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七月十三。
钱家终于不情不愿将铺子腾了出来,令韩晴欣喜的是铺子后头有一间院。
地主家的儿子就是懂得享受,还算宽敞的庭院花草齐全,一间主卧三间次卧,还有一处灶,正合适一家老居住。
韩晴便将此处交给林凤娇姑子,姑子与姑爷每日各个村落奔波卖豆酱,何不如让他们安定下来,正合适周家老居住。
她本想让自家爹娘前往县城居住,可韩父韩母打定主意留在作坊。
他们一来舍不得闺女,二来留下能帮上女儿不少忙,再则前往县城无相识之人,还不如现在来的自在。
韩晴也不再劝阻,加上子月正跟着她学酿制酱油,也走不开。
将想法与林凤娇、周远生细谈后,两人连声道好。
林凤娇略是不好意思道:“凤娇知道三嫂是在照顾我们,可我们也不能白住,一月十两银子的租金,不知够不够?”
铺子她瞧过,临街闹市正合适做生意。
韩晴摇头浅笑:“钱呢,你若有便交给娘,她老人家也该享享清福。”
“嫂子说的对。”
三人商量妥当,林凤娇夫妻俩日后便在铺子里头专门卖豆制品,货物由韩晴提供。
作坊重开,面对日渐增加的订单,韩晴不得不再次考虑扩招。
东西越来越多,光是采购、入库、清点、生产、包装、出库……等等,前前后后几道关卡,如今怕是要顾上近百人才能勉强应付。
加上人多杂乱,也怕有人闹事,特地请来几个有拳脚功夫的壮汉,前来镇守作坊。
吃食都属于消耗品,如今豆制品已卖至临近几个县,每天销量日渐增多。
豆制品虽然便宜,一大坛零售价不过五十文,成本不高但如今雇工不少,净利润约莫三十五文左右。
商贩大批采买与村里人购买,进价多为四十文,净利润二十五文左右;至于姑子三十文进货,利润也就十五文。
虽说只是几十文钱的利润,但积少成多,一天卖个上千坛,一天约莫三十两净收入,一月便是近千两。
这还不算上酱油!
眼见第一批酱油就要出炉,韩晴兴奋不已,连睡觉都梦见酱油大放异彩。
眨眼已是十天后,七月下旬。
又逢秋收时分,村里几乎大半村民都是作坊里头的长工,韩晴特地给大伙放了三天假,各回各家准备秋收。
烈日当空,汗流浃背。
比起去年,韩晴手脚麻利不少。
林父林母是真当高兴,儿子媳妇有出息还不忘庄稼人的根本,秋收帮着下地干活。
“娘,不如将田租给别人家耕种,咱光收些粮多痛快。”林大志在旁道。
张氏亦是声道:“哪怕不租,请几个短工来也清闲不少。”
张氏自作坊被封一事后,就安分不少,平日里也是少说话多做事。
听两人这般说,林母连连摇头:“就几亩地犯不着请人,还能省些银子。而且我和你爹不下地,周身不舒坦,守着这几亩地,夜里睡得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