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不担心老蒋的装甲兵团?”
周恩来身在重庆,跟中共中央距离数千公里,而且南方局事务繁多,哪有时间仔细思考国共的实力对比?更不可能在电报里面向中央询问“你们担不担心老蒋的装甲兵团”?对中央的心态自然也就不太了解。所以,听到王若飞的话,他自然而然地就吃了一惊……瓜分铁木辛哥留下来的武器的时候,他是共产党方面的首席代表,非常清楚知道国民党都得到了些什么。五百多辆坦克、三百多辆装甲车,五百多门大炮……光是这些,就能吓死人的。
“我们为什么要担心?”王若飞笑道,“老蒋的军事水平太差,也太过注重装备的力量。可他也不想想,当初他围剿中央苏区的时候,从兵力到装备,哪个不是我们的好几倍?可结果呢?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在南京城下跟日本人激战的,说不定就不是他的中央军喽。”
“好大的口气。我肯定这话是主席说的。”周恩来忍不住笑道。
“哈哈哈,没错。”王若飞哈哈大笑,“不过这话虽然有些开玩笑的意思,可主席却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在夸海口啊。”
“那就是说,主席他们已经有了对付老蒋这支装甲兵团的主意?”周恩来顿时来了精神。他事务繁忙,周边除了一个叶剑英,又没有多少军事将领,可叶剑英同样很忙……毕竟南方局就他们这么几个领导。所以相互间聊得很少。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他一直对国民党突然获得大量的机械化装备感到揪心不己。苏联人手里可以对抗近百万日军的武器装备,就算是放到了老蒋这个二道茬子的手上,也至少能对抗五十万日军吧?五十万日军,如果以相互对攻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的话,那差不多就是二百五十万国军的战斗力。他深知老蒋对他们共产党的戒心和杀心,当然不会对此感到愉快。可没想到,他一直思在未决的难题居然已经由中央自己解开了。
“对付不对付的,这个还难说。只是大家已经想开了而己。”王若飞笑道。
“想开?”周恩来不解。想开了。就不用在乎老蒋那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了?
“先不说别的,咱们的各大根据地,除开喀尔喀之外,其余几乎都是在山区,根本就不是老蒋的装甲兵团能够发威的地方。”王若飞解释道,“他要是敢来,说不得还要白白把这些武器给断送了。”
“几乎都是山区并不代表着我们没有平原根据地啊。何况中央所在的喀尔喀更是广阔无垠,根本就是装甲部队最能展现威力的地方。”周恩来道,“而且这一次国民党派人接手这些武器,应该也对我们在喀尔喀的一些布置,还有从库伦到归绥沿途的地理、地势都调查的差不多了,如果他们哪天真的反手一击。这对我们可都相当不利。”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都陷入了这种担忧之中,”王若飞笑道,“但我想问一句,周副主席,你知道那些坦克和装甲车的时速是多少?”
“其它的不是太清楚,不过我倒是记住了其中有几台最新型的T-34坦克,时速很快啊。每小时差不多能有四五十公里。”周恩来道。
“可这还是他们最快的,”王若飞道,“而一匹最普通的蒙古马,其时速也有差不多40公里。”
“马?”周恩来一怔,不过他也是军人出身,也打过不知道多少场仗,顿时就明白了王若飞的意思:“你是说……骑兵?”
“没错。”王若飞笑了,“就是骑兵。喀尔喀大草原。什么武器也比不上骑兵更有威力。”
“我明白了。”周恩来摇头失笑。确实,在喀尔喀草原上,什么也比不得骑兵,尤其是得到了铁木辛哥集团所留下的大批轻武器的骑兵。老蒋要是派别的部队上去还好,可如果派装甲兵团……坦克再猛,冲击力再强,又能跑得了几个小时?而且这种部队还要大量的燃料补给。哪及得上随时可以出现在草原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骑兵?
“不仅如此。”王若飞又道,“老蒋自以为得到了一支机械化的装甲兵团,实力大增,可他也不想想。身为日本人眼皮子底下的大敌,人家为什么一点儿也不担心?关东军撤下来的部队直接就奔着南洋去了,根本理都不理他……说到底,人家根本就不觉得他这支部队能发挥出多大的力量。”
“哦?为什么这么说?”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有些跟不上了。
“工业。”王若飞叹了口气,“没有强大的工业做为基础,再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也只是沙滩上的城堡!老蒋接手的这支装甲兵团貌似强大,可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光是从库伦出发到归绥,这一路上,那些坦克和装甲车就故障不断。如果不是还有一些配件留着,我们都怀疑他们能不能走出喀尔喀。可是,等苏联人留下的配件用完了,这支装甲兵团还能支撑多久?即便是最新型的T-34坦克,越野400公里之后也要更换配件,其它的,比如T-26坦克,200多公里之后就要检修……苏联人现在自己都自顾不暇,哪可能再提供新的配件给他蒋某人?另外就是燃料的消耗,还是以T-34为例,百公里耗油就是近三百升,这还是跑公路,要是越野,一箱油勉强能跑上两个小时就了不起了……他蒋某人据说有南洋的油田供应,可对上这个吃油大户,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何况现在日本人南下,目标之中肯定跑不了印尼的油田,一旦油田失守,他要是还想出动这支装甲兵团,啧啧……”
“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许多啊。”周恩来长出了一口气,接着又笑了起来:“怪不得中央要把咱们得到的那些坦克装甲车藏起来……我还以为是中央在策划什么大的行动,现在看来,是用不起啊。”
“何止是用不起。不说那几十辆坦克一起行动,就是光一辆。出去转一圈儿,中央的同志们就心疼的直咧嘴。”王若飞也是苦笑不己,“有同志说这东西华而不实,还不如干脆拆了,弄成大炮……”
“这怎么行。简直是乱弹琴。”周恩来失笑,“今天咱们用不了,可只要保管好了。以后还是可以用的嘛。”
“确实如此。主席说了,就算不能用来打仗,等咱们中国自己的工业建立起来,有能力了,也可以当成样板,模仿着生产……虽说不利于技术的积累。可这样省钱,性价比也是最高的。”王若飞道。
“技术积累?性价比?”周恩来又是一怔。从向来喜欢讲述主义、思想的同志的嘴里听到这么一个词语,他竟觉得有些异样的新鲜感。
“新名词。还是你们送去的陕北的那些书里的内容。”王若飞解释道,“喀尔喀周围的敌人虽多,但实际局面要比陕北要好上许多,大家吃饱了牛羊肉,就是学习……氛围很浓厚啊。”
“能让中央的同志们感兴趣。那些书肯定都不一般。”周恩来叹道:“可惜我们这些天只顾着做事,虽然当初也留下了几本,却一直没好好研究,现在看来,是大大的失策啊。”
“确实都是好书。”王若飞一派肃容,“主席现在每天都几乎要握着那本《大国崛起》,都看了好几遍了,也依旧是整日不松手;朱老总则最喜欢那本《现代战争》。还时常唠叨什么整体战;还有弼时同志……主席说过,老蒋得到了一支开不了多久的机械化装甲兵团,可就算这支装甲兵团能一直开下去,也不及他屋里的那一箱书贵重。这些书,真的是大大拓宽了咱们中央领导同志们的视野,价值不可估量啊。”
“这些书都是秦卫送过来的。”周恩来说道。
“所以,这个人我们一定要争取。不管费多少的功夫,多少的时间,都要争取。他的价值,超过蒋介石。”王若飞郑重道。
“这也是主席说的?”周恩来问道。
“不只是主席。这是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们一致的认知。”王若飞道:“知识就是力量,秦卫给了我们这些书,其实就是给了我们强大的力量……这可比他给老蒋的那些东西值钱多了。”
“据我所知,这些书籍,有许多都是来自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一些教授……”周恩来又道。
“这些人都应该努力争取,但是最好不要逼他们站队。”王若飞道,“中央的意思,搞学问的人比较纯粹,尤其研究纯学术的,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以超然的立场来审视社会的发展和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亲近,让他们认同我们的立场,但最好不要直接拉拢过来。这样,我们既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这些学者的好感,也可以避免引起国民党的注意。”
“中央如果是这么说的话,工作可就好开展的多了。“周恩来松了口气。能被秦卫拉去撰书的没几个小角色。比如马寅初,自认是蒋介石的师辈,老蒋也不敢否认。而他们如果蓄意接触这些人,肯定会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并由此引发许多的麻烦,说不定还会给这些学者教授带来危险。知识是力量,知识同样也是财富,这些人才如果因为两党的争端而损失,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大不幸。
“还有就是秦卫,虽然中央已经有了方针,可如果能注意的话,最好是多多注意一下……那几箱子书的内容许多都是没有发表的,可这么多内容又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写出来的,这人身后有人。”(未完待续)
第495章 中共中央的视野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