“兄弟们,咱们喊句堂威给新来的老爷瞧瞧。”包拯内心五味杂陈,真个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呀!看他这模样,比我这个主审官还要威风。
    “威――武――!”一阵杂乱的木棍拄地声夹杂着有气无力的喊声响起,包拯只手叉腰,深吸了口气。
    “堂外何人击鼓?带。。。”他还没说完呢,就有一大帮衣着光鲜的爪牙们揪着几个衣衫褴褛,满面血污的人涌入大堂,不请自到。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