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讨武!(下)(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姚逵长篇大论一番,茶水喝了两碗,气都没带断的。

  看的李俊是一愣一愣的,这,这,这个姚逵,他平时都是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啊!

  就他在外面干的这些个事情,他爹姚珽,该是一丁点也不知道吧。

  李俊暗自咂摸滋味,也就是说,这些人早就看中了李重俊,打算通过他,把武姓家族的人,一个一个的都铲除干净。

  “姚逵啊,你是怎么认识这群人的?”

  李俊斟酌片刻,这样问道。

  “铲除祸乱朝政的奸贼,人人有责,自然而然就聚集在一起了。”

  姚逵顶着一张娃娃脸,庄严宣誓道。

  李俊兜头就给他泼了一盆凉水:“说人话。”

  姚逵搔搔后脑,有点不好意思:“当然是他们先找的我。”

  “都是在道术坊胡混的时候,认识的。”

  “不过,太子殿下,我敢保证,他们都是靠得住的人。他们办事的能力,殿下也见识到了。”

  李俊微微颔首,让他放心。

  心里自有一番计较,这些人如果真的是讨武事件受害者的后人,那铲除武氏的决心,恐怕比他还要强烈。

  他们个个都身怀异术,如果能为我所用,自然是上上选。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身为太子,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让他们给反利用了去。

  “能够找到同道中人,自然最好,不过,姚逵,以后再有什么行动,千万要先和我说一声。”

  “先斩后奏,未免让人心里不舒服。”

  “这是自然,以后注意。”姚逵心说,要是不让你看看这些人的厉害,你也不敢启用他们啊。

  “我问你,这些状子都被你拿来了,那武三思那边,他打算用什么去诬陷桓侍中?”

  “我这份不是真的,都是按照真的那份复写的。真的现在已经在武三思手里了,我想拿也拿不到。”

  也就是说,武三思手里的证言还是真的,看来,要想营救桓彦范,还得想别的突破口。

  李俊忽然想到:“那金锭呢?”

  姚逵一听,这回太子殿下可是说到点子上了。

  就为了这箱金锭,他可是费了老鼻子的劲了。

  虽说包打听消息灵通,可宗楚客押运黄金走的是水路,要想掌握他们的行程,也不容易。

  杜饶是一路跟,一路打探,终于在洛水边上,把黄金劫到手了。

  再晚一步,说不定,这黄金就被送上桓府了。

  他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全和李俊老实交代了。

  李俊只觉背后发凉,武三思这个老贼,脑洞还挺大。

  原来,武三思的计划是这样的。

  先伪造一封万言书,号称邺城乡民状告赈济使桓彦范贪墨赈济款。

  估计就是找手下不认识的人,挨个按几个手印的事,根本不会有真正的乡民出场。

  再看这所谓证物,一箱金锭,说实在的,武三思这就是欺负老实人。

  平心而论,这一箱金锭,多了充其量不过五十个,能干什么啊?

  够他武三思过一年的吗?

  要是他武三思为官这些年只贪了这么一点点钱,他都可以说是最清廉的外戚了!

  他这很明显的,就是往桓彦范这样忠正耿直,一辈子没有过贪赃枉法经历的老臣身上泼脏水。

  还把金锭偷偷送到桓彦范府上,强行制造证据,实在是太可笑了。

  “那金锭现在去哪了?”

  “该不会又送回邺城了吧,路途太远了!”

  姚逵憋着一脸坏笑,李俊想想这小子的个性,就知道,他不一定把这东西送到什么地方去了。

  姚逵凑到他耳边,喃喃几句。

  李俊惊道:“我去,你们也太坏了!”

  如若这般,明日朝会上,武三思他是有苦也说不出啊!

  姚逵自从接触此案,心里也不好受,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何武三思只靠伪造诉状和一箱金锭就妄图搞倒桓彦范。

  桓彦范可是几朝老臣,又有拥立之功,还有李显御赐的丹书铁券,就这点贪墨事迹,照理来说,根本无法撼动桓彦范的地位。

  他想不通,武三思为何这么有自信。

  而熟知历史的李俊却明白,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证据,在帝王的眼里,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不是想要除掉这个大臣。

  当年,李治搞死他亲舅舅长孙无忌的时候,有真凭实据吗?

  造反?叛乱?只是迹象?

  最后呢?

  长孙还不是被一步步贬官,最后一脖子吊死了。

  辛辛苦苦一辈子,为李唐江山鞍前马后,不就是有点恋权吗?

  以他的功绩,这权力不是自然而然的滑到他手里来的吗?

  究其原因,还是长孙无忌活的时间太长了。

  君不见,和他同等地位的房玄龄、杜如晦,都得到了善终,那是因为人家死得早。

  这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

  再说李治,他算不算是一个明君,除了妻管严之外,严格说来,李治是李唐王朝,最深藏不露的隐藏boss。

  大唐疆域在他的手里扩展到最大,连他雄才伟略的老爹都没有征下来的高丽,也被他打的服服帖帖。

  朝鲜半岛,占据了一大半,只剩边边角角的新罗国,苟延残喘。

  不过,新罗国一向是女王承制,按照李治怜香惜玉的个性,也就高抬贵手了。

  英明如李治,明知道他舅舅也没有这么大的罪过,还非要治他于死地,就是因为,他要亲政,要做真正的皇帝,容不下他舅舅而已。

  再看自己的挂牌老爹李显,这人本来脑子就是一包浆糊,分不清是非黑白。

  但他也有情感,而且他还是个情感很丰富的男人,对于这些拥立他登上皇位的老臣,起初,他是感激的。

  可一旦自己的位置坐稳当了,他就开始厌烦他们了。

  这些老臣天天在他耳边叨逼叨,叨逼叨,不让他干这个,不让他干那个。

  总之,只有勤政为民才是正途。

  懒散爱享受的李显,根本就受不得这些,一来二去的,就渐渐疏远了他们。

  甚至厌恶他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显对老臣们的反攻,也只差这么一个火星子了。

  一旦巧舌如簧的武三思左右诳惑,说不定李显就被他给绕进去了,真把桓彦范给处置了也说不定。

  所以说,姚逵此举,可说是挽救了局势,而他手下的这些能人异士,也可以说是李俊的超级外挂了。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