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也想过,会与列强打上那么一仗。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说出来的,对内是人民幸福,对外则靠打出来的。
弱肉强食一直都是存在的,无论是古代,亦或是未来,落后就要挨打。
想要获得列强的承认,就得打败他们。
但是同治没有想过会来的这么快,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等一切都发展起来,后备力量充足,谁敢挑衅,不打死它。
当然,同治也可以选择妥协,估计历史上的清政府就是私底下的赔礼道歉,所以没有在史书记载过。
“诸位大臣有何想法?”同治召集所有大臣早朝,集体商议。
同治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够想出什么好的建议,毕竟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天朝上,而自身的实力却认识不足。
就算是两次的鸦片战争,还是没有打醒他们。
同治想知道大臣们的想法。
大臣们一如既往地交头接耳,朝堂一片嗡嗡作响。
“都闭嘴咯,恭亲王爷有何想法?”同治开口问道。
“回皇上,微臣觉得,我堂堂天朝,岂能一而再地被如此弹丸小国欺辱,定要给予还击。”恭亲王义愤填膺。
同治点点头,这是他早已授意过的,就是为了带动整个朝廷。
而如何解决此事,同治心中已经有了决断,那就是:来了,还想走吗?
打,既然自己想要找死,怨不得别人。
但是既然要打,肯定要做好准备。
如果连内部声音都不能够统一,大部分都反对战争,那还能够打的起来吗?
打仗,首先要的就是占据舆论上面的优势,就算朝中大臣们在打仗方面并没有多大用处。
同治不要求他们出多少力,能够稳定国内局势就可以了。
朝廷之中,当然也有几个反对的声音,不在乎劳民伤财。
第二次鸦片战争朝中不少人也是亲身体验过,如果打输了,恐怕还得再经历一次,还不如直接赔点钱完事。
“不打可以,所赔银两由反对的人出,如果没有能够凑齐,朕就治尔等欺君之罪。”
同治怒不可遏,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了,还想着自己的那么点眼前利益。
不过也难怪,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过来的,或许从来没有当成自己的国家,能够享受多一会儿是一会儿,谁管那些平民百姓的死活。
呵呵,自己都侵略过来的!
同治在朝中对着几个还想反对的大臣大吼着。
想要让他们闭嘴,必须得动他们的蛋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旦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大多也选择了明哲保身。
同治这一嗓子下去,也没有人敢出来当出头鸟,纷纷站在原地,原本不同意的摇头叹息。
“李大人,等会儿退朝后来养心殿,朕找你有事详谈。”
同治从恭亲王发言开始,就发现了李鸿章脸色一直阴沉着,似乎想说什么,大概是因为场合问题没有开口。
真的决定要打,那李鸿章就是绝对的一个关键人物,所以同治必须让他没有一丁点芥蒂。
历史上的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麦,背负太多的骂名,马关条约跟随了他一辈子,在日本被刺客击中了一颗子弹,至少让清政府减少了一个亿的赔款。
一个亿哪里来的?那还不是从普通老百姓身上薅羊毛得来的?
李鸿章事后说过,如果可以,他宁愿多来几发子弹,就可以再降低赔款。
单凭这个,同治内心其实是佩服李鸿章的。
“李大人,有什么顾虑尽管说。”
养心殿之内,同治亲自给李鸿章满了一杯茶,客气道。
“皇上,是真的准备打?太后会同意吗?”李鸿章明显的不相信,他对慈禧的了解丝毫不比同治少,知道慈禧宁愿花钱赔罪也不会选择打仗。
因为赔点钱根本不会影响到她的享受,但是打仗了就不同了,万一失败了,又要如同丧家之犬一样逃离京城。
“太后说了,既然归政于朕,那一切大小事务,朕完全可以做决定。”
“皇上,两国战争,牵扯太大,万一……”李鸿章并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
日本背后有英国撑腰,战斗力绝对超过清朝的军队,哪怕是他的淮军,都是从英国请的顾问教官训练的,这还怎么打?
“李大人?朕问你一句话,你可否实话告诉朕?”同治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句。
“皇上请问,老臣一定如实回答。”
“李大人是洋务运动一线的人,见识过西方的巨舰大炮,相比较咱们自己的军队,有何感想?”
“这个……”李鸿章怔了怔,他没想到同治这么问,恍惚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出访欧洲的画面来。
“唉,咱们还是太弱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