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秘书长,见到了何平的命令,不由得劝说:“主人,外国人确实是厉害,不然按照他们说的,和平解放深城吧?”。
“嗯?”何平抬头一看,看到以前从未说话的秘书长,竟然多嘴了。
“主人,我错了,饶了我吧!”秘书长一看何平的眼神,机灵地跪地求饶。
可是,何平不听,冷淡地对着秘书长说:“今天,你把资料交接一下刘涛吧,这里不用你了。”。
“主人,不要啊!我是对你忠心耿耿的!”秘书长哀求着说。
秘书长的哀求,使得何平不快乐了,于是说:“侍卫,进来。”。
“刷”地一声,侍卫冲进来,把哀求的秘书长架了出去。
当天,在忠心耿耿的特种兵侍卫监督下,秘书长丧着脸,把工作交待给了刘涛。
此时,刘涛也知道了秘书长为什么被免职了,十分地紧张,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了。
对此,何平也不在意,别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劝阻就行了。
发了电报。
在深城的“影子说”也收到了电报,见到电报中所说,不顾外国人的威胁,武力清除残余势力。
“影子说”也没把外国人的军舰当作很重要的看法。
要不是何平主人不让动租界,愤怒的“影子说”就敢带兵冲入租界,把外国人杀死了。
什么年代?竟然还敢在金朝的土地上设租界!
当年的耻辱没办法报仇,这次,“影子说”蠢蠢欲动,报当年山河破碎的仇。
谨慎的“影子说”还是派一部分人监视五艘军舰。
防止真的开炮了,而不知道。
在深城,“影子说”和覃某的大军把深城围了起来。
看到深城的城墙上,
这也是孔凡哲起家时间短的缘故,但凡朝廷稳固了,广省在孔凡哲的掌控之中,也不会发生一遍投降的情况。
大多数是扶持幼主!
现在在广省,被西省的敌人给击败了。
后方的孔凡哲家人收到消息后,是一阵的骚乱了。
半夜,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从孔府中传出,还要一阵阵的喊杀声!
使得夜里不知道什么情况的平民,禁闭屋门,不敢出声。
在孔府中,看到一片战乱留下的残墟,忠心的老臣不禁破口大骂:“信鬼儿子敢是杀主人了!不得好死!”。
“洪老将军,怎么办?父亲真的被人杀死了吗?”旁边的一少年努力镇定地说。
“没事的,贵人当年起兵的时候,什么风险没遇到过?不一样过来了?”洪老将军安慰两句,又回想了当年。
……所谓的“信龟儿子”,已经带着兵马向东方逃走了。
他很确认,留在东城,根本是没办法抵挡得了西省的敌人。
所以向东逃去。
可惜,老臣洪老将军不肯,认为孔凡哲逢凶化吉的,所谓被抓的传令,肯定是造谣。
……
“影子说”不知道敌人的残余势力发生了分裂了。
派着两队特种兵带队,带着俘虏孔凡哲回去港城处置。
至于俘虏会不会被劫走,“影子说”不是跟放在心上。
因为何平已经发话了,只要有人救走孔凡哲,先击毙孔凡哲。
这句话使得本来有几分希望的孔凡哲彻底失去神采。
在东城,孔凡哲的家人已经没力气关注孔凡哲了。
尽管想救,可是被杀到了家门口了。
对,“影子说”他们已经杀到了东城。
慌乱的东城想要防御,布置城防。
但是,西省大军的一顿炮击下来,东城的防御就出现缺口了,城墙上一段士兵,惊恐地逃跑了。
“影子说”派出了爆破组,给那段没人守的城墙给炸塌了。
“轰”地一声,城墙没州城那么厚,一个炸药包就把它给炸塌了。
“影子说”见此也没意外,下达命令,指挥着士兵,冲杀进东城。
很快,把城中的俘虏给抓住了。
向“影子说”等人汇报:“将军,这些俘虏该怎么办?还有个是孔凡哲的儿子的。”。
“孔凡哲的儿子也被抓住了?这么说来,孔凡哲的一家都被一锅端了。”陈小歌迫不及待地分析。
“没错,孔凡哲应该就一个儿子。”覃某也确认地说。
“我们还是给主人发个电报,问问怎么处理他。”云川尹不甘寂寞地说。
这句提议,倒是没人拒绝,众人一起给何平发了电报。
何平看到了电报,也没意外,孔凡哲的儿子跑不了哪里去。
现在是一片荒野,哪有现代的海上这么开发。
就算出海逃,也没什么地方逃。
想不明白,孔凡哲的儿子为什么不逃,听说还是十一二岁。
“杀了!”何平考虑一下,回了电报。
于是,在乱糟糟的东城,突然出来数声枪响,百姓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只有执行者才知道,孔凡哲的势力被击杀了,连同他家人。
处理完了孔凡哲的残余势力。
“影子说”对着众人说:“既然主力已经击溃了,那么该杀残敌了,我们分头行动吧。”。
“也好!”
“行!”
“可好。”
众位指挥官也觉得合起来打仗,一点都不自在,要不是战场上的需要,绝对受不了。
……
在逃亡到了深城的梁大哥梁同民,在积极地打探着州城的战斗情况。
好不容易,让他打探得出来,州城仍然被攻破了,同食社首领孔凡哲被押往港城处置。
不由得吓了一跳!
梁同民惊惧地说:“没想到啊,西省的何平势力这么强大,连同强大的孔凡哲同志也被打败了!看来同食社也将要除名了。”。
这次,梁同民不敢称呼何平为“何平小儿”了,被何平的强大兵力给吓得屁滚尿流。
“看来,广省也不能多待了,北上!只有北上才能有出路。”梁同民想了想,他尽管在大城市待过,可是没出国,不动外语,逃出国外是不可能的。
北上也是不错的,好歹同盟会的总领地在南都。
在那里,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听同志。
“阿福,收拾行李,我们去南都。”梁同民说。
“好的,同志。”阿福回答说。
本来阿福被买了下来,对着梁同民是忠心耿耿的。
所以,梁同民把阿福带在了身边。
现在,梁同民买了火车票,和同样是志同道合的一位先生闲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