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的时候,自己真有挺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的,可是很多东西,自己也忘记了,而之前在网上看到,人类继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浩大的科学工程,就是脑科学计划。
反正我自己读了下那些新闻,科学家们的世界,好高端,那些什么神经科学,什么神经信息学,又是什么计算机科学,细胞学等等专业东西,一切看上去,好高端好高端,然后那些专业人士还通过什么植入芯片,研究动物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机制什么的,看上去,好复杂。
脑,就一个身体器官,跟心肝脾肺肾一样,一个功能器官而已,有那么复杂吗。
你们记得以前看的黑白电视吗?黑白电视机,利用的是电子显像管,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会发光,因此会产生明暗条纹,从而显像。
这显像的原理像什么呢,就像一张白纸,你用黑笔,在上面有规律不停的点,点出一幅画之后,换一张纸,然后再在上面不停的点,又产生一个画面,通过这种画面不停的转换,就像以前的胶片电影那样,这种图像变化就成了我们看到的电视。
而你们再去看电脑CPU,为什么CPU会有很多个脚,其实电脑只要有规律的去触发CPU的各个脚,就能产生一种组合信号,这种信号组合,再类似电视显像那样,读出来,就完成了一种信息处理和解读,而CPU为什么那么多脚,其实脚代表“笔”点的位置,CPU的脚,不停的发送数据,就会不停的画出各种图案,然后就产生我们屏幕上看到的画面,而电脑程序,就是触发CPU的脚,发出电磁波信号的一种数据编码。
简单的理解,人工智能,就是这种机器,你们不需要多少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也不需要懂电脑程序有多复杂,其实我自己也不懂电脑程序,但是我感觉,只要脑子稍微灵活一点,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二维数据标识。
什么叫二维数据标识?
读过高中的人,应该都知道二维坐标跟三维坐标吧,CPU的数据标记的方法,只要二维坐标就能读出来的,在二维平面内标识出来,组合成平面图像,通过这种画面变动,就成了显示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了,这典型就是一种二维数据标识嘛。
我感觉,这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只要不是很笨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这种数据标识,只有X轴和Y轴,是没有Z轴的,自然这种数据的编码,也同样是一种二维信号处理机制,一个平面数据,凭什么标记立体空间?
而这问题就来了,我们人生活的空间,是立体空间,只要读过高中的人,应该就知道,立体空间,只有三维坐标才能标识出来,三维坐标,是一定有X、Y、Z三个坐标轴的,人工智能跟生物大脑差在哪,这不是很明显的嘛!
而我们说的3D立体电影,立体画面游戏,其实,那不是三维数据,是通过两个画面组合,也就是3D电影那样,模仿人的眼睛,同时在两个视角,做出两个图像,然后用立体眼镜还原,就成了立体画,可是,那跟三维坐标的准确定位,是本质不同的,三维数据,是通过X、Y、Z三个坐标轴,同时定位信息,产生一种空间定位。
书友们,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应该就能理解上面说的意思吧,二维数据标识,就跟我们画画那样,一幅画确实可以传递信息,可以让我们人读懂很多东西,但是,那是不能还原立体空间的,而我们人生活的环境,是立体的,而这种信息,也只能通过三维立体定位,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影像,才能让大脑完整的识别环境的数据,而三维坐标,可以标记二维平面的东西,但是二维平面,是没办法完全标记三维空间的,这个,只要读过高中,都应该能懂。
我呢,是不懂科学家们的高深,对神经科学,也一窍不通,但是大脑这东西,还真不复杂。
不过在中国,这些奇怪的想法,注定就是个悲剧,大家看过老版本的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去说服孙权联兵抗曹的时候,就有舌战群儒那一集吧,就跟三国演义里说的,孔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治何经典?感觉诸葛亮不写几本儒学大作,就没资格谈天下事,一切都是诸葛亮巧舌如簧,只有他们治了经典学问的,才是学者,才能谈天下事,就跟现在的人,不发表几篇论文,你还真没资格谈什么学术,不寻章摘句写几篇论文,他们还真的看不起你。
说那些,没意思,其实,只要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找到三维数据的标识方法,其实大脑的认知方式就破了,那什么大脑的智慧密码,就是这么简单,也不需要什么好高深的知识,没什么好高端的研究方式,反正聪明的人,看看就懂了,也不要什么专业理论,应该说,读过高中的,知道三维立体数据,和二维平面数据的这种差别,就读的懂。
我们生活的空间,确实是立体空间,这个Z轴,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三维数据标识方式,要怎么来呢?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么个规律,我们站在一个山头的时候,山上的每棵树木,就是一单元,每块石头,也是一个单元,我们不会认为山上的石头,跟树木是一个整体,不可能认为,石头是树木的一部分,也不会认为,树木是石头的一部分,对吧,因为两者完全就没任何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是坐在飞机上呢,那时候,我们就会说,那是某座山,我们根本就不会说那是某棵树木,某个石头,因为在飞机上,我们根本就看不清山上的这些东西,而我们在飞机上看的时候,其实整个山就是一个整体,这时候,山上的树木,石头,是关联的,是一个整体。
如果我们是在太空呢?那还能分清楚地球上的每个山头吗?分不清了,我们只能分清楚几个大洲,几个大洋,那时候,一个大洲是一个单元,一个大洋,也是一个单元,可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地球,去了火星,在火星上看地球,你还能看清楚哪个大洲、哪个大洋吗?看不清了,那时候,地球是一个单元。
在生活中,我们是用这种视角差确立距离的,确实数据的分析,只要加入这种视角差,就能变成立体,其实大脑只要对应这种规律,采用层级数据分析方式就可以了。
打个比方说,可见光,是分七种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这几种颜色的光波长,是在某个范围的。
这范围,网上能查到,答案就是:红620nm--760nm
橙592nm--620nm
黄578nm--592nm
绿500nm--578nm
青464nm--500nm
蓝446nm--464nm
紫400nm--446nm
从这种角度,我们把光定位了七种颜色,再触发不同颜色,就可以产生特定图形吧,我们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做第一重显像,读出来的信息,为第一重信息,可是,如果我们还要细分,是不是还可以把红光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把红光还要分淡红在哪个范围,青红是哪个范围,赤红,是哪个范围,如果再这么细分下去,那么红这一种颜色的信息,做第二重显像,第二重显像读出来的信息,叫第二重信息,以此类推呢?
这种数据层级标识,就跟我们生活的规律一样,就像我们在山上,山上的石头树木,是做第一次数据标记,然后在飞机上,山川,平地,做第二重数据标记,在太空,大洲跟大洋做第三重数据标记,以此类推,大脑只要用这种多重数据标记方式,就能衍生出Z轴,从而把一个平面数据,变成立体数据,把一个平面模型,变成一个立体模型,而且Z轴的这种标记,明确的标记出数据的关联性和从属性,Z轴衍生出的数据模式,跟高中生物的那种家族遗传图谱很像的,其实脑,就是把环境的数据用这种方式准确的标识出来,标识的越精确,生物的智商就越高,对是非的分辨率就越高,而大脑,其实是不存在电脑那种编程行为的,而思考,其实是通过这个标识系统,大脑能读出环境的信息冲突,脑读出了环境的信息,要控制身体执行,是通过这个标识系统发出指令,传递给身体的,而通过这个系统,传递信息给身体,这个倒是跟电脑CPU发出指令,然后通过显示屏显像的原理一致。
脑读出环境的信息冲突,发出的指令,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冲突的指令,会被反弹,就导致了思考,而大脑的判断,跟电脑的那种编程,分析,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书友们,这原理,是不是很简单哦?只要不是特别笨的人,应该都能读懂,而全世界搞的脑科学计划,寻找的,就是这么个答案,可惜,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就一身的病,然后还得了脑中风,哎,治什么经典,我是治不了了,也模仿不了江东大儒,更不是搞《周易摘抄》的那种专业高人,专业人士看不起,我也无奈呗,咱就跟曹操骂的诸葛村夫一样,我就是个种田的村夫,比不上大儒的专业。