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卷之后的话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近一百五十万字才把大纲的三分之一写完,不觉的欣喜,只觉得疲倦,这种疲倦不是因为写的累,而是如春蚕吐丝般的感觉生命不再,激情将尽。如今,电影已过三分之一,还是要把前文和后文简单交代一下为好,最怕是作者看到最后说失望。

  1、慈善身死。

  有很多人说慈禧死光绪未死,那‘我大清’还有救,所以就不如在书中推演一下,看看‘我大清’是不是真的能万年不缺。而对于女主刺杀慈禧改变历史使得主角预知历史的能力下降,其实穿越者在所处的时空,随着实力的扩大,造成的蝴蝶效应也会加大。虽然慈禧身死仿佛是主角的刻意,但是只感觉这样是最好的解释,慈禧不可能写成喝凉水呛死,也不可能被康梁等废材杀死,更不能是光绪、袁世凯杀死,光绪杀了慈禧是不孝,完全没有继续做皇帝的可能,而袁世凯那边靠着慈禧不死而权位得保,虽然慈禧在不断的打压他,但他还是满清的重臣。所以,算到最后,只能是同盟会或者复兴会来干这件事,主角不干,那只能是同盟会动手,并且历史上同盟会确实有过这样的组织和计划。总而言之,是本着合理的原则故意安排了慈禧身死,看看‘我大清’立宪开国会之后,皇位能固几百年。

  2、支持立宪或者立马平推

  革命不是占山为王,而后练兵平推,主角没有基地车,不可能无限量的制造武器弹药和克隆人士兵,在1905年之后,立宪是中国的主流,1906年9月之后,革命势力大减,就是因为立宪之故。历史上刘光汉(刘师培)的叛变也是因为立宪占了上风,所以才投身端方幕府。东京的同盟会诸人因为被满清通缉,不得已不断的发动革命,从1907年到1911年5月间起义,完全是革命派对立宪派的绝地反击,汪精卫入京刺杀载沣也是在革命式微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事。可以说1905年9月到1911年5月这段时间,大势完全在满清这边,革命力量不是壮大,而是缩小。要不是1910的股票风潮,使得当年开始新军便大规模减薪、欠薪,再加上1911年那一连串的巧合,满清说不定真的能挺到1913年开国会。

  正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般,任何的造反者都要有一套自己认可的逻辑,在三纲五常逐渐瓦解但仍然坚固的清末,排满只能唤起少数读书人来革命,要是没有立宪派的反水,没有“武昌模式”的确立,那么单凭武昌那些新军,满清不可能倒台,想当初孙汶同志还和杨衢云为了灭满之后要不要有皇帝打了一架,革命先行者在那时候还力保“皇帝”永存,这不得不让人明白清末革命的艰难。迂回前进、潜伏隐忍才是革命者真正要做的事情。从1903年开始,到1911年,8年的时间不借助历史大势,要推翻清朝完全没有可能。这其中,最关键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多少人。当然,求爽的情况下,看到革命者这么委屈,很多人不爽,其实很奇怪,写的爽的书常常抱怨人家写的不合理,写的合理的书有嫌弃太压抑太憋屈,看来大部分人都喜欢药做成甜的。

  3、前明宗室

  书评里对这个非议的人很多,对了,清末大部分的设定都是做总统的,本书一定没有总统这个职位,这恐怕也会为大家所不喜,还是提前说的好。为什么要提这个,是因为大部分读者喜欢君临天下、大权在握。前明的出现给这样的想法带来了一丝阴影,猜测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但实际上,前明那个布置没有花多少钱,也没用付多大的代价,从投资收益来说,即使是亏了,也是毛毛雨。

  因为后文剧情的关系,前明的用处不好细说,你可以把他想象成退位后的满清皇室吧。很多设定里面满清皇室退位还给多少多少万银子也不见吐槽,现在前明这边一出来就意见很大,很想不通。难道前明宗室真的比不上满清皇室?——有些人会说满清是在位的,前明是失位的,但既然猪脚能上位,那满清在不在位有必要吗?一只死老虎还要供起来吗?

  4、杭州布置

  套用中学历史课本的话,前面主角的革命路线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顺序,包括满清立宪开国会也是属于这个范畴,要想跳出这个范畴,那么就要先让它先实现,不可能跳过这个阶段然后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所以慈禧之死从这里来说是必要的,唯有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最后才会有另一种革命的诞生,穿越者能做很多事情,但历史的必然性他无法逾越,所以杭州是书中进程必然要经历的,不然以后无非是一个北洋或者果党,穿越还有什么意义?至于蔡元培的安排,也是因为他是文人属性,只有在他手上会得出这样的结果,这是人的认知、性格、技能的问题,不是其他问题。唯有经此一败,复兴会才能彻底的转向,主角才能彻底的惊醒——一个正常人不太可能可以达到太祖对于革命的认识,因为教育和环境要他做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坏人’,道德对人的束缚是无所不在的,现在那些杀人的罪犯有多少是不认罪,认为自己杀人有理.那么穿越者就有多少明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道理,不过的这样的比例太小,任何人都要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会惊醒,革命家不是天生的,而是淘汰出来的。另外,这对于蔡元培来说也是一个磨练,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那就好好琢磨再写了。

  5、历史人物

  粗看清末民初的历史,很多人都是敬仰的,但细看却又有很多让人不可接受的东西,看着看着,就不免坠入细节,然后由此抓狂。但一旦平静,又觉得那是历史的必然,在那样的情况下,只会有这样的人,道德对于历史来说是无用的。当然,在行文间,不免会被道德所驱使,笔下会流露出一些厌弃的态度,这是心性未熟的表现,所以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有所偏颇。同时,因为剧情的关系,没有矛盾的故事无法继续下去,这也会让历史人物的形象受到损耗。这一点是不得已的。所以看书的时候,还请对一些不能认可的东西不要认可吧,毕竟这只是一个故事。

  6、后文的毒点

  立国后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吧,线路之争一定会有的,斗争也是会有的。复兴会诸位领导的斗争在清末不可能有什么,最多只是意见不同,但是当这些人掌权之后,那么斗争才会真正的开始。如果主角能活过21年,那么后面便是主角和主角自己的斗争了,或者说是主角和被主角早期思想熏陶了的人的斗争。当然,最后的结果会是完满的。不过,如果是一心要看怎么爽,怎么意气风发,那就要失望了,主角没有那么多金手指去支撑那么大的战略,按照正常推演,不死人的话,中国500吨钢在二战前都有些问题,凭这么点东西只能自保,这样的二战其实是没有看头的。建设和为了建设发生的斗争或许是本书中间三分之一的看点吧。

  最后在说一句,本书之前设定的立足点只是真实,不是爽快,主角那么废也是基于此,革命这么纠结也是基于此,读者读的不爽也是基于此。不过,就好像一副画一样,落了笔就难以改了,因为所有的明暗线都已经布置完了,再改除非把第一卷铲平,并且,一个故事横在脑子里,没有写出来就会老想着——这其实也是敢说不太监的原因,孕妇一般,不生下来自己也难受,所以后文会注意一些细节,尽量迎合读者,但大的方向还是没办法变的。

  最最后,感谢所有读者的支持,想打名字还是算了,因为人太多了,没写全不好,要写全可不是一晚上能完成的。感觉诸位的建议、意见、批评,还有点击、推荐、收藏、点赞、打赏、订阅、月票。我都看着这些,但是不好意思问你们要,还是淡如水一些吧。谢谢!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a>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