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仁青听说何腾蛟亲口点将,要提拔重用他,不由得喜出望外。
能够得到湖广总督的垂青,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康庄大道,策马扬鞭,任尔驰骋,汪克凡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自信也能做到,日后的成就未必会输与他人。
有意无意的,他疏远了汪克凡,到牛忠孝那里报到之后,就一直呆在东湖军营,汪克凡离开武昌府的时候,也没有来送行。
汪克凡顺其自然。
平心而论,吕仁青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离开了手握兵权的汪克凡,总督大人很快就会对他失去兴趣。没必要在这种人事内耗上浪费精力,一切让将来的事实说话。
京良却愤愤不平,上船后还在发牢骚,恨透了这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最后惹来汪克凡的一顿训斥,才不敢再说什么。
船到崇阳,一行人弃舟登岸,来寻县令许秉中,传达何腾蛟的命令。崇阳是攻打临湘的必经之路,近万大军从这里集结出发,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粮草物资,都要由许秉中安排准备。
码头上人来人往,一名小厮看到他们,眼睛一亮,撒腿跑着去了。汪克凡等人进了东门,快到通江商行的时候,就见于三郎跟着那小厮,满面春风地迎了过来。
见到汪克凡升了五品武官,于三郎异常兴奋,恭贺之词不绝于口。自从搭上了恭义营的关系,通江商行咸鱼翻身,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于三郎也变成了于三官人,饮水思源,早把汪克凡当做依仗的靠山,命中的贵人,见他升官由衷的高兴。
“我已摆下酒宴,为汪将军洗尘,这次一定要给三郎个面子……”
“心领了,但我还有公务在身,改日再来叨扰。”
汪克凡婉言谢绝,于三郎见他要走,显得有些着急,吞吞吐吐拦住了他。
“哦……,汪将军刚刚回来,本不该现在提的,但小人有一件为难事,还要请将军做主……”
“三郎有话直说,无论有什么麻烦,我都不会袖手旁观的。”通江商行是汪克凡一手扶植起来的,日后还有大用,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管。
“启禀将军,小人有个本家婶婶叫做于婆,一辈子老实本分,临老却吃了官司……”
于三郎仔细解说,原来他有个本族亲戚,住在崇阳县白霓镇,一家四口开个杂货铺子为生,不料和本镇的缙绅大户起了冲突,家中男子被害了性命,铺子也被夺去,剩下老母妻儿几次到县里告状,却被许秉中关进了大牢。
“汪将军,请您向许老爷求个情,先把人放出来,他们有老有小的受不起这个罪,别把性命折在大牢里了。”
“三郎,你这番话疑点甚多,经不起推敲,孤儿寡母的若是没有过错,许大令为何要抓她们?”
“说来都怪妇人无知,我那本家婶婶性子烈,说县里断案不公,在公堂上撞柱寻死,大闹一场冲撞了许老爷,这才被抓进大牢。”于三郎压低声音说道:“还请汪将军可怜他们娘几个,好歹搭救这一次,以后我自会照看,不让她们再去惹事。”
“好吧,这件事我知道了。你放心,无论是非曲直,最少能保住她们的性命。”
于婆老年丧子,行为过激也是有的,许秉中因此就把她们关进大牢,明显不合常理,其中肯定另有隐情。不过在搞清事情的原委之前,汪克凡不愿轻易做出太多的承诺……
来到县衙,许秉中降阶相迎,两人谈笑风生,携手入花厅落座。
汪克凡拿出巡抚衙门的牒文,许秉中接过去打开封缄匣盒,仔细查验行移印章,确认无误后才细看文书内容,不等看完却变了脸色,一叠声地叫起苦来。
“这,这,不过是一群水寇,何必如此兴师动众?近万大军所需的粮秣,让许某一时之间如何筹措!”
汪克凡接过牒文看了一遍,劝道:“这文书上说得明白,大军所需的粮秣从各地调集,只以崇阳为集结之地。崇阳的担子是重些,但也没到束手无策的地步。”
“唉……,云台所有不知,只出些米粮倒还罢了,我最怕的就是大军在崇阳集结,官兵从县里过这一遭,不知道会祸害成什么样子……”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水匪过境劫掠财物,匆忙间总会有些疏漏,官军却是明火执仗地仔细搜刮,民夫、妇女、财物、牲畜……,见什么抢什么,所过之处烧杀劫掠,寸草不留。
“老师不必担忧,这次来的都是湖广的兵马,何军门的督标营和恭义营,本乡本土的不会太过火。再说了,我的部下就出自恭义营,军纪如何,许大令还不知道么?”
“唉,但愿如此吧!”许秉中摇了摇头,叹道:“你手下士卒都是崇阳子弟,当然不会胡作非为,那上万大军良莠不齐,怕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晚生投身军旅,就是为了护卫桑梓,保我一方百姓平安,若是有人做得太过分的话,晚生绝不会袖手旁观!”
汪克凡并不担心,无论督标营和恭义营,都和左良玉的部队不同,他们已经被何腾蛟训练成了一群绵羊,最多有些兵痞作威作福,想学恶狼喝血吃肉,还真没那个牙口。
“有云台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能忍的我自然会忍,若是闹出什么乱子,我到领兵大帅面前替云台打官司去!”
疑虑既去,两人心无旁骛,商量为大军准备营地粮秣的细节。
粮食的问题好解决。
县里刚刚收过秋粮,只需按照命令调拨一批,完成任务就行。许秉中唯一担心的,就是官兵不能及时取胜,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再反复让崇阳出钱出粮,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营地的问题比较麻烦。
按照朝廷多年来的惯例,除了主帅和少量亲兵可以进城之外,大军得在城外扎营,但要由崇阳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砖石木料,以及搭建营地,搬运粮草的民夫。
这需要一笔巨款,许秉中却拿不出来,说着说着就发起了牢骚,把县里的牙行商贾都骂了一遍,痛斥他们不肯为县中分忧,商税银钱少交了好多。汪克凡在这件事上不便插话,面无表情默默地听着。
许秉中这才感觉不妥,话锋一转,骂到了缙绅士族身上。
“那些牙行商贾倒还罢了,可叹我县中士绅也不顾斯文礼义,一个个都变成了逐利之徒,有些乡里大族更是枉法乱纪,为富不仁,惹出来的案子让人着实头疼……”
汪克凡插口道:“说到这里,学生正要向老师求情,不知白霓镇于婆一家的案子,其中可有通融的余地?”
许秉中一愣:“你从哪里听来的,此事已经传到武昌府了吗?”
“老师误会了,学生也是今天刚刚听到些风闻,受人情所累,为于婆一家求情而已。当然,若是于婆真的犯了事,老师秉公而断,学生绝无二话。”
“唉,若真是秉公而断就罢了!”许秉中长叹一声,沉默片刻才缓缓说道:“这件案子,本县确是判的不公,那于婆是冤枉的……”
于婆一家经营杂货铺子为生,这铺子位于白霓镇的繁华地段,生意兴旺,白霓镇大户蒙家看上了这家铺子,使出手段强取豪夺,还给于婆的儿子扣上一顶通匪的帽子,用私刑取了他的性命。
这件案子的案情并不复杂,白霓镇位于崇阳西北,隽水河以东,宋江水匪根本没有到过那里,所谓通匪云云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于婆的儿子不愿把铺子卖给蒙家,就被强安个罪名草菅人命罢了。
说起来,这还是当初宋江犯境时种下的因果,崇阳为了抵御水匪,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给了乡绅豪门“相机决断,肃靖地方”的权力,凡是通匪的乱民可由乡里自行处死,不必交县衙审理。
于婆的儿子死了之后,家里的铺子也因“贩卖私盐”被蒙家强占,于婆祖孙三人到崇阳县城来告状,许秉中接下案子后,犹豫再三,判蒙家按市价赎买那间铺子,再赔偿于婆一家十两烧埋银子。
这无疑是偏向蒙家,但许秉中也有苦衷。明朝官府一向权不下乡,乡里的士绅大族势力很大,动用私刑的现象比比皆是,县令也管不了那么多。况且他当初有言在先,乡里可以处置通匪的乱民,不可能为于婆一家翻案。
花点钱安抚一下,再吓唬一场,把这件事压下去就算了。
不料,于婆却颇有胆色,拿钱收买不了,吓也吓不住,咬着要蒙家还铺抵命,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