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 赵匡胤都疑惑了:不是……我大宋居然存在了三百年?!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这庆历新政是什么内容”赵匡胤显得有些激动的,望着韩成出声询问。他之前,听了太多关于自己大宋的窝囊事儿。这个时候,终于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自然心情会变得不一样。韩成没有卖什么关子,当下就给赵匡胤道:“庆历新政总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第一就是澄清吏,第二是治富国强兵,第三是厉行法治。”听到韩成说出这话,赵匡胤心里顿时变得好处不少。觉得这些人,确实抓到重点了。制定的还挺不错。但是,在感到不错的同时,又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具体是什么不对劲,一时之间倒还没有想出来。“其中,这澄清吏治总共包含五条。一为明黜陟。仁宗时,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讲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对此提出新的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政绩卓着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并规定京朝官及郡县官吏,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二就是抑侥幸。宋初以来,恩荫制度造成官僚滥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范仲淹对此提出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第三就是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第四是择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觉得,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建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第五是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公田,即职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建议朝廷均衡一下他们的职田收入。没有发给职田的,按等级发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以惩办或撤职了。富国强兵这方面,则主要分为三个大方向。一是厚农桑。范仲淹建议朝廷颁布诏令,加强农桑立法。命令全国各路转运使,及其所管辖的乡县真正重农桑,奖农桑使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二是减徭役。宋代的赋税与力役,基本上沿袭了唐末及五代的制度。宋初虽作了一些调整,但赋税残酷、力役烦苛,赋税、徭役迫使贫苦农民纷纷破产。也激起农民起义反抗。对此,范仲淹主张合并户口希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傜役。节用、节俭,裁减统治者的奢侈耗费。做到均赋税、宽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三是修武备。在这件事情上,范仲淹主张恢复府兵制。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一个季度的时间来联系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厉行法治主要分为两条,一是重命令。针对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烦而无信”的弊病。范仲淹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删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二是推恩信。宋代皇帝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范仲淹要求取信于民,相关衙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这些,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庆历十条。”听了韩成所说的这些话后,赵匡胤点了点头。觉得这庆历变革倒还不错。这庆历十条,切合实际。各个方面都给考虑到了。但是再仔细想想,他还是觉得,这庆历新政,有一些地方不太对劲。如此想了一会之后,突然之间脑海当中,一下子生出了不少的想法。明白了自己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了!那就是太多了,太全了!他们弄的庆历新政自然是好的,而且从这庆历新政当中,能够看得出来。这赵祯还有这些大臣们,确确实实对当前的局势,有着很切实的担忧。并且还是真的想要改变时局,让大宋变得不一样。可是,他们太急了!真的太急了!大宋虽然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做的!这些事,需要有个侧重点,一项一项的进行。这变革,哪一项都会触碰到无数人的利益。而一般能够从这里面获得利益的人,大多身份都还不低。历来推行新政,就最容易受到很多人的阻碍。一项一项的推行,有皇帝支持倒还好说一点。可是他们现在,却一下子把各方面的事情,都给一股脑子颁发了出去。如此一来,那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可以说,除了他们这些支持新政的人之外,其余各方面的都给一网打尽,推到了敌对一方。如此,将会产生多大的阻力可想而知。这事儿需要循序渐进,一件一件的来。这样的话,在没有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时,很多人就会选择作壁上观。甚至于,还可以用一些办法,把其中的一部分人给暂时拉拢到自己这边。让他们也支持新政。等到一些事情落实,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以此而拉拢了一些,新政的受益之人后。再对其方面进行动手。这就叫做各个击破。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这边的力量占据优势。这就和作战是同样的道理。结果范仲淹他们这些人,推行新政却根本没有管这些。不分主次,不讲究策略,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该得罪的人,一股脑子全都给得罪了!涵盖的内容太多,涉及到利益阶层也同样太多,变革太大!想要一口吃个胖子。这样岂不是很容易会被噎死这事儿只怕是难以为继。这些人是不懂兵法啊!他们是在改革啊!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那是真真正正的打仗!虽然和战场之上的那种真刀真枪的拼杀不一样,却也一样凶险万分。需要全力以赴,也需要讲究策略。他们现在这样的做法,那简直就和在自己刚建立大宋之时。在那各个国家林立的情况之下,以大宋一地,和周围的所有国家同时开战,是同样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岂不是会被对方给灭掉越想他就越来气,越想就觉得这些人太不会办事了。想法是好的,但这做事的办法。却真是全凭理想化。这些人,不会真读书读傻了吧世间的事儿,若真这么好办,那就好了。如此想着,再想想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可见性格是一个软弱之辈,不是坚定之人。而这又是变法之时的一个大忌。变法之时,除了需要有敢于斗争之人,有识之士,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推行。最为重要的,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站在变革派这边的皇帝。对他们进行大力的支持,毫不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之所在。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脾气肯定很好。而这样好脾气的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耳根子软。很多事情上,容易摇摆不定。偏听偏信。“这庆历新政,只怕……结局不是太好吧”脑海当中,一瞬间闪过了诸多的想法。赵匡胤深吸一口气,把这诸多的想法压下来之后,望着韩成出声说道。声音都显得有些低沉,心情也一样是无比的沉重。虽然韩成还没有说出结果,但他也觉得自己所想的这些,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错。事情就是如此。韩成闻听赵匡胤所言,对赵匡胤的感觉,顿时也变得很不一样。不愧是宋太祖,能够被写进诗里面的人。眼界,见识,各方面都非同一般。不过是短短的时间,居然就凭借着自己所说出的这些,看出了庆历新政不可能成功。当下便点了点头道:“对,庆历新政失败了。“庆历三年十月,朝廷任命张温之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沈邀为京东转运按察使、施昌言为河东都转运按察使。这样,十条中的第四条择长官,就开始行动起来。在选择诸路转运按察使时,范仲淹翻阅班簿,发现不称职的一笔勾去,毫不留情。富弼不无担忧地说:一笔勾下去,就会有一家人痛哭啊。范仲淹则回答说:一家哭总好过一个地方的百姓哭!十月二十八日,仁宗下诏,施行磨勘新法。新法实行后,明黜陟也就见之于行动。十一月十九日,朝廷对恩荫制度,作出新规定。二十三日,下任子诏,增加恩荫的年龄限制和恩荫范围。但对高、中级官僚的子孙及期亲、尊属仍用旧制,没有任何限制。庆历四年三月十三日,颁布贡举新法。加强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比重,并允许州县立学。把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庆历三年四月,新任枢密使夏竦刚回到京城。即因受到谏官的弹劾而被免职。北宋时着名学者,被后世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当时任国子监直讲。认为宋仁宗专心求治,范仲淹等积极进行改革,感到革新政局有望。遂作《庆历圣德诗》,以抒发内心的喜悦。诗中称颂仁宗召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是“躬览英贤”而“手锄奸桃”,则是暗指刚被罢职的新任枢密使夏竦。《庆历圣德诗》一经上奏,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范仲淹深感石介褒贬有失公允,面对政局发生的巨大波澜。也说,‘为此鬼怪辈坏事也’。然后,就有人开始说范仲淹等人,结党营私。范仲淹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予以反击。欧阳修也撰写《朋党论》一文上奏仁宗。庆历四年五月,范仲淹与韩琦上疏赵祯,‘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听到韩成说出来的这些之后,赵匡胤忍不住用手按住了自己的额头。并使劲揉揉太阳穴。不是……这些人真就是只有满腔的理想做起事情来,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吗事情做的,着实是有些太过于不行了……哪有这般自吹自擂的本来就是众矢之的,却还这般的高调。这岂不是授人以柄吗最关键的是,面对别人攻击他们为朋党的言论。应对的办法,当真是一言难尽。这等事儿,那是死都不能承认。绝对应该在第一时间里向皇帝进行澄清。做出有力的回击。说什么也不能被带上朋党的帽子。结果他们倒好,不仅仅没这么做,反而还弄了什么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之类的说法进行回击。这不明摆着告诉皇帝,他们就是结党了吗因为有着唐朝着名的牛李党争,还有其余一些着名的党争的例子在。所以做为皇帝的他,也很清楚,这皇帝对于结党营私这事情的敏感程度。党争,那是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哪个皇帝都不愿意看到。这些人的应对办法,真让人无法言说……他能够看到这些人的决心,也能够看到他们的高尚品质。也能看到他们为了变法,而不惜做出各种事情。但是,他们做事情的办法,是真不行。事情不是这么办的!!韩成看到赵匡胤的这个举动,也深有同感。也觉得范仲淹他们这些人的庆历新政,不少事情,都弄的有些草率。比如,这一直在那里坚决反对的夏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竦原本是要被称为枢密使的,结果人还没到任,就被欧阳修这些人给弄的免了官。这就不说了,得了便宜之后,要懂得闷声发大财。可结果他们倒好,还很高调的写了这首诗。称赞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以及宋仁宗,把他们夸上了天。同时又在里面弄出来了一个小人,进行讽刺。虽然没有点名,但被打上小人名号的人是谁,懂得都懂。这不平白树敌吗夏竦能力还是挺不错的,实力也够。以往干出来的政绩,也能拿得出手。现在,只是因为以往和吕夷简走得比较近。就直接被扣上了一顶奸邪小人的帽子。在名声大于天的年代里,尤其是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的文人。这口气谁能忍得了而且夏竦本身就不是那种吃了亏,不说出来的人。平白惹上这么一个劲敌,真让人没法说……“庆历四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宰相章得象,联合台谏官员,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是“朋党”。说他们“欺罔擅权”“怀奸不忠”。夏竦利用石介曾向枢密副使富弼上书,责以应像商代伊尹、西周周公那样,辅佐仁宗中兴宋朝之事。散布流言蜚语,将石介原书中的“伊、周”,说成是“伊、霍”。意思是说石介要富弼仿效西汉的霍光,废掉当时的皇帝,另立新皇帝。还诬称石介已为富弼起草了废旧立新的诏书。以此陷范仲淹、富弼、石介等于大逆不道之罪。其实,夏竦诬指的石介为富弼草拟的废立诏书,是夏竦指使其婢女模仿石介的字体所写的。宋仁宗虽表示不信流言,也未对此事作出处理。但实际上,心里面将这一笔笔的都给记下来。并且,也很诚实的,做出了相应的举动。庆历四年末,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赵祯任命他为陕西、河东宣抚使。仍保有参知政事的头衔。八月,富弼亦以枢密副使离京,出为河北宣抚使。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一天,富弼亦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第二天,杜衍被罢为尚书左丞,出知兖州。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三月初五,韩琦罢枢密副使,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至此,主持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二十三日,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罢河北都转运使,改知滁州。至此,庆历新政彻底失败。”听到韩成这话,赵匡胤虽然是一点都不意外,但还是忍不住为之叹息。心情显得低落。这事儿办的,是真让人觉得不甘。明明终于出现了一些新的希望。看到了一些不一般的东西。觉得很有可能,自己大宋要变得不太一般了。可哪能想到,这庆历新政才不过刚刚出现了一年,直接就没了。这事儿越想就越让人气闷。这次变法失败,也标志着自己大宋,继续在积贫积弱这些事情上,接着沉沦下去。越陷越深……“庆历新政,倒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比如所提倡的兴太学,以及在各县衙等地新建学校这事,被保留了下来。最为重要的是为今后进行的变革者,提供了相应的经验教训。能够让后面的变法者,摸着石头过河。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做得更为完善一些。比如后面的王安石变法,便是如此。”听到了韩成之所言,宋太祖赵匡胤失落的心情倒是一下子好转了不少。居然还有变法听起来似乎要比庆历新政好上不少,这又让他生起了一些希望……“赵祯因膝下无子,故而在景佑二年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但在宝元二年,苗妃生子赵昕后,赵祯又将赵宗实送出宫。庆历八年闰正月十八日夜间,坤宁宫附近一带,崇政殿亲从官颜秀等四人密谋叛乱,杀人放火。一度危及赵祯的安全。事后,赵祯宽大处理被牵涉的人员……赵祯的身体一向不好。早在景佑元年八月,赵祯便出现“不豫”的状况。至和三年正月,赵祯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同日,辽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见赵祯,赵祯语无伦次。宰相文彦博只好对辽使解释为饮酒过量所致。此后数日,赵祯病情愈益加重,整日大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等荒唐的言语。至二月才逐渐康复,开始处理政事。赵祯的健康状况欠佳,且连失三子,心情沉重。朝廷内外对皇嗣问题深为担忧。经宰相韩琦及大臣包拯、范镇、司马光等反复劝谏,赵祯于嘉佑七年,八月正式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曙……”听到韩成的这些讲述之后,赵匡胤一时间,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如此沉默了一阵后,他望向韩成道:“韩小哥,我们大宋存在了多少年”韩成想了一下道:“南北两宋加起来的话,三百一十九年。”三百一十九年!赵匡胤愣了一下。这个数字,是真的远超了他的想象。不是……自己大宋,从赵光义开始就这么的窝囊。是怎么存了三百年的为之惊愕的同时,忽然又想起了韩成所言的南北两宋。顿时目光为之一凝。这南北两宋,又是何意!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