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三国赵范5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下来后,涂山带走了两千两百多士兵,其中包括了陈应和鲍隆。

  留下一千二百多兵,给樊韵继续开荒。

  ——

  现代郴州至长沙318.6公里,三国时候桂阳至长沙800里。

  步兵走十天,骑兵跑四天。

  假设涂山呆在桂阳,每天派遣快马,往长沙城打听情况。

  孙坚离开长沙,次日消息传开,第三天快马回报,第六天傍晚到达桂阳,涂山这边再准备一天,率步兵赶赴长沙,第十七天傍晚到达,又因长途行军,士兵疲惫没有战力,至少要休息一天,这样,最快都得在第十九天进入长沙城。

  最快十九天,慢呢?

  说不定那个自领长沙太守的苏代就出现了。

  吴人苏代,既然是“自领”长沙太守,没有经过朝庭任命,那么,他一定会担心朝庭派兵围剿。他一警惕,进入长沙就有可能变成攻打长沙。

  虽然孙坚离开长沙之后,不会留下多少士兵,但一千兵,很可能有。一千兵守着长沙,三千兵未必就攻得下来。

  所以,涂山不能等到孙坚离开长沙的消息传到桂阳之后才北上。

  ——

  湘潭,现代距离长沙55.4公里,三国时期150里。

  湘江在这儿,像“之”字形那样,拐了两个大弯。一个拐点是株州市,另一个拐点就是湘潭。

  当然,三国时期,这两个市都是不存在的。

  不过,涟水在,并且涟水的水量,比现代要多。

  涟水是一股支流,就在湘潭这儿,汇入湘江。

  所以,三国时期,只要仔细点,确定湘潭的所以地,也还是可以的。

  150里自然不行,再往前走50里宿营。

  剩下100里,步兵走一天,骑兵走大半天,距离刚刚好。

  然后就是到长沙城里打探消息了。

  ——

  有陈应、鲍隆在,管理两千多士兵,完全没有问题。

  涂山带了两个士兵,亲自进了长沙城。

  一进长沙,就找民房,租或者买都行,最后买了一处。

  该处房屋,在一个拐角处,门开在院坝一角,院内有两栋房屋。正屋一堂两偏;厢房两间。

  到官府办手续的时候,用的是其中一个士兵的身份。

  ——

  孙坚的消息很好打听,随便一问,就知道孙坚还在长沙城内。

  然后就是打听吴人苏代的消息。这事不急,只要在孙坚离开长沙之后三天之内打听清楚就行了。

  好像还不是。

  孙坚离开长沙之后,为了防止孙坚得到消息后返回,苏代必定不敢马上夺权,最少得等三天。

  三天之后,苏代夺权,那个时候,只要涂山还在长沙城内,能够避免攻城战,就行了。

  这样一算,离开长沙城,只要能够赶在第四天返回,就不会误事。

  ——

  涂山离开长沙城干什么呢?是为了寻一座高峰,感受灵气。

  其实桂阳那边也有高峰,桂阳的南岭不算高,但零陵的南岭也就是阳明山,还是比较高的。

  只是抽不出空,就拖下来了。

  混三国,没有武艺不行。

  但武艺,又首推灵气。灵气不行,再练内功。内功不行,就只好硬来了。

  所以,尝试灵气,乃第一步。

  ——

  出城,四下瞭望,选了一座最高的峰头,骑马走了很长一段路,都没赶到山脚。

  天黑,随便找个地方歇了。次日再走,半日之后进入山区,然后翻山越岭,往高峰而去。

  最终,还是没有到达看好的那座山峰,眼看着天色将晚,涂山只得另外选了个峰头。

  第三天,全天,感受灵气。可惜一点感觉都没有。

  第四天,全力返回。赶到长沙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了。

  第五天进城,到那个买来的院落,找到自己带的那两个小兵。

  一问,孙坚前天已经率兵出城,现在正是第三天。

  如果苏代要夺权,最快就在明天。

  再问苏代的消息,小兵说,已经打听到了,那苏代,就是长沙城的郡丞。

  郡丞,就是太守之下的第一文官。

  武官那边,全让孙坚带走了。所以苏代才有夺权的可能。

  ——

  涂山即命两名小兵出城,到湘潭附近,通知陈应、鲍隆,让其带兵赶到长沙附近待命,之后,再返回一人复命。

  随后,涂山一个人,开始修炼无间神典。

  等灵气,遥遥无期,还不如修炼了内功再说。

  来到这个任务世界之后,涂山并没有好好练武。不过那没关系,只要有了内功,以往的招武就能够信手拈来。

  ——

  算时间,当天小兵就能找到陈应,明日傍晚陈应即可接近长沙。

  那个苏代夺权之后,应该不会马上封城。

  因此,听到苏代夺权的消息,再通知陈应他们进城,应该来得及。

  ——

  如此,就过了十天。复命的小兵早就回来了。

  十天了,苏代居然还没夺权。

  怎么办?

  不可能一直等下去吧。

  涂山亲自出城,按照小兵的指引,找到自己军营,跟陈应、鲍隆验证了一下功夫。

  不是马上功夫,就是一般的武功。

  过了几招,发觉单对一人,略占上风,还不足以同时应对两人。

  这样的功夫,对付苏代那样的文人,应该够了。

  再试了下轻功,虽然也不咋样,但也已经超出了外功修炼者(就像特种兵那种)。

  ——

  第十一天,涂山还是带了那两个小兵进城。

  之后,就开始踅摸苏代。

  约一个时辰之后,望见了苏代的身影。

  涂山命两名士兵牵马出城等候。

  自己再等了一些时候,然后施展轻功,突然冲出,把苏代杀了。

  涂山跑出城门时,苏代死亡的消息都还没有传到城门。

  ——

  会合了队伍,往武陵而去。这是因为,孙坚就是走的武陵。

  这回,不需要躲藏了,正大光明的前进就行。

  现代长沙到常德148公里,三国长沙到武陵400里。

  四天后到了武陵。

  列兵城外,涂山喊话,喊来了太守曹寅。

  涂山让曹寅提供点草料。

  都说粮草。粮是人吃的,草是喂马的。粮食比重大,也容易存放,出门在外,可以带很多,吃很久。草就不行了,比重小体积大,带不了多少。三国时期出兵在外,喂马的草,主要靠沿途现割。

  但那是平时进军。赶路的时候,为了抢时间,士兵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割草。

  曹寅先前支持了孙坚粮草,但那并不是理由。支持了孙坚,可以说粮不够了,但草不能说不够。

  真是草不够,还可以叫城里的治安兵或者衙役出城现割。

  为什么涂山的士兵不去割?人家要赶路,已经累了。

  其实并不是,而是谁横得过谁的问题。涂山这边强横,曹寅那边懦弱,所以曹寅就得派人割草。

  ——

  最后,曹寅让人割了二十车草,当然也提供了二十架大车及拉车的马。

  现代常德到荆州169公里,三国武陵到江陵350里,三千人过长江还需要一天,所以五天之后涂山才到江陵。

  从离开长沙算起,涂山滞后孙坚十二天。

  孙坚在武陵呆了一天,过长江用了两天,杀王睿之后在江陵呆了三天。

  涂山到达江陵的时候,孙坚离开江陵已经七天。

  ——

  涂山按照一般程序,正常向荆州刺史王睿报备,立即就得知孙坚逼死王睿的事。

  不管是逼死还是杀死,终归都是害死。

  害死了人,好歹强加个罪名吧!

  结果孙坚给出的罪名是:“因不知罪而获罪”,简直比“莫须有”还要嚣张!

  这样的罪名,怎么能服众?

  当时,面对孙坚的武力威胁,江陵众官吏不敢做声。

  如今,孙坚已走,涂山又到,江陵众官吏纷纷请求涂山为刺史王睿报仇。

  ——

  “范府君,请您千万为王荆州报仇啊!”“范府君,请您为王荆州申冤啊!”

  江陵众官吏真的那么义愤吗?多半是真的。

  少半呢?自然是为了自己不担负责。什么责任?当然是屈于孙坚淫某威之下不敢乱说乱动的责任。

  涂山面露难色,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似乎正在考虑。

  江陵众官吏见状,立即猜到了部分原因。当时孙坚带来的士兵有一万,眼下涂山只带了两千多兵,兵力明显不够。

  于是他们便开始为涂山出主意,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涂山把为王睿报仇申冤的责任担下来。

  没用的主意就不消说了。

  有用的主意主要是,先不要急着行动;讨伐董卓时天下群雄聚齐,让涂山到时候再把孙坚的罪行说出来。孙坚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强得过天下群雄。

  ——

  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涂山才说:“诸位心意,范已自知,赵某自当竭力为王荆州报仇血恨。不过,正如诸位所言,此时不急。天下群雄会聚,尚有一段时日。为此,范以为,宜先回荆南。

  “孙贼所持檄文,乃武陵曹贼伪造,曹贼不是元凶,也是共犯,吾当伐之。此外,孙贼谋害王荆州之后,亦有可能返回长沙。可能性虽小,但既到武陵,顺便看一眼长沙,也不算费事。之后,范再继续北上,以图大事。”

  江陵众官吏一听,咦,若不是涂山提醒,还真把曹寅给忘了!

  此时,涂山已经习惯了三国时候的称呼:自我谦称用名;尊称对方用字。另外,还懂清楚了原主的字:法凭。

  ——

  考虑到武陵有兵五千,而涂山带兵只有两千多,江陵众官吏便把江陵仅存的两千兵多让涂山带上,勉强去凑五千之数。

  如此,江陵就没有治安兵了。

  当然,官吏们还可以征辟衙役,用于治安的日常维护。

  ——

  转过一日又是清晨,涂山五千兵南渡长江。

  不足五千,号称五千,夸张得不多,没有关系。

  涂山交待陈应、鲍隆,让其以正常速度带兵赶往武陵。自己则一个人先行一步,说是为了到时候斩将夺城,避免强攻城池。

  这个时候,涂山的内功刚练没多久。因为有内功,所以捡起了招式,仅仅是这样。

  跟陈应、鲍隆单打独斗,也仅仅略占上风。

  涂山一个人先行一步,先期入城,到时候斩将夺城避免强攻自然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挤点时间出来修炼内功。

  涂山进入武陵城,是第二天的傍晚。这回,涂山住的是客栈,没有再买房舍了。

  涂山计算了一下,三天后,陈应、鲍隆就能率兵过来,第四天就可以行动。

  如此,专心修炼内功的时间也就是整三天。

  ——

  三天时间,一晃就过。第四天一早,涂山就出去,到城门附近徘徊。

  陈应、鲍隆率兵过来,尘土飞扬,动静很大。

  把守城门的士卒见了,就在商量,要不要关城门。有人说不用,有人说要,意见不统一,迟迟没有动作。

  涂山已经站在一旁。如果他们关城门,涂山就会动手。杀几个守城门的士兵,总比攻城战的伤亡小得多。

  结果那城门一直都没关,陈应直接率兵往城门而来,把守城门的士兵就自行跑了。

  涂山见了陈应,招呼了一声。陈应让一名亲兵下马,马匹让给涂山。涂山的马,此时还拴在客栈。

  涂山乘了马,率兵直奔府衙。

  到府衙,本来应该喊几声,以图名正言顺,降低对方的抵抗力,但涂山没有。

  这是因为,涂山知道,历史上的曹寅是逃跑了的。

  既然对方本来就没有反抗精神,那就不喊了,直接冲进去,说不定还能捉住。

  最后,果然捉住了曹寅。

  曹寅痛哭流涕,一个劲磕头求饶。涂山自然不理,拎了他,往外便走。

  哪里有反抗,拎着曹寅一到,反抗就停了。

  最后到了武陵的军营。

  武陵治安兵编制五千,实际四千稍多。让他们抛下武器,全部出城,交给城外的士兵看押。

  随后,涂山整顿了一下武陵的治安。并且还传见了府丞等官吏,过问了一下内政。

  最后,涂山宣布了曹寅的罪状:伪造檄文,唆使孙坚杀王睿。

  涂山取了武陵太守印信,写了公文官凭,让陈应临时代理武陵太守。最后,就出城处理武陵士兵的问题去了。

  ——

  耽搁了三天,留下几十个武陵兵,和一百多江陵兵,给武陵维持治安。另外,留给陈应十名桂阳兵,作为亲兵(也是随身保镖)使用。

  桂阳兵两千多,加江陵兵两千多,再加武陵兵四千多,这回,士兵超过九千了。

  之后,涂山率兵重返长沙。

  为什么要带那么多的兵走来走去?是因为之前没什么战事,士兵的作战素质很差。行军,也是一种训练。

  这回,就没有提前潜入城内了。突然多出那么多士兵,是需要将领威慑的,涂山根本就抽不出身。

  长沙这里,自孙坚走后一直没有太守。原本郡丞苏代想要自领太守,并且还说动了一帮跟随者,哪知,突然就被杀了。

  谁杀的?众人都猜测是孙坚。

  不是说孙坚亲自动手,而是说孙坚留下的人,杀的。

  有了前车之鉴,之后一定时间内,再也无人有自领太守的念头。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