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国之大贼
现在是一九零七年八月,俄国人叫嚣着要在两个月之内让北京城化为粉剂,但是陈天华却把一九零八年定为共和元年,这中间传达的是什么样的决心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知到。
另外,共和国的内政发展也上了轨道,虽然北京面临着战争,总理内阁也喊出了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可是发展真的不能因为战争停下。这个道理陈天华在东北就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做出的计划基本上没有实现过,但是你必须不断的制定计划,告诉老百姓你打算往前走,你相信能走到前方。
还有就是一个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真的因为和俄国人的战争停止了发展,当真算是一个笑话吧。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在打仗的同时发展的也好,这才能显示新中国的生命力。
打仗是杨小林的事情,发展就是陈天华的事情了。陈天华做出了三线发展的策略,以黄河为界限,黄河以北的地区全力支援北京战场,人力,物力,财力,全部都向战争集中。在和俄国人的战争没有结束之前,这里除了农业和教育之外,其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都已经停下来了。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内,虽然传统的民族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英国人的封锁让那些民族资本家们苦不堪言,但是军工业和重工业却因为战争被拉动,特别是和日本人合作之后,采矿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给民族资本家们找到了一条出路。
陈天华对这里的策略就是稳定,靠重工业和采矿业维持局面。力求把这个地域打造成军工基地,支援战争的同时道路,医院,学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慢慢的展开。
而在长江以南的地区,陈天华要求通过政府的力量,将许多小型的民族工厂合并成大型的工厂。增强他们抵御这次风浪的能力。即便现在非常困难,政策上也对民族工业的给予了优惠照顾。力求让他们能生存下去。
为了打破英国人的封锁,政府还鼓励那些商人和外国人合作,找到能把货物卖出去的通道,甚至不惜出让工厂的股权给那些能走通货物的外国商人。
这个政策当真是非常吸引人眼球,那些外国商人也很精明的,中国有资源,有人力。有市场,只是因为被英国人封锁了所以才如此出让股权的,他们只要有本事能把中国人的货卖出去,就能凭空得到股权。这样的利润会让很多商人忽略英国的政策的。
总之,三线策略就是一线发展,一线稳住,力求把战争带来的对生产力的破坏局限在黄河以北的区域内。政策已经推行,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不过一个发展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向群众传达政府对战争的信心。
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政府作出的这两个决策反应不一。美国人在不结盟的事情表示对中国政府的赞赏,同时对于一些想来中国冒一下险的美国商人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康格公使表示,美国很欣赏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如果时机成熟的话,美国政府愿意让袁世凯的代表前往匹兹堡。双方可以就一些商务条约展开对话。
康格显然是怕孙文在死缠烂打下去,对所谓的条件成熟也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是最起码北京要是安全的。换句话就是你们必须击退俄国人的这次进攻。老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孙文已经不用再去做什么了,打赢了俄国,美国人就愿意和中国谈。
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表示他们理解中国采取的外交策略,德奥和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这个表态受到影响,对于陈天华的发展策略,他们表示大力支持。
德国人说关于之前和中国已经达成的返还庚子年赔款的事情将如期进行,同时,德国方面还会提供一千万马克的借款,支援中国方面正义的战争。
说实话,人家德国也就指着利用中国拖着俄国人,压根没想过你能在欧洲给他们帮什么忙。所以中国和俄国人只要一天还打,和德奥的关系就会不受到任何问题的影响。
一千万马克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要知道俄国人的军事物资是法国人援助的,战场上俄国物资的消耗是中国的好几倍,也就是说,他们给中国一千万,法国人可能就要拿五千万出来给俄国人才能保证俄国人有能力继续进攻。
人家德国人会算账。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已经做出表示,为了对中国人正在进行的这一场战争给予行动上的支持,陈天华不是宣布零八年为共和元年么?零八年一月一日,年仅二十三岁的德国王子阿特尔贝特将代表威廉二世访问中国。
这是威廉二世上台以后第550章团军作战序列,由载涛带领,从大青山和那些骑兵一道,对俄国人在蒙古的军事力量发起闪电打击,切断深入中国的六十五万俄国部队的退路。
这决定当真让载涛兴奋不已。
想想自己将用这些钢铁怪兽向俄国部队发起冲锋,那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载涛根本想不出来。不过有一条他可以确定,杨司令说了,穿心战由第550章团!现在俄国人十五万部队在施特塞尔的指挥下防守偌大一个蒙古,那个手下败将,贝勒爷决定这一次再给他一点颜色看看,最好再能俘虏他一次,这一次押他回北京游街!
载涛的激情,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燃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