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敌众我寡,前途未卜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太孙得了圣旨直接跳过太子统筹起了兵部、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亲军都督府。

  就连汉王和李彬也被太孙从台州、宁波两地召来,朱棣也专门派来了军务的好手杨荣协助,兵部尚书金忠、工部尚书宋礼,五军都督府孟瑛,户部的左右侍郎,太孙府如今可算是群英荟萃,若是天降陨石能毁掉明朝二百年的国祚。太孙府内传出的每一条调令、军令都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死。

  而夏瑄在会中自始至终只要求了一条,一定要在甲午年,哪怕是腊月三十那一天打入倭国。甚至如果兵马粮草未统筹好,夏瑄愿孤军深入,若太孙怕损兵折将,自己愿只带亲卫前往。众人都不解为何夏瑄如此急切,尤其是汉王更是觉得夏瑄想抢了自己的先锋之位。可夏瑄也不再多做解释就离去不再参与,一是自己并不精通这些民夫粮草军械之类的调动,二是有个人还需要他来处理。

  先前接触过上杉氏宪的那些人都被严密监视了起来,哪怕是府军前卫也取消了所有的休沐,李彬负责护送的那个千户所也接到了命令只能在营中操练不得出营门一步。事关五万军队的内应,夏瑄等人不得不谨慎,一步走错就会导致万千将士身死。

  上杉氏宪自那一日起就做好了觉悟,明白了自己所谓的五万策反大军在明军只是土鸡瓦狗。

  太孙已经简单和上杉氏宪简单见过面,具体的起兵日期起兵地点也只有太孙、夏瑄、上杉氏宪三人能知晓。

  “你先前说能调动五万人是真的五万人吗?是五万个武士还是五万个普通士兵?”

  “五万人的军队,其中武士有一万五千人,骑马武士有五千人。”

  夏瑄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己还是小瞧了倭国人,武士都快达到军队1/3占比了,这些武士的武艺可当真不简单,骑兵和普通的府军前卫步军一样只有1/10,不过若是算上骑军,府军前卫能达到3/5。就是不知道这些骑兵能不能习惯山地作战。

  “这些是你们的常备军还是临时征召?足利义持临时征召总共能调动多少人?”

  “伯爷,这五万人其实只有武士有战斗力,足轻都是临时征召战斗力不强。全倭国大概有25万人的武装,足利义持大概能召集15万左右,其他的也许不听他的调令各自为战可也会与我等为敌。武士和骑马武士占比与我上杉家相当。此外最重要此次还会有僧兵!”

  “僧兵?那能有多少?”

  “伯爷不可小视,那些僧兵口中念着‘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手拿薙刀死战不退,而且精通弓术,全倭国的僧兵如果被动员起来怕是有五万人。”

  “薙刀?”

  “和那日比武中那个白胡子老兵所用的兵器类似。”

  五万僧兵,这么全家以来倭国能动员足足三十万人,这和之前预估的不到二十万相差太远了,要不是上杉氏宪反水,还要再加上五万。

  这次东征路线几日来已经初步有了规划,汉王带天策三卫两万三千人进攻西海道再进至南海道以为佯攻,李彬和太孙率领十个备倭卫五万六千人做主力穿过对马海峡进攻出云和石见也就是银山所在处,之后再步步为营吞噬山**和山阳道伺机攻取畿(ji)内(也就是京都附近五州)。而府军前卫两万八千人直接从朝鲜和倭国中间的对马岛绕过从最近处登陆直取京都和畿内其余四州,而上杉氏宪的五万人也从关东一起从东面夹击畿内。不算上杉氏宪的内应总共兵力加一起也就十万人,兵力比直接被拉到了1:3。

  当然这些部署不可能让上杉氏宪知道,若是让他知道明军总共只有十万人还不知道会如何。夏瑄突然有点想念柳升的神机营可爱的碗口铳和朱棣的五十万三大营北征大军了,张辅的三十万南征部队也行啊......再不济下手狠点把广西土司霍霍干净了也行,广西登记在册的土司有342家,户部造册统计的有150万口,怎么说狼兵也得有十万,很显然是那些土司吐的不干净。不过好像瓦氏自己都没吐干净......

  张辅的三十万大军留下了大概二十卫外加二十个千户所在交趾,回京述职的大概有十五六万,张辅来年再带走五六万去交趾当他的总兵官,那还能至少留下十万人前来镇守倭国。如果倭国打下来了再加上五万备倭卫,十五万人镇守倭国也勉强够用,上杉氏宪那五万人肯定是不能重用的,不然倭国就白打了。但是这样就必须取消屯垦,让那些倭国人来供应这十五万军队,不然再二八屯垦,只剩下三万镇守的肯定是不够用的。

  而且想增兵也是不可能,此次不像是东征倭国更像是一群乞丐出去要饭,没有神机营炮铳辅助攻城,前期没有足够的大军协助镇守,甚至没有民夫协助运送物资,工部、户部、兵部最大的支持就是协调了十万人一月的军粮,已经先行运送到了100艘2000料的福船上。

  2000料的福船大明也只有300多艘,两百多艘被郑和带走,(郑和的宝船其实就是福船型2000料,排水大概千吨的大型战舰)剩下的也只是勉强凑够,2000料的福船能运送足足千人的部队以及所需要的一月军粮和骑兵的战马,只是带上战马会略显拥挤,运粮漕船倒是还有几百艘,可总得给户部、兵部留下调粮用。

  大明有400料大型战船和巡船各自一千五百艘,朱瞻基征调了500艘制式400料福船战船,以及每船配备的64名水军,其他的网梭船、鹰船、连环船、子母船、火龙船、海沧船、苍山船加起来六百艘,这么算来水师有五万人,可毕竟不能靠水师作战,这些水师在得胜之后也只是沿海巡曳,甚至有部分要直接回去,免得大运河沿途有不长眼的水贼起了贪念。

  朱棣这样的寒酸布置不仅是瞧不起倭国,更是出于对太孙的考验,此战若是在太孙的主持下胜了,太孙的威望将无人能及,而且大明也能进一步缓解北征所消耗的钱粮赋税,最主要的山东各地的徭役也能由倭奴来替代。

  夏瑄回过神来接着问上杉氏宪,“足利义持水师有多少,战力如何。”

  “水师不足万人,绝不是大明巨舰的对手”,那这样倒是能放心了,处理好登陆作战就行了,而且这上杉氏宪如今字里行间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明人,不知是好是坏。

  “足利义持的部队会全部聚在一起,还是分布在各处,每部大名有多少人?”

  “伯爷,每万石大名大概有200-600人,十五万人军队加上五万僧兵应该会聚在一处,多半聚在畿内附近等待海军战报传来再调兵,其他的十万各地大名散兵分布在各地。”

  “那若是足利义持兵败他们会去畿内支援还是各自守在各自的地盘。”

  “伯爷,倭国多山,消息传递不便。而且若是他们知道了二十万人都兵败了自然不敢用各自手下百十人送死。”

  这番话让夏瑄安下了心,这么说来应对的也只有二十万人,最多三战就可灭掉倭国主力,其余的残余势力别管是谁,只要明军占据畿内和石见银山,再慢慢扫平就是了。

  “本伯听说你们的城市和城堡是分开的?兵力大多在城堡里?”

  “伯爷说的对。”

  那这样甚至可以先控制了城市掌握了钱粮再说,城堡里的人就算不去攻打,饿也能活活饿死他们。

  这波信息量可真是不少,夏瑄又接着和上杉氏宪具体商议了他们起兵的地点和路线以及那五万人的配置和各个长官的名字以及到时的暗号。天色逐渐昏暗,没想到两人竟是拿倭国谈论了整整一天,夏瑄这才想起来自己连午饭都未曾吃过。

  夏瑄长舒了口气拿过纸笔开始写起了今日所得到的信息准备交予太孙府让众人参议,瓦氏和绿衣也松了口气,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夏瑄如此郑重而又拼命的去做一件事,兵事真的不是随便点起几万人出征这么简单,背后的林林总总能让一个人研究一生也未必能参透。

  亲兵跑去太孙府递送消息,夏瑄几人也开始和上杉氏宪套近乎,说起了倭国的名刀之类的,火锅被亲兵从瀚海伯府直接搬到了旅店,上杉氏宪也拍了拍手让早就准备好献上的舞女上前。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