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砖窑建成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董力陪着孙湛和吴浩轩喝了一壶酒后,就起身告辞了。董力是一个聪明人,知道两人有话要说。所以就借口有事提前离开了。

  回到元府,正好撞见元山刚刚下马车。董力忙上前行礼道“元伯父,您刚回来啊。”

  元山微笑着道“是啊。老夫刚去了一趟杨县丞的府上。和他说了一下关于你说的砖场和水泥场的事。他已经答应与我们合作了。五十两换取两成的股份。”

  在县衙里,除了县令就是县丞最大。从七品的官职。想来元家以前的靠山就是这位杨县丞了。

  “老夫听夏儿说,你去找了吴大人。不知结果如何了?”元山继续道。

  董力不知该不该如实相告,要是告诉元山,不仅吴浩轩答应合作,就是正五品的孙湛也加入了进来。这让身为元家家主却只请动了一名从七品的县丞的脸面往哪放。但就算现在不说,元山也早晚都会知道的。

  思来想去,董力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当元山听说了不仅是吴浩轩就连孙湛也同意合作。当场愣在了那里,看着董力不知该说什么好。

  元山想到了吴浩轩可能会同意合作,毕竟董力和他的关系很好。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孙湛会加入进来。

  元山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董力,孙大人为什么会同意与咱们合作。难道你与他也有什么交情?”

  董力摆手否认道“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孙伯父,哪有什么交情?”接着董力将今天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元山听。

  董力和元山边走边说话,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书房的门口。“走,进去坐坐。”元山微笑着道。

  元山是越来越看重董力了,暗暗庆幸老天将董力安排进了他元家。同时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好好待董力,使之留在元府。

  董力和元山在书房又谈了足足一个时辰,两人才分开,各自回房了。两人谈了这么久,其实根本没谈什么正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常话。

  第二天,董力拟定好协议亲自上门,和吴浩轩与孙湛签了这份协议。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那位杨县丞听说吴浩轩和孙湛也是用五十两银子换取了砖场和水泥场两成的股份。他说什么也不敢要两成的股份,最后只给了他一成。他这才异常兴奋的在协议上签下了字。

  其实对于杨县丞来说,有没有股份,有几成的股份都是无所谓的。令他真正兴奋的是,通过这砖场和水泥场,他与吴浩轩和孙湛搭上了关系。这对于他日后的官途可是大有益处的。

  隔日,吴浩轩亲自登府。通知董力,土地的事搞定了。城北总共有四千三百八十六亩地。每亩按二两算,一共是八千六百七十二两银子。零头抹去,只需支付八千两就可以了。

  闻言,元山苦笑道“吴大人,这八千两银子也实在是太多了。我元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银啊。而且我们也用不上那么多地啊。买来也无用。”

  吴浩轩亲自登门,作为元家的家主元山自然要亲自招待。

  陪同在旁的董力也是不解的看向吴浩轩,他也早就和吴浩轩说过这些了。不知他为何还要将全部的土地卖给元家。

  吴浩轩笑了笑道“元家主,不要着急。先听老夫细细说来。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元家确实是用了不了这么多的土地。但老夫料定日后书院、砖场和水泥场还要扩建。”

  说到这里,吴浩轩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元山和董力。

  听到这里,董力就已经明白了吴浩轩这么做的意图了。

  吴浩轩接着道“如果此时不将土地全部买下,到了需要扩建之时。土地的价钱可就不是二两银子了。”

  确实如吴浩轩所言,如果此时能够买下全部的土地对于元家来说,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八千两银子,元家也的确是拿不出来。

  “吴大人,您说的确实有道理,老夫也十分认同。但八千两银子,元家实在是拿不出来啊。”元山将董力想要说的先说了出来。

  闻言,吴浩轩微笑道“老夫知道元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故老夫替你们想了一个办法。元家只要先付三千两银子给朝廷,剩下的五千两三年内还清就可以。有酒坊在,三年内还五千两银子对元家来说,想来是很轻松的事。”

  “这不就是后世的贷款吗,而且还是无息贷款。没想到吴伯父竟然能想到这么一个办法。果然不能低估古人的智商啊!”董力心中暗暗想到。

  元山也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他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看向了董力。

  董力朝他轻轻点了下头。得到了董力的肯定。元山笑着道“吴大人,就这么办吧。不知何时能够签协议?”

  “只要元家主你准备好三千两银子,随时可以去县衙签协议。”吴浩轩道。

  正事谈完,吴浩轩拒绝了元山留他用餐的邀请。离开了元府。

  吴浩轩离开后,元山就去准备银子了。而董力则又去找元初夏了。不知是不是习惯使然,董力一要做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想要去找元初夏。

  吴浩轩来元府时,元初夏已经去了酒坊。董力吩咐钱浩明去准备马车,他要去酒坊。钱浩明昨日就已经办好差事回来了。而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八名壮汉。这就是钱浩明找回来的高手。董力将这八人分别派去保护元家三兄妹和元山。

  酒坊的生意依旧是那么火爆,而元初夏也依旧坐在那张桌子后算着账。董力心想是不是该教教元初夏一些记账和算账之法,也免的她这么幸苦了。

  不过这事不急,当务之急是先将砖场和水泥场建立起来。这样也可以早些开工建书院。

  董力将土地的事告诉了元初夏。听到买地还可以先欠着银子,而且还没有一丝的利息。元初夏也感到不可思议。不过,这对元家来说是好事。她也就不计较了。

  董力来找元初夏没别的事,就是想让元初夏帮他一起招募人丁。越多越好,他准备尽快将砖场和水泥场建起来。

  两人分头行动,没到一天的时间。就招募到了足够多的人手。主要是董力为了能够尽快召集到足够的人手,给的工钱要比平常高出一倍。

  听到有这么高的工钱,人们纷纷赶来报名。董力是有多少收多少,他这是提前为建书院做准备。

  人多就是好办事,在元青的指挥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砖场和水泥场建好了。董力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业仪式。吴浩轩、孙湛和杨县丞三位股东都参加了这开业仪式。

  令董力没想到的是孙勇竟然也过来了。开业仪式,董力没想大办。只有元家人和三位股东过来了。不知为何孙勇竟然来了。

  当孙勇喊孙湛“父亲”时,董力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董力一直觉得孙湛看起来十分眼熟。此时他才醒悟,原来孙湛长得非常像孙勇。不对,是孙勇长的像孙湛。只是孙湛要比孙勇成熟的多。

  “孙兄,没想到你竟然是怀化郎将孙伯父的儿子。你不厚道啊,这么重要的事都不告诉小弟我。”董力道。

  孙勇苦笑道“不是为兄故意隐瞒你,实在是为兄厌恶了那些在得知其父是怀化郎将后,那副阿谀奉承的嘴脸。自此之后,为兄就再不对人提起父亲的名讳。”

  董力也明白孙勇的苦衷,任谁天天听人拍马屁也是会腻的。更何况是孙勇这位有志之士。

  开业仪式很简单,就是开炉烧了一炉石砖,做了一袋子水泥,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