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使节团的广州之行,在杨猛的催促之下,仓促成行,近十天的功夫,欧洲使节们已经对清国的外交实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英法两国,二十年前的清国官员,不知外交为何物?
如今的清国外交官,一个个精通数国语言,熟悉欧美世界的许多风俗,那外交手段,更是炉火纯青,十天的接触,欧洲使节们,从清国外交官口中探知的消息极为有限,更多的时候,他们却是清国外交官,进一步成长的踏脚石。
英法两国的格莱斯顿与斐迪南,甚至不用去探知清国的内政方略,就知道清国的内政方略一定不会弱于英法两国的,见微知著,可不是国人独有的本事,身为欧洲强国的财政大臣与外交大臣,若是连这点眼力界都没有,就有些浪得虚名了。
再一次踏上驳船,欧洲的使节们又震惊了一次,这次运送他们的驳船,是一艘艘航速极快的内河炮舰,虽说这些炮舰多半是木制,但炮舰上两门铸炮,十数门小炮可不是什么摆设,这样的小型炮舰,在欧洲也是不多见的。
近百艘小型内河炮舰,对于欧洲使节们来说,无疑是第一步的威慑,有了这些东西,清国的内河,就是固若金汤的,若是再配合岸上炮台,欧洲的战舰想驶入清国的内河,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这还没到广州呢!许多参与海战计划的欧洲国家,就开始打退堂鼓了,战舰漂洋过海而来,可不是为了在清国的海岸建立前哨的,清国陆军的强大,沙俄已经亲身试验过了。在本土与强大的清国陆军作战,貌似是极为愚蠢的。
持续十余天航程,在欧洲使节们的震惊之中开启。与初来清国时不同,这一批内河炮舰的行驶速度很慢。而且清军对于各国使节的限制也不是那么严密了,来时的旅程之中,各国使节是不允许登上甲板的,但这次欧洲的使节们可以随意的登上甲板,观看沿岸的风光。
船出通惠河,进入真正的大运河之后,欧洲使节们也开始了他们的惊讶之旅,第一次经过大运河的时候。清国的许多东西,对于欧洲的使节们来说如同走马观花,在清军的限制之下,很多东西,他们都是看不到的。
这次不同,自炮艇驶出通惠河之后,白天船的速度就降了下来,每到一处工地或是人多的地方,船速还会降得更低。
一处处正在修建或是已经建成的厂房,没有引起欧洲使节们多大的兴趣。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是河岸上来往的清国百姓。
而这些清国百姓身上,真正吸引欧洲使节们惊讶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一支支各色的火枪,三天的旅程之后,欧洲使节们的心里,都升起了清国不可侵犯的心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清国的火枪普及率。
这三天的旅程之中,他们所见到的百姓,也不是人人配枪的,只有那些看上去行色匆匆的百姓,才配有或长或短的枪支。有些时候,行人腰间的一个牛角药桶。就能引起欧洲使节们的惊呼声,可随着见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各国使节也能够猜测出,在清国,除了正规的陆军之外,还有另一支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的人数绝对不少。
而这些人,有些是在田间耕作的农夫,田埂上如野营一般,架起来的步枪,看的众人心惊胆颤,看的沙俄公使伊格纳提耶夫后悔不已,若是沙俄的百姓,也有这样的装备,恐怕东欧平原就不会那么轻易的陷落了。
这一路,欧洲的使节们越走越是心惊,从水手和翻译口中得知,那些佩戴枪支的清国百姓,或是农夫、或是商团、亦或是沿途护卫水道的民兵,这些在欧洲世界,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这些人在野外几乎全部都佩戴着枪支与刀剑,从直隶到山东,从山东到江苏,经洪泽入长江,由长江入太湖,经太湖支流再入长江,过长江进洞庭,由洞庭入湘江,经由湖南支流水路进入珠江,昼夜不息的船队,历经二十天才将一众欧洲使节送到了广州城下。
原本十天的航程,被杨猛随心延迟了十天,这二十天之中,杨猛不仅拖垮了一路跟随的有心人,也拖垮了欧洲诸国对大清展开海战攻势的信息。
不用杨猛刻意的安排,只要船队经过杨家商行与农庄所在的区域,欧洲的使节们,自然可以看到大批大批佩戴枪械的清国百姓,这一路走来,欧洲使节们看到不带枪的平民百姓,远远少于带枪的,原因更简单,一般的平民百姓,这个时候谁会傻逼逼的走南闯北?
不经意的巧合,让欧洲诸国的大人物们,错误的估计了清国步枪的普及率,从最初的一成,到最终的七八成,这样的误解,对杨猛来说是多么美丽的误会?
虽说清国百姓佩戴的枪支,在各*方人物眼中,都是属于军队的淘汰货,但步枪终归是步枪,其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清国官方统计的人口是四亿,即使按三成的普及率来算,清国也有一亿多支步枪散落在民间,这对欧洲诸国来说绝对是个灾难,这一亿多百姓,在清国皇帝的眼中,只是百姓而已,但在懂行人的眼中,这些就是未经训练的军队呐!
一亿多军队,不管其年龄层次多么杂乱,也不管其战斗力如何,这样数量的军队,都是不可战胜的,太多!
想到了这些,以英法德三国为首的大人物们,只有在夜里淌冷汗的份儿了。
欧洲使节团的组成,给了欧洲众人辨别真伪的能力,对各国的高层来说,他们宁可不要这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一路走来,欧洲使节团所看到的清国百姓,都是在进行着正常的活动,完全不是被安排在沿江一带的。
这一趟旅程之中,许多意外的航程,都是由俾斯麦、斐迪南、格莱斯顿指出,清国的杨公爵安排的,对于三人这样的要求,杨猛也乐得满足,凡是驳船通航的水域,全部都是杨家的势力范围,带枪的人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杨家势力,除了农庄就是武装,武装人员要训练农庄的百姓用枪,沿途看到的枪支多一些,也就不是什么刻意之举了。
这些对杨猛来说,只能算是个意外之喜,真实性差的远呢!真正要定鼎沙俄局势,这些还不够,广州的铁甲舰,才是真正定鼎大局的物事,有了这一批铁甲舰,才能真正打消某些人的觊觎之心。
到了广州杨猛也不急着带领欧洲诸位见世面,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英法德三国的大人物,去米利坚使馆会见米利坚国务卿苏厄德。
此时,米利坚那边已经人头打成了狗脑,先进的武器,先进的火炮,先进的弹药,都是米利坚南北双方所缺少的东西,数量以百万计的纸壳德莱赛,就是杨猛第一样要出口的军火,而白.磷.弹也在丁泰辰的货单之中,只不过是需要沙俄那边首先来验证一下而已。
英法美德清五方人物坐下之后,杨猛也第一时间直奔主题,低于米利坚普通步枪售价的德莱赛,无限量供应的纸壳弹,以及新式的后装炮,在第一时间,勾起了苏厄德的兴趣。
苏厄德此行的目的,不过是想在分裂沙俄一事上打打酱油,占些便宜而已,谁曾想,丁泰辰拿出的一支德莱赛,让苏厄德滞留广州近两个月,苏厄德虽说不是米利坚军方的人物,但德莱赛的先进,是不需要专业眼光也能分辨出来的,射程、射击速度、威力,这些都是摆在面上的东西,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苏厄德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熟悉德莱赛了。
有了军火为引子,杨猛张口就提出了阿拉斯加划归大清的条件,代价就是军火方面的折扣优惠,涉及到数万甚至数十万支军火的交易,一点点的折扣,都意味着上百万两的真金白金。
阿拉斯加,对加拿大或许有些用处,但对如今的米利坚来说真是如鸡肋一般,虽说国会有天佑米利坚的政策,但是,对如今的米利坚政fǔ来说,维持国家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第一要务,如今这个时候,因为一个阿拉斯加,放弃了足以扭转战局的军火,是任何政客都不会去做的选择,至多在国家统一之后,通过战争手段,来决定阿拉斯加的归属而已,有些时候,眼前的利益,是不容放弃的。
没了米利坚在阿拉斯加一事上的支持,本想着有些作为的格莱斯顿,也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如今清国有占据阿拉斯加的能力,沙俄那边的局势,对英吉利来说才更为重要。
这一路走来,他也发现了清国的短板,那就是发展时间不足够,这也是如今清国在对俄政策上,采取守势的主要原因,以清国的工业基础来说,支撑这样一场战争,还是有些吃力的,若是这样的战争在五年或是十年之后发生,沙俄与欧洲没有一丝的胜算。
到了如今,格莱斯顿、俾斯麦、斐迪南,三人的想法,已经从侵略清国,转向了通过国际条约来限制清国的扩张,当这个东方的大帝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联合对抗与遏制,才是欧洲世界的出路。Q
第八百八十七章 百舰出万炮鸣(中)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