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带来希望的奏报
“这大明的军队,除了关宁军,还有哪支能打的过我们东江军?那个绿皮军,就是吃的好一点,穿的好一点。在登州,仗着他是地头蛇,春香楼里的好女人都叫他睡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明天一定叫他知道知道东江军的厉害。”
总归是自己最在乎的儿子,李九成没有再说什么,挥手打他去把一些亲信叫来商议。
孔有德这边也在和一些亲信商议,而且气氛颇为凝重。
“在登州的时候,我打听过。这些绿皮不简单,跟建奴都能硬碰硬的干。明天大家都当心一点,马队控制好咯,情况不对就跑,不要跟绿皮死磕。我们的本钱就这些,一仗败了没准小命都没了,还怎么逍遥快活?”
“大人放心,明日还是老规矩,让那些民壮去冲绿皮的阵型,有机会我们就上,没机会就按兵不动。”
李九成这边也在商议,他的一帮亲信们也都跟李应元似的,阮城店一战打败山东军之后,基本上都眼珠子朝天了。
“明日一战,大家千万要小心,尤其是要盯紧了姓孔的。我怕他不肯出力,我们加起来也就三千马队,他手里就是两千多。万一打不过,跑起来也是他跑的快。”
李九成一番话,深谙不需要破的过对手,只要跑的过同伴的道理。
不过这话,儿子和亲信们都很不以为然。答应的很干脆,心里肯定没想过打败仗。实际上李九成自己,也没想过会打败仗。这货,还真是乐观派的性格。
事实证明,李九成和孔有德,都过分高估了自身的力量。三更天,昌邑城里就热闹了起来,66续续的叛军被叫醒。很快孔有德和李九成就凑一起头疼了,原来的东江军还好一点,那些裹挟和附庸民壮。还有山东本地的投降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乱糟糟的场面,在整个县城里不断重复,两人各自溜达一圈回来,相视苦笑。预计中的五更出。看来要推迟了。兵荒马乱的。吃了造反,全军整队完毕出,已经是卯时过半还有富裕。天已经彻底的亮了。
行军的时候,情况更加糟糕,根本就走不快,拖拖拉拉的走了一个上午,才走走了十二三里地。距离膠莱河,还有将近三十里地,天黑之前赶到膠莱河边上,肯定是可能了。
陈燮这边正好相反,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进行,上午五点吹起床号,六点半就一切准备完毕。分别从三座桥上渡过沙河,这时候体现出桥的重要性了,携带大量火炮的部队,只有原来一座桥的话,过河都得三个小时。现在嘛,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已经全部渡过沙河。陈燮还特意留了一个排的兵力,看住这三座桥。
一个上午,陈燮的登州营绿皮兵就走了四十里,来到膠莱河边上的时候,沿途不断有伺候汇报敌军的动向。等到陈燮下令在河对岸休息,派人去察看河面的时候,伺候又带回来新的消息,叛军距离三十里。
这个时候陈燮犹豫了,要不要过河。如果守在河对岸,等对手来打自己,自然是最好了。问题是,现在宝贝疙瘩骑兵营已经放了出去,昨夜就过了沙河,现在估计都到鱼儿镇了。下午肯定会奔袭昌邑。这个时候,陈燮又怀念手机了。
“一个上午才有十几里地,真是够可以的。”陈燮有点哭笑不得的时候,工兵回报,河水不深,最深的地方齐腰。河面官道上有一座桥,两辆马车并行不成问题。
陈燮不放心,亲自到桥边上看了一下,这是一座石桥,长度在七十米左右。因为这是官道,桥修的还不错。沙河那座桥之所以窄,是因为几年前了洪水,桥给冲断,临时搭的木桥,后来这个事情也没人管了才会那样。
陈燮还是很小心的让一个步营的兵力先过河,然后在河对岸做好了防御准备,其他部队这才6续的过河。严整有序的军队,在过河的度很快,一个小时多一点,三个步营全部渡过了河,只剩下炮队还在河对岸。这时候斥候带来的消息,让陈燮觉得自己虚惊一场,叛军前锋还在二十里地外。
这个时候,斥候大队已经不适合在外面溜达了66续续开始收了回来。三个步营,就是三个斥候队。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人,但绝对是军中的精锐。
等到火炮全部过河,辎重工兵也都渡过河之后,已经是下午两点了。陈燮下令快推进,全军过河,一座桥花了近三个小时,这个度已经算很快了。
随着伺候的不断回收,消息66续续的传递,叛军的规模和实力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总数不详,估计在两万人左右。其中一万余是裹挟的民壮,三千马队应该是东江军,这些马队应该是最近抢来的马组成的。
就兵力而言,陈燮绝对处在劣势,但是这个打仗不是比人数,不然大明早灭后金了。
“告诉前面斥候队,一刻钟我需要一次叛军位置的汇报。命令,以第一步营为前锋,全军缓缓前进。叛军不来,我们主动打上门去。“
皇极殿,关于孔有德是剿还是抚的争议还在继续。大佬们自然不需要赤膊上阵,下面的官员吵的不亦乐乎。以周延儒为的东林一系,目前在朝廷还是比较强大的一股势力。他们的主张是招抚,但是其他派系则不然,尤其是一个看上去“不党”的阁老温体仁,他一直在默默的看着官员吵架。
吵的最给力的自然是御史台,各路御史纷纷上书,攻击当今辅周延儒的有,攻击兵部尚书梁廷栋的也有。还有弹劾山东巡抚余大成,弹劾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奏折雪片一般的飞来,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提出针对性的作法。都在弹劾!
弹劾就算了,两边的文官,居然喷着喷着打了起来,都是斯文人,你揪胡子我撩阴。交战的主力,分别为兵部的官员对阵御史台的几个御史。双方斗的个击鼓相当,衣衫凌乱,帽子掉了一地,还有两个在地上抱在一起滚的很基情。
这个局面,搞的崇祯头都大了,这帮人在干啥?这会能不能先不要弹劾?先解决问题行不行?终于崇祯忍不住了,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同样一直没开口的周延儒,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稳定局面了。所以他只能大喝一声:“都给我住手!安静,再有聒噪打斗者,本官参他一本君前失仪。”
两边的官员鼻青脸肿的停止战斗,各自收拾残局回位。明朝这个制度,说实话是历史上最接近现代民主制度的一种制度了。但是历史告诉我,民主制度在其萌芽和初级阶段,往往意味着低效甚至政治上的混乱无序。加上明朝的几代昏君不屑的努力,终于把明朝带进了死胡同。
“孔有德、李九成叛乱,糜烂数县,最近又在新城屠城。各位爱卿,何以教朕?”崇祯一开口,大家都闭嘴了。吵架他们在行,内斗也在行,但是让他们打仗,肯定都不行了。
崇祯一看大家都装哑巴,只好点名了:“梁爱卿,你说说。”
熊明遇最近日子不好过,孙元化是他前任梁廷栋举荐的跟他关系不大。问题是孔有德叛乱,要不及时灭了,兵部尚书肯定要受牵连的。好在今天来之前,收到了孙元化的奏本。内容看完之后,心里有底了。所以刚才别人弹劾他也好,喷孙元化也罢,他都站的很稳定。
“陛下,登州巡抚孙元化上了一道奏折,昨夜送到的。臣还没来得及奏明陛下。”熊明遇站出来说话,崇祯一听这话,表情更难看了。朱家这些皇帝,素来都很讨厌妥协的。朱由检更是一个典型,只是他运气不好,碰上这么一个倒霉的时代。
“孙元化能说什么?还不是招抚那一套么?”崇祯话音刚落,下面就有文臣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以招抚为上。”
“一派胡言,此等乱臣贼子,不剿何以正天下民气。”
“都给我闭嘴!还没轮到你们说话!等下陛下问起剿该如何?抚该如何?尔等再一一奏明。殿前说不清楚,就回去写条陈上奏。”突然爆一声暴喝的不是周延儒,而是温体仁。
异军突起的温体仁,收到了周延儒一记含义深刻的眼神。同时也让崇祯对他的看法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相比于周延儒的无能,温体仁在关键时刻,还是站出来的很及时。
“熊爱卿,你继续说。”崇祯没有再追究两个文官的问题,而是继续原先的话题。
对这些御史言官,崇祯已经不能用厌恶来形容了。这些人干的事情太奇葩了,说话假大空就算了,还专拿皇帝当傻子忽悠。
“陛下,孙元化奏报,他已经派遣登州营参将陈燮,率六千兵马出征,力求尽快剿灭孔有德之乱。”熊明遇这个话,让崇祯心里突然看见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努力维持自己的平静,朱由检一字一字的缓缓道:“把折子呈上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