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上,活字印刷术虽然最早是北宋毕升发明的,但是因为字印的材料只是胶泥,在耐用性和清晰度上还有很大改善空间,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依然是并存的,并没有彻底把雕版淘汰掉。
所以,那时候出一些冷僻的书,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最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家里有钱、但是文名并不昌盛的文人,想把自己一生所作的一些诗词出成诗集。因为这些人并不是名家,就算印了诗集也不会有多少人买,所以书商遇到这样的书,都会要求出书的人自己掏雕版费
这就好比几百年后,那些不是大神的写手要想走实体书出版路子的话,往往不仅赚不到稿费,还要给出版社掏“排版费”,一个道理。
有考古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说是从南宋到明朝正德、嘉靖为止之所以这个数据只能到嘉靖为止,是因为后来隆庆开关之后,活字材质技术又有了新的进步,流入了西方反哺的新材料。隆庆、万历之后的中国印书成本,又有了一个台阶性的下滑如果一个没名气的诗人要出自己的诗集,不足百页厚度的单册那种。以一次性印五百本为例,就需要耗费五百贯钱。
这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一本书要一贯钱的成本了,当然,如果可以加印数量的话,雕版费平摊到每一本上会低一些。
如今正是五代时候,哪怕不考虑战乱导致的文化萎靡、书籍市场的需求下降带来的规模效应无法提振。按照市价,一册百页以内的四书五经等常用书,售价也要四五百文钱,而如果是非常用书,则要七八百文不等。
蒋衮是生意场里摸爬滚打大半生的人了,对于市面上百业产物的行情自然是比较门清的,不用钱惟昱给他科普。
因此,蒋衮按照钱惟昱给他列出的目前他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活字印刷术,和将来别人有可能从钱惟昱送给冯道的那套活字上山寨出来的技术之间的差异,很快就算出了其中的市场差价价值。
“如果按照这么算来,今后市面上的雕板书仍然要卖至少400~500文一册;雕刻瓷活字的书则要250~300文左右;模具挤烧的瓷活字印的书,哪怕卖80~100文都有得赚,就算抬价到200文,照样可以比别家的都便宜,而且赚头依然有至少三分之二!”
“算的不错,这也是小王准备找你合股的第一桩生意。”
“合股?卑职怎敢……这印书的生意,虽然也薄有利钱,但是终究是文人雅士的生意。卑职一身铜臭,能够随附小王爷骥尾已经是万分荣幸了。不如这样吧,开展生意需要的匠人、作坊、材料先由卑职代为办理,日后还是小王爷另寻心腹自行经营吧。”
蒋衮一听钱惟昱的建议,立刻就谦逊地表示愿意退出印书的生意。如今战乱年代不比后来两宋明朝那样读书人泛滥,全天下要买书的读书人估计也就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就算生意做大到天下每个读书人都买你十几本书,撑死了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的生意。
而且考虑到读书人大多也不富裕,这几十万两还不是一两年内能赚到的。细水长流的话,将来就算生意稳定了,也就是一年三五万两的进项。相对于钱来说,这个生意更多的是图个风雅,可以帮人在文人圈子里赚取更多名声,宣传意义大于经济利益。
蒋衮如今靠着钱惟昱给的改良海船和新领航技术,光是跑日本、高丽的老本行一年至少进项五十万两以上,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这三五万两的收益自然当是孝敬钱惟昱,图个远期合作了。
钱惟昱听了蒋衮逊让,也就不再坚持,算是受了蒋衮的这桩好处。
“看来,这几年跑海和开荒琉球真的是让蒋公赚到盆满钵满啊,这点小钱都看不上了不过,小王手头也没有经营营生的得力之人,到时候,蒋公还要派些得力的账房掌柜帮小王搭理这些生意才好。”
“这个好说,卑职觉得……”蒋衮满口答应着,一边又眼珠子一转,让一旁的服侍的丫鬟附耳过来,低低说了些什么。
须臾,那丫鬟从后院带来了一个少女,看上去也就和钱惟昱一般年纪而已,甚至有可能再小一两岁。
不过虽然年纪幼小,旁人第一眼看到这少女的时候却绝对不会生出轻视之感。只见她容貌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红眉翠、肌骨莹润;更兼举止娴雅、步态娉婷,行止之间颇显端庄。
钱惟昱乍一看去,便觉得这该是蒋衮家中的晚辈女眷。不过这女子生在豪商之家,却看不出每日淫浸于钱财之中的俗气。服饰只是无纹的素色锦面襦裙,头上也仅挽起黑漆油光的水髻儿,看上去不见奢华,却又一股大方得体之气油然而生。
除了这个少女之外,蒋府的丫鬟还带上来一个精壮的黢黑汉子和两个山羊胡子的枯瘦老丈,看上去前者像是跑海之人,后者则是朝奉、账房一类的角色。不过,美女当前,这几个男人自然是被钱惟昱无视了。
“此乃小女,蒋洁茹,今年十四岁了小王爷莫以为她年纪幼小,对于经济营生、待人接物,卑职属下的寻常男子也及不得得她。”因为还要相互介绍,所以蒋衮也没对钱惟昱解说太多,就转向自己女儿那边,“这是当今大王亲侄、先王嫡子富阳侯,还不快快拜见。”
蒋洁茹微微颔首,侧身万福了一礼,不失端庄地轻声答应:“见过小王爷,旧闻小王爷文武兼通,在金陵时,词名就已传遍天下。也幸亏小王爷是个胸有大志的,看不上经济营生的俗务,不然哪有小女子胡乱打理的机会。”
蒋衮的家业,如今在两浙豪商中已经是无人可比的了,经商的本事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对于蒋洁茹的经营本领钱惟昱虽然还没有领教,但是管中窥豹也能略见一斑。此刻只是观察了蒋洁茹待人接物的一点皮毛,钱惟昱心中就浮现了一个名字。
这莫非是一个薛宝钗式的人物?嗯,也许姿色上还达不到那种程度,不过没关系,钱惟昱本来就不会和商人女子产生什么深度的交集。当下钱惟昱也就大度谢过了蒋衮的安排,表示对蒋洁茹很满意。
随后蒋衮又略略介绍了一下那个看似跑船的汉子,和那两个账房、朝奉。那个精壮的汉子是蒋衮的堂弟、名叫蒋正明。其父乃是武肃王早年时候出使日本国的专使蒋承勋,也是蒋衮的叔父。
蒋氏一门乃是明州奉化的望族,从唐武宗年间开始就是跑日本航路的海商世家,至今已有百年。武肃王在位的前二十年,每次出使日本新罗都是蒋承勋操办,后来蒋承勋年纪大了,得子又比较晚,才让侄儿蒋衮接过这个营生。如今蒋承勋年纪已经六十好几,他的嫡子也年近三十了,蒋衮才帮衬着这个堂弟一起接过家族的海商事业,现在又把他推荐给钱惟昱。
谈妥了派人帮钱惟昱经营印书坊生意的事情之后,钱惟昱就借机转入了他今天来的第二个事情也就是想出海去南方找占城稻那件事儿。
“蒋公,如此,活字印刷的事情便这么定下了。只是小王此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办。”
“小王爷尽管吩咐,卑职相信定然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小王在金陵的时候,听南汉国商旅过境的时候说起,在南面的交趾有一些品种独特的的谷物蔬菜。听说相比中土之物产量更大,而且种植节气互有补偿。小王思忖着如今在琉球等地吸纳化外野人,齐民编户;
而且南唐皇长子李弘冀吞并常宣,非常仇视我国,如今小王已经回国,只怕两国数年之内将有一战。届时小王有把握联合周人重创南唐,但周师蛮横凶残,只怕到时候两淮之地尽为丘墟,将有无数流民南下。为此,引种南洋高产错季作物,实在是刻不容缓啊。”
“唔……小王爷说的这些,莫非不是大食人带来的么?南洋之物,如果是大食人早就知晓其中价值的话,伍丁的船队定然会带来。卑职这两年虽然也跑过一些南洋,但是却无非是在大食人已经建好的港市里面贸易而已,并无自行探视未知海域的尝试。只是不知小王爷何时想要此物。”
“如今已是十一月,如果可以的话,还望蒋公即可安排一些海船南下,也好赶上明年开春试种。小王也想跟着船队一起去琉球巡视一下,看看这几年来琉球、平湖拓荒到了哪一步田地当然,小王不会亲自去南洋,到了琉球之后,蒋公另行安排其他船只送小王回来便是。”
“既是如此,卑职这便去安排了。琉球、平湖这几年开拓也着实挺顺利,彰化一带,田亩交错;小王爷也确实该亲自去看看了,好为卑职等开拓琉球的商户重新划定地界、重订税制新政。”
第73章 王室营生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